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问AppleWatch用户昨晚睡得怎么样,人家不会只说“还行”或“不好”,大概率直接甩张手机截图给你上面明明白白写着“睡眠质量100分”。
这事儿能实现,全靠watchOS26新更的睡眠评分功能,比起没啥亮点的AppleWatchS11,这功能才算说到咱们心坎里,一下子让“睡觉”这事有了新鲜感。
人一辈子有三分之一时间都在睡觉,睡得好不好,当天精神头不一样,时间长了对身体影响也大。
所以不管是几百块的手环,还是几千块的智能戒指,睡眠监测都是标配。
但这些设备有个通病,只给你画睡眠结构图,深睡、浅睡、REM睡眠列一堆,咱们普通人盯着图根本看不懂,更别说判断自己睡眠质量的长期变化了。
我之前用手环看睡眠数据,看了半个月也没搞懂“深睡少20分钟”到底意味着啥,只觉得是一堆没用的数字。
就是因为大家都被这些“原始数据”搞得头大,苹果的睡眠评分才显得实用。
每天早上醒来,手表直接给个数字,还附带一小段评语,告诉你为啥得这个分。
评分还分了五档:极好、高、一般、低、非常低,跟考试划等级似的,一眼就知道自己昨晚睡没睡好。
本来想吐槽这功能会不会太简单,后来发现对普通人来说,简单才是王道咱们要的不是学术分析,是一句“你昨晚睡得不错”或者“下次早点睡就能加分”。
苹果给分的逻辑也挺有意思,不是按统一标准来,而是跟你自己的历史数据比。
我有个夜猫子朋友,每天凌晨2点才睡,手表照样判定他“按时睡觉”给高分。
后来查了才知道,苹果是跟美国睡眠医学学会这些专业机构合作的,还用了500万个夜晚的睡眠数据做支撑,难怪敢这么个性化打分。
而且从今年9月开始,这功能下放到了AppleWatchS6、SE2之后的机型,我身边用老款手表的朋友,现在都能直接用第一方评分,不用再装第三方APP了。
这功能一普及,小红书上直接炸了锅,搜“AppleWatch睡眠评分”,首页全是晒截图的帖子,首图清一色是iPhone的评分界面,点进评论区更热闹,大家互相晒自己的分数,有人晒100分求夸,有人晒二三十分求安慰。
我跟我闺蜜现在每天早上必做的事,就是互相发评分截图,她要是得90分,我得85分,还得调侃一句“你昨晚是不是没刷手机”;要是她得60分,我还得追问一句“是不是加班到半夜”。
这晒分的劲头,跟以前晒健身打卡、步数排名没啥区别。
对现在的人来说,“睡得好”已经不只是身体舒服,更成了“生活规律、没压力”的证明。
你想啊,要是同事在朋友圈晒个100分,你是不是会默默想“他怎么能睡得这么好”?无形之中,睡眠评分就成了一种新的社交货币。
但我也发现个问题,有些朋友为了晒高分,特意早早上床却睡不着,反而熬到更晚,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除了社交属性,这评分还把改善睡眠变成了“游戏”,用过AppleWatch的人都知道锻炼圆环,把抽象的运动量变成看得见的圆环,让人忍不住想“合上它”。
睡眠评分也是这个逻辑,把虚无缥缈的睡眠质量变成具体数字,你今天得70分,明天就想冲到80分,这种主动冲分的劲头,比家人天天催“早点睡”管用多了。
我之前总熬到12点后,自从有了评分,看到分数低就会反思“是不是昨晚刷视频太久”,慢慢就调整到11点前睡了。
不过也不是只有苹果这么干,《宝可梦睡眠》比它更夸张,早睡早起不仅能得高分,还能养宝可梦。
我表弟就为了养稀有宝可梦,硬生生把熬夜的习惯改了。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种量化评分真的能推动行为改变,毕竟看着分数一点点涨,比空口说“你要改善睡眠”有成就感多了。
但凡事有利有弊,这评分用久了,有些人就开始跟分数较真,反而把睡觉这事儿搞复杂了。
我有个同事就是这样,每天醒来第一眼看评分,低于80分就焦虑,觉得自己今天肯定没精神。
本来他不戴手表的时候睡得挺香,现在戴了手表反而总醒,老想着“我这会醒了会不会影响评分”。
后来才知道,心理学家把这种情况叫“完美主义睡眠症”,说白了就是被数据绑住了。
更夸张的是,他为了提高分数,买了褪黑素、熏香、新枕头,结果越依赖这些东西越睡不着;有时候忘了戴手表,一晚上都不安心,总担心“没记录数据,不知道自己睡得好不好”。
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经历,有天评分才65,我以为自己没睡好,结果白天上班该干啥干啥,一点不困。
那时候才发现,原来数据也不是万能的。
不过苹果还算良心,没把睡眠评分搞得跟锻炼圆环似的,非要“合上”才叫完成任务,明显是想减弱低分带来的负面情绪。
我之前跟朋友的Fitbit对比过,同样一晚睡眠,我的AppleWatch评85分,他的Fitbit才评70分,这么看来苹果打分确实宽松。
而且从评分标准能看出来,苹果更看重“持续时间”和“就寝时间”,这俩都是咱们能自己控制的,像“睡眠中断”这种不可控的因素,占比就很少。
这一点我挺认同苹果的优质睡眠根本不是追求“零中断”,而是规律作息、睡够时间。
我之前总觉得“醒一次就等于没睡好”,后来看了苹果的评分逻辑才明白,偶尔醒一次没关系,只要整体睡够、作息稳定,分数照样不低。
还有个事儿得说清楚,不管是AppleWatch还是其他设备,睡眠监测都不是100%准的。
我有次午休眯了20分钟,手表居然记录成“深睡”,后来查了才知道,智能设备主要靠运动和心率判断睡眠状态,偶尔会出错。
所以比起盯着分数,不如相信自己的感受你醒来精神饱满,就算评分低又怎么样?反过来,评分再高,你醒了还是累,那也没用。
现在想想,不光是睡眠评分,咱们生活里好多工具都这样,出门跑步忘了带手表,就觉得“等于没跑”;一天没打卡多邻国,就焦虑得不行。
这些工具本来是帮咱们变更好的,结果有时候反而成了负担。
我觉得苹果设计睡眠评分的时候,肯定也考虑到了这点,不然不会刻意弱化游戏化属性,还把打分弄得这么宽松。
说到底,AppleWatch睡眠评分就是个辅助工具,不是让你跟别人比谁分高,是让你知道自己怎么能睡得更好。
比如评分低是因为熬夜了,那下次就早点睡;要是因为总醒,就看看是不是卧室太吵。
别本末倒置,为了追满分反而睡不好,那可就亏大了。
毕竟咱们睡觉是为了休息,不是为了拿个漂亮分数给别人看,你说对吧?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