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避寒
编辑|避寒
《——【·前言·】——》
鸦片毒了中国一百五十年,如今,芬太尼把美国拖进地狱。历史翻了个身,该清算的,总归得还。
讽刺就在于,美国曾坐在道德制高点,如今却挣扎在药物的泥沼里。中国挺过了,而美国,还能不能熬过去?
从广东虎门吹来的那阵海风,带着焚烧过毒品的味道,吹了一个多世纪,林则徐站在滩头,面前堆着如山的鸦片。
19187箱,2119袋,足足237万多斤,就这么一火全烧了。23天,日日焚烧,日日围观,这不是一场简单的销毁行动,而是一场被逼到绝境的反击。
1839年,英国商人已经在中国活跃了几十年,他们不是靠正经买卖赚钱,而是靠毒,鸦片成了最能赚钱的货。银子一箱箱流出去,白花花的银两变成了英国工业的燃料,换回来的却是成千上万中国人的虚弱、萎靡、溃败。
有人说,那是最早的金融战,用毒品掏空对手的经济。没错,18世纪中叶起,中英贸易严重失衡,中国要茶叶、瓷器、丝绸,不稀罕英国货。结果英国商人急了,转头从印度运来鸦片,硬塞给中国市场,有人吸上瘾了,有人家破人亡了。
更严重的,是国家财政直接受损。1820年到1840年,中国外流白银高达1亿两以上,银根紧缩,经济下行,朝廷无力,民众困苦。
林则徐以“海禁”之名,实为断腕自救,他不是怕英国,他怕的是朝不保夕。虎门销烟并没有吓退英国人,反而点燃了他们发动战争的借口。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直扑珠江口,懿律和义律,一个是军方,一个是政方,前后夹击。他们不是来谈判的,他们是来抢人的国门的。
英女王在1月就放话,说这是“损害王室尊严的大事”。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为了“毒品自由”的战争。
战争打到虎门,关天培战死,炮台失守,整个广东门户洞开。
两年后,《南京条约》签下,签字笔一落,意味着中国被正式拉进“割地赔款”的循环,意味着一个古老帝国开始以失败者的身份面对世界。开港、割地、赔银、治外法权……每一条条约,背后站的都是鸦片。
1842年之后,中国不再拥有自主关税权,英法美俄接踵而至,抢的抢、骗的骗,鸦片堂而皇之地进入市场。到1850年代,鸦片在中国年消费量高达几万箱,全国数千万人吸食,农民、士兵、官员、商人,无人能独善其身。
它不仅伤人身体,更伤国家元气,国防虚弱,民生不济,官僚染毒,军队溃败。再加上列强的步步紧逼,中国逐步滑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
这一切,从哪儿开始?就从鸦片开始。
今天的美国,正在被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让人死在厕所里的白色粉末拖进深渊。它的名字,叫芬太尼。
芬太尼不是街头贩毒的低端玩意儿,而是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杨森制药公司合法合成的麻醉剂。
初衷是为了治疗癌症疼痛,然而,到了2020年代,它却成了18-45岁美国人死亡的头号原因。比交通事故多,比枪击还多,甚至超过新冠病毒。
2021年,美国有超过8万人死于阿片类药物,其中三分之二死于芬太尼。2022年,这个数字飙升到10.7万人。2023年,超过7.5万人死于芬太尼相关中毒。这是什么概念?这比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美军阵亡人数加起来还多十倍。
而这,仅仅是一年。
这就是“新鸦片战争”,不同的是,敌人是自己。芬太尼并非外敌入侵,而是美国自己造的、自家人吃的毒。它越来越多地和一种马用镇定剂甲苯噻嗪混合使用,制造出一种被称为“僵尸药”的致命混合物。
你以为“僵尸药”只是个形容词?不,它会让人意识模糊,皮肤溃烂,血液流动缓慢,像行尸走肉一样在街头游荡。
费城、旧金山、洛杉矶,这些曾经干净整洁的城市,如今不少街区堆满吸毒者,注射针管和腐烂的尸体味交杂成新的“城市味道”。
美国不到世界5%的人口,却消费了全球80%的阿片类药物,谁中毒更深,已经不难判断。
2023年4月13日,美国白宫被迫宣布:将甲苯噻嗪和芬太尼掺合物列为“国家新兴威胁”。历史上第一次,一种毒品被美国政府用“国家安全”级别处理。这个级别,相当于反恐。
问题是:来得晚了。
讽刺就讽刺在,当年中国被鸦片毒害,是因为西方强行输入毒品;今天美国却是自己一手把自己喂进了毒坑。
更讽刺的是,美国开始甩锅,甩给墨西哥,甩给中国,甩给制药公司,甩给移民。可它不敢承认,这一切早就种下了种子,只不过终于开花结果罢了。
鸦片让清王朝亡国,芬太尼,会不会让美国失控?
