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避寒
编辑|避寒
1950年1月,一个适龄男丁拿着出差证登上了开往香港的轮船,两个月后,他父亲被捕。
这个时间差,救了一家人的命。为什么陈宝仓能提前三个月察觉危险? 他看到了什么?
1938年春天,安徽宣城上空盘旋着日军轰炸机。
地面上,陈宝仓正在指挥部队转移,一枚炸弹落下来,他被掀翻在地。醒来时,右眼看不见了,全身200多处伤口,军医说必须后送休养。
他摆摆手,武汉正在打仗,走不了。
三个月后,这个独眼将军出现在武汉会战的前线。陈诚看着他那只包着纱布的眼睛,推荐他当了张发奎的参谋长。德安战役打下来,歼灭日军2万多人,击毙联队长田中大佐。
战功是一回事,接触是另一回事。
1937年开始,陈宝仓在武汉城防指挥所见过周恩来。那时候国共合作,共产党人来找张发奎组建战地服务队,30多人里有不少是地下党员。
陈宝仓和他们聊过几次,发现这些人说话办事跟国民党那套完全不一样。
1939年,他当上第四战区代理参谋长,职务上去了,想法也变了。
他开始给共产党办的《新华南》半月刊写文章。 《天寒岁暮敌的总崩溃战》《我对广东青年的期望》,这些标题放在今天看都算激进。
更关键的是,他和地下党特支书记左洪涛一起编写《游击战规范》,举办多期游击战战术训练班,这些教材全部通过地下渠道送到了延安。
你想想,一个国民党中将参谋长,公开支持共产党的刊物,私下给延安送军事教材。这事要是放在1945年之后,早就被枪毙八百回了。
1942年8月,事情闹大了。
胡志明在广西天保被抓,说是日本间谍要就地处决。陈宝仓和张发奎斡旋,把人弄到柳州关着,1943年9月放了。蒋介石后来密令追捕胡志明,结果人家已经回越南了。
国民党军委法庭认定陈宝仓渎职,传讯他去重庆受审。
就在这个要命的关口,日本投降了。
1945年10月25日,青岛汇泉路赛马场。
陈宝仓一身中将军装,接受日军司令长野荣二的投降刀。 陈诚想起这个独眼将军懂英语又能打仗,推荐他当了军政部胶济区接收特派员,渎职案就这么不了了之。
青岛接收完,陈宝仓调到济南当第四兵站总监,管山东全境的军需物资调拨。
他在这个位置上干了件事。
妻子师文通后来回忆,陈宝仓有天回家说:"今天又给那边送了一批礼。" 交通处长抱怨:"好不容易弄到三万斤地瓜干,刚运出城就丢了。"
你说这是丢的吗?
山东省主席王耀武不傻,他向蒋介石密报,陈宝仓有意将军用物资遗失给解放军,有"资共"嫌疑。 1947年,陈宝仓被免职。
一个中将就这么被撸了,按说这辈子算完了。
1948年春天,香港。
陈宝仓见到了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饶彰风、方方,他说自己想去台湾做点事,这话说得很直白,没有遮掩。
同年,陈宝仓在香港秘密加入民革,年底,"资共"案莫名其妙被撤销了,他被任命为国防部中将高参。这个安排太巧了,巧到让人怀疑背后有人在布局。
1949年,陈宝仓到了台湾。
他的任务是配合吴石,吴石是国防部参谋次长,陈宝仓是国防部高参,两人一个管作战计划,一个能接触后勤情报。
陈宝仓把台湾中、南、北部各防守区的部队番号、兵力部署、火炮坐标全部手写整理成表格,交给吴石。
吴石再让聂曦送到香港。
这套情报链条运转了几个月,直到1949年深秋,一个小女孩放学回家,看见了不该看的东西。
陈禹方那年十几岁,在台北上学。
放学路上,她看见军用卡车呼啸而过,车上站满了被五花大绑的人,背上插着草标。 路人说,那些都是"共产党的奸细",马上要拉去枪毙。
她回家把这事告诉了父亲。
陈宝仓站在窗前没说话,看了很久。
第二天,他把妻子师文通叫到跟前:"你带着女儿先去香港。"
师文通问为什么,陈宝仓说:"你别问,快走。"
为了不引起怀疑,他们演了一出戏,妻子带三个女儿以"不堪忍受丈夫风流"为由,负气离开台湾前往香港,陈宝仓甚至没有去送行。
最麻烦的是儿子陈君亮。
适龄男丁必须服兵役,不得擅自离台,这是死规定。陈宝仓托人办了一张"差甲证",就是出差证明,理由是去香港办采购。
临行前,父子俩坐在一起。
陈宝仓说:"你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1950年1月,陈君亮平安抵达香港,距离陈宝仓被捕,还有两个月。
