前阵子郭晶晶带 12岁儿子霍中曦去英国面试私校的照片刚刷爆热搜,没过几天梁晓声的一句话就炸了锅:“中国 92% 的富豪家庭,早就把儿女送进了英美私校。”
这话乍听有点夸张,但翻完近期的新闻才发现,还真不是虚的。
霍中曦面试的拉德利公学门口,早就挤满了中国家长;王诗龄就读的英国女校刚晒出她的获奖证书;就连李嘉欣,去年也被网友拍到在英国校门口送儿子上学。这些富豪们像约好了似的,都把孩子的中学时光安在了海外。
谁也没想到,郭晶晶选私校的操作能这么 “不按常理出牌”。
大家本来都猜,霍中曦要么去爷爷霍震霆读过的米尔菲尔德公学 —— 那所学校以体育见长,跟霍家的运动基因超契合;要么奔着爸爸霍启刚的母校温彻斯特公学去,毕竟是英国 “九大公学” 之一,名气大得吓人。
结果她反手选了个国内家长不太熟的拉德利公学。可千万别觉得这是“退而求其次”,这所学校在英国的地位,堪比 “男校中的顶流”—— 和伊顿、哈罗齐名的 “四大男校”,1847 年就创办了,因为学风像牛津,还得了个 “小牛津” 的外号。
光看细节就知道有多 “精英”:一年学费 43 万人民币,全寄宿制管理比军校还严。学生早上 6 点半必须起床跑步,冬天再冷也得洗冷水澡,校袍的褶皱、袜子的颜色都有规定,每天的拉丁文晨祷更是雷打不动。
但真正值钱的不是这些规矩,是藏在背后的人脉网。拉德利的校友名单一拉出来全是狠角色:英国桂冠诗人、英格兰板球队长、前香港总督…… 网友调侃得实在精辟:“郭晶晶这哪儿是选学校,分明是给儿子的未来董事会提前建群。”
这已经是霍家第三代读英国私校了。从霍震霆的米尔菲尔德,到霍启刚的温彻斯特,再到霍中曦的拉德利,每一代的选择都踩着时代的节奏 —— 如今的富豪圈,早就不盯着 “名校光环” 了,更看重能跟着孩子一辈子的圈层资源。
不止霍家,娱乐圈的富豪们早就把英国私校当成了 “标配”。
李湘的女儿王诗龄去的博耐顿女校,是安妮公主的母校,一年学费差不多 50 万。但人家可不是去 “混日子” 的,刚开学就连续三次捧回艺术学术奖,前段时间学校晒出她的画作,细节里全是功底。
赌王千金何超欣、王思聪、何猷君,也全是英国私校出来的。就连李嘉欣的儿子,读的也是号称 “贵族摇篮” 的惠灵顿公学,这所学校光申请费就要 2000 英镑,还得提前两年排队。
为啥大家都盯着英国不放?美国私校不香了吗?
说起来还真有点现实。前阵子美国刚发生校园枪击案,2 名儿童身亡的消息让不少家长捏了把汗。更头疼的是政策越来越严 —— 特朗普政府不仅暂停过学生签证面谈,还要求所有留学生接受社交媒体审查,不少家庭辛辛苦苦准备申请,最后连签证都拿不到。
反观英国,简直是 “敞开怀抱”。不仅不限制中国学生学 STEM 专业,牛剑的热门理工科专业里,中国学生的 offer 率还特别高。更贴心的是,很多英国私校还专门配了 “美本升学顾问”,甚至把 SAT 考场直接设在校内,等于给孩子铺了 “英美双赛道”。
就拿布莱顿学院来说,2025 届毕业生既拿到了牛津剑桥的 offer,还摘了斯坦福、耶鲁的录取通知书,等于 “鱼和熊掌全都要”。
名人的选择不是个例,数据才更能说明问题。
英国私立学校协会(ISC)刚放出来的 2025 年报告太直观了:英国本土私校招生少了近 1.1 万人,可中国内地的低龄留学生却逆势涨了 5%,突破 1.09 万人,创下十年新高。要是算上香港和台湾的学生,中国籍孩子占了英国私校国际生的 30% 还多。
更夸张的是 2024 年的数据,中国大陆去英国读私校的孩子一年就多了 1631 人,涨幅高达 18.7%。要知道这两年英国私校刚加了 VAT(增值税),学费涨了不少,可中国家长的热情压根没减。
有人说这是 “趁虚而入”—— 因为本土学生减少,不少英国精英私校悄悄降低了入学要求,要么放宽及格线,要么缩短等候时间。2025 年伊顿公学的 13 + 国王奖学金名单里,14 个获奖者有 6 个是华裔,西敏公学的奖学金名单里也全是华裔学生的影子,可见中国孩子的竞争力有多强。
但千万别以为 “放水” 就等于 “好考”。英国私校的门槛照样不低:要过 ISEB、CAT4 这些入学考试,英语得流利,数学得拔尖,面试时还得聊得出对艺术、社会的看法。说白了,人家只是给优秀的孩子多开了扇门,不是随便谁都能进的。
梁晓声说,富豪们做这个选择,一是为了躲开国内教育内卷的 “红海”,二是为了提前攒下跨文化的人脉家底。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痛点。
咱们普通人还在为学区房挤破头,为孩子的补习班排到晚上十点,富豪们已经跳出了 “刷题比成绩” 的圈子。他们算的是一笔 “长远账”:英国私校 50% 的学生 A-level 能考到 A*-A,75% 的英国 Top100 学校都是私校,47% 的毕业生能进世界前 25 的大学。
更关键的是,这些学校教的不只是课本知识。拉德利公学每天让孩子洗冷水澡,不是故意折腾人,是想练出 “抗挫力”;博耐顿女校鼓励学生办社团、搞公益,是在培养 “领导力”。这些软实力,恰恰是未来拼圈层、拼格局的关键。
当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几十万的学费。但看完这些选择,或许能换个角度想:教育的本质不是 “挤一条道”,而是 “找对一条路”。富豪们的优势不只是钱,更是他们早早就明白:人生不是短跑,不用抢着冲起点;真正的赢,是能笑着走到终点。
前几天刷到王诗龄在英国学校的演讲视频,小姑娘用流利的英语聊自己的艺术创作,眼里全是自信。突然就懂了,郭晶晶们砸钱送娃出国,从来不是为了 “炫富”,而是想给孩子一个机会 —— 一个不用被内卷裹挟,能慢慢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的机会。
有人说这是 “豪门标配”,也有人酸是 “烧钱游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富豪家庭选的从来不是学校,而是孩子的成长赛道。你觉得这种教育选择靠谱吗?欢迎在评论区聊两句。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