美国的毒瘾,不是一天养成的。三十年时间,三波药潮,一步步把人推向死亡的边缘。这场毒灾,不是外部输入,而是自家人一手做出来的产业链闭环。
第一波始于1991年,一切看似正常:医生开处方,药厂供药,患者止痛。
可问题在于,药品不是普通药,是阿片类止痛剂。早期只用于癌症晚期患者,剂量极高,可突然之间,大量美国普通人也能开到。
为什么?制药公司说服了医生,说这种止痛药“上瘾风险极低”,还有专家背书,还有论文撑场,还有媒体配合。
这套组合拳打得漂亮,骗你不是一天两天,骗的是整个国家的医疗系统。
谁在背后推?普渡制药公司,它的拳头产品“奥施康定”(OxyContin),就是美国阿片类毒灾的导火索。这家公司背后的掌控者是萨克勒家族,一个在美国上流社会几乎无人不知的“慈善家族”。
1996年,奥施康定问世,到2019年,这个家族靠它赚了超120亿美元利润。
普渡公司声称:“患者只要按时服药,不会成瘾。”可现实是,美国成千上万患者,吃上几周奥施康定后,宁可卖房也要继续用,因为毒瘾已深。
监管机构干嘛去了?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得很快,媒体也几乎没有负面报道,甚至连学术界都出奇地沉默。真相直到成千上万人死亡后才浮出水面。
第二波灾难,是“断药潮”。2010年前后,美国社会才意识到奥施康定等药物问题严重,监管趋严,处方减少。
可上瘾的人怎么办?没药可吃,转头去找海洛因。便宜,量大,毒性更强,一针下去,全身轻飘。于是,美国社会进入一个新阶段:从“合法吃药”过渡到“非法吸毒”。
而真正的“末日列车”,从2014年后开动。第三波芬太尼潮,才是整场毒瘾危机的终点。
芬太尼比吗啡强50倍,比海洛因强30倍,它廉价、易运输、剂量极低就能致命,0.002克足以致死。美国街头贩毒者将其掺入其他毒品中,稀释成本,扩大效力。你以为自己在嗑可卡因?不,你可能在吸芬太尼。
监管呢?漏洞百出。
美国至今没有全国统一的芬太尼分类法。某些州列为管制药品,某些州仍可合法开方,医生手里有处方权,药房有配药权,制药公司有推广权,监管机构反应迟钝。再加上走私毒贩与黑市管道,芬太尼成了毒品中的“漏洞王者”。
2018年,美国肯塔基州州长马特·贝文爆出惊人数据:全年开出3.59亿片阿片类药物,而全州人口仅440万。平均每人吃了79片,谁有那么多痛?是药太好,还是药贩太狠?
你看,美国这几十年不是在“禁毒”,是在“喂毒”。不论是制度、文化,还是利益驱动,每一环都在推动芬太尼成为“合法毒药”。
说到芬太尼问题,美国政客往往第一句话就是:怪中国。
可你要问一句:芬太尼到底是谁在管?
中国早在2019年就对芬太尼类物质进行“整类列管”,只要属于芬太尼衍生结构,不论有没有出现,都按毒品处理,这在全球都属于最严标准。
反观美国呢?光是国会关于芬太尼临时分类的法案就扯了三年。到2021年还在吵,到2023年还没全国统一。
美国根本没有证据证明合法中国企业向其非法出口芬太尼。中国生产的医疗级芬太尼严格管理,从未有一例流入美国黑市。
相反,美国毒品主要来源,是本土制造、墨西哥贩运。可美国政客却不断甩锅中国,说“中国不合作”。
什么时候开始,美国成了那个“病人怪医生不给药”的国家?
2022年,佩洛西窜访台湾后,中美中止包括禁毒在内的合作。外交部发言人直接回应:“芬太尼是美国自身的问题。”
再看看现实,中国每年缴获的毒品量在减少,美国呢?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吸毒比例全球最低,美国年轻人却成群在“僵尸药”中死去。
美国想甩锅、找借口,想制造外部矛盾掩盖内部灾难,可这挡得住芬太尼每天造成数百人死亡的事实吗?挡得住那些一夜之间痛失亲人的家庭愤怒吗?
毒,不分国界。可治理毒品,讲的是责任,不是推锅。
鸦片当年是侵略工具,今天成了自毁武器。历史没有忘记虎门销烟的烈火,也没有放过那些曾用毒品掠夺他国的国家。
芬太尼之祸,不只是公共卫生危机,更是美国制度性的自爆。没人强迫他们吃药,是他们自己开了处方。
如果说中国用了百年挺过鸦片之害,那美国呢?还能撑几个十年?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参考资料:
中国禁毒网:《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政策解析》
《人民日报》评论部:《芬太尼之祸,源头在美国》
中国网:《鸦片战争回顾与中美禁毒合作现状分析》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