1950年初,台湾进入白色恐怖最疯狂的时期。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关了没几天就全招了。他一周内供出所有名单,造成400多名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被捕。
3月1日,吴石被抓。
特务在吴石家翻出一份手写的军事情报,笔迹对比,是陈宝仓写的。
陈宝仓知道完了,他本来还想冒险去吴石家看看情况,走到巷口就看见几个黑衣人守在门口。他立刻转身,抄小路回家,连夜把所有未送出的文件烧成灰,埋进阳台的花盆里。
有人偷偷联系他:"渔船已经备好,今晚就能走。"
陈宝仓摇头:"得确认情报接收方安全,不然我走了也不安心。"
他不是不怕死,而是怕死得没价值。
几天后,特务破门而入。
审讯室里,陈宝仓什么都不说,国民党保密局档案记载,他们用"狡狯""镇定"来形容陈宝仓,认为他是"最难审的一员"。用了酷刑,他还是只承认和吴石交换情报是正常工作关系,拒不认罪。
狱中和陈宝仓关在一起的人后来回忆:"每次放风,陈将军都会从我的牢房门前走过,他因为受刑走得很慢,但步伐坚定,腰杆挺直。"
6月10日,判决下来,死刑。
临刑前,陈宝仓向狱警要了纸笔。
他给老友段翔九写道:"弟已被判死刑,请转知家属,死后即用火葬。陈宝仓绝笔。六月十日。"
写完,特务把他五花大绑押上卡车。
台北马场町刑场,四个人并排站着: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从留下的照片看,陈宝仓面无表情,像是在看一场与自己无关的事。
枪声响起。
盛夏,尸体很快腐烂,一般被处决的"政治犯"遗体无人敢领。 师文通在香港联系到两位台北的朋友——陈克敏和唐辉麟,两人冒着风险去了刑场。
一片尸体中,他们根据陈宝仓身穿的衣服和旧伤特征认出了遗体。 贿赂火化工人600台币,工人小声说:"你们快点,别让人看见。"
骨灰装好了,怎么送到香港?
陈禹方想到了自己在台北的同学殷晓霞,这个女孩是进步人士,本打算去香港考试,运送骨灰的任务就托付给了她。
1950年7月,殷晓霞登上了前往香港的轮渡。
快到香港时,港英政府严查证件,她没有入港证,会被送回去。 情急之下,殷晓霞做了个决定,丢掉所有行李,把骨灰盒绑在身上,趁夜色跳海泅渡上岸。
师文通拿到骨灰盒时,打开一看。
骨灰还是潮的。
1951年,国家副主席李济深出具书面证明,陈宝仓同志系到台湾从事祖国统一工作而牺牲。
1952年,一份《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送到了师文通手中。编号:北京零零零玖号。 落款:毛泽东。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一批被追认的烈士之一。
1953年9月14日,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一场只有不到20人参加的公祭仪式在这里举行,时任国家副主席的李济深主祭,宣读长篇祭文《悼念陈宝仓同志》。
为什么只有不到20人? 因为"吴石案"当时还没解密,包括陈宝仓的家属在内,所有参加者都被要求保密。这场祭奠,是新中国给隐蔽战线英雄的最高规格告慰,也是最低调的承认。
师文通在仪式上没有哭,她只是站在墓碑前,摸着那个潮湿骨灰盒留下的痕迹。
1954年,师文通病逝, 她终于可以和丈夫在另一个世界团聚了。
陈宝仓提前三个月把家人送走,靠的不是运气,是对局势的精准判断。一个小女孩放学路上看到的场景,让他意识到白色恐怖已经开始收网。 他知道自己走不了,但至少要让家人活下去。
0009号烈士证,是新中国给陈宝仓的答案,也是给所有隐蔽战线牺牲者的答案。
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功勋,永垂不朽。
参考资料:
《陈宝仓:从旧式军官到革命烈士》,人民网党史频道,2020年9月14日
《零零玖号烈士证——陈宝仓将军生平事迹回顾》,知乎专栏(引用自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官方资料)
《中共台湾隐蔽战线千余名烈士寻踪纪实》,观察者网风闻社区,2025年6月10日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