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让人猝不及防,身为深圳富豪团的副团长,以为能靠着强大的朋友圈阵容,扛过这场债务危机,没想到终究还是破产了。
近日,上市公司皇庭国际发布公告,公司旗下最值钱的购物中心深圳皇庭广场所有权被法院划走,以抵偿欠中信信托的债务。
根据公告,被划走的深圳皇庭广场原本账面价值57亿,然而,法院裁定的抵债额却只有30亿,这么一执行,皇庭国际净资产直接减少20多亿,资不抵债破产了。
皇庭国际的实控人郑康豪就是深圳富豪团的副团长,作为深圳同心俱乐部的副主席,一度组局马化腾、郭英成、姚振华等深圳富豪团,人脉可窥一斑。
然而,亲兄弟尚且明算账,如此豪华的富豪团阵容还是没能帮助他躲过这一劫,郑康豪只能独自吞下破产的苦果。
按照A股的惯例,破产的上市公司有重整机会,皇庭国际还有救,但重整之后,皇庭国际就不再姓郑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郑康豪原本家底颇厚,如今的破产,都是当年折腾的结果,没给自己留任何余地,房地产的风向一变就崩了。
严格来说,郑康豪属于“企二代”,他败掉的江山是他父亲郑世进打下的,他能当上深圳富豪团副团长,大抵也与其父亲有很大关系。
郑世进是广东潮阳人,不仅在广东富豪圈中颇有威望,在全球郑氏宗亲当中的地位也相当高,多年担任世界郑氏宗亲联谊会的主席。
按照郑氏史料,中国郑氏起源于周朝时期的郑国,都城就是今天的荥阳,所以,全球郑氏宗亲的始祖殿就建在荥阳。
世界郑氏宗亲联谊会是2003年底注册成立的,郑世进2004成为联谊会主席,并捐了70万在荥阳举办首届郑氏文化节,之后就一直活跃于郑氏宗亲活动,2005年就把家业交到了29岁的儿子郑康豪手中。
郑世进是工程兵转业到深圳的,是深圳较早的一批开拓者和建设者,并在这过程中切入房地产,于1997年创立了恒浩地产。
郑世进的发家之地是深圳福田皇岗,在那里,郑世进打造了皇庭彩园、皇庭世纪等热销的楼盘,儿子郑康豪后来给公司取名皇庭国际,就是从这里来的。
据说郑康豪以李嘉诚为偶像,常说自己只要能做到1%的李嘉诚就够了,不过,他显然没有悟透李嘉诚的经营哲学。
郑康豪接班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组建了皇庭集团,豪言要把父辈的江山继续做大做强,不过,几年都没有什么实际动作,一直还是照着父亲“短平快”的老战略走。
所谓“短平快”,就是不贪大、不贪多,但求资金快进快出,讲求安全第一,这是郑世进得以在短时间内积累起数亿家业的诀窍。
然而,郑康豪觉得这太小家子气了,照这条路走永远也达不到心目中的“李嘉诚”的目标,几年后,郑康豪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2009年,上市公司深国商旗下的晶岛国际购物中心公开出售,郑康豪再也坐不住了,拍板进军商业地产。
其实,当时的晶岛国际购物中心整体估值76亿,并不便宜,原本还有很多地产大佬都想买的,但由于觉得价格太高都犹豫了。
郑康豪没有犹豫,因为他的算盘不只是这个购物中心,而是上市公司深国商。
拿下购物中心40%的股权后,2010年,郑康豪又收购了深国商第一大股东的股权,一合并,
皇庭国际就诞生了,晶岛国际购物中心也更名为皇庭国际广场,郑康豪的皇庭帝国就形成了。
经营购物中心就不能短平快了,购买购物中心花了几十亿,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又花了几十亿,之后装修购物中心再花几十亿,为了凑这些钱,郑康豪四处借了不少债。
然而,这么多钱的投入,换来的回报可不像卖房子那么干脆。
根据历史财务数据,郑康豪接盘皇庭国际以来,最高年营收也就9.9亿,最高净利率仅1.2亿,也就只够勉强偿还借款利息而已。
当然,在房价持续上涨的那些年,这样的逻辑是成立的,因为商业地产的资产值也在涨,而且涨幅远高于经营购物中心挣的那点钱。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当郑康豪还在盘算着房价涨到多少卖的时候,风向变了,资产值不但不涨,反而往下跌了。
本来这些资产都质押给别人贷款了,资产值一跌,就需要补充质押,为此,郑康豪又要借入新债。
债越来越多,利息也越来越高,但随着互联网电商对线下渠道的冲击,线下购物中心的利润越来越薄,根本不够覆盖利息了。
如果只是短时间,郑康豪还勉强能借新还旧周转,但时间一长就扛不住了,2021年,最大的债主中信信托告到法院要求还钱。
郑康豪哪还有钱来还,为了偿债只能把最值钱的皇庭国际购物中心拿出来换钱,2022年,皇庭国际购物中心被挂到联交所征集受让方,参考价格74.9亿。
2009年76亿买的,2022年卖74.9亿,都是亏本卖了,但2022年的行情已经不接受这个价格了,挂了5天无人问津。
紧接着调整价格再挂,一下子从74.9亿调到了56亿,又挂了5天,还是没有人要。
公开挂拍没人要,郑康豪就转而走私人渠道,还真让他联系到了一家意向接盘方,2023年4月,双方签了框架协议,对方还支付了1000万的意向金。
郑康豪以为这下稳了,然而,最终的交易价格迟迟谈不拢,拖了两年都没进展。
与此同时,中信信托的追债官司也在走着,2025年8月,法院做出了司法拍卖的裁定,要把皇庭购物中心卖了抵债。
皇庭国际账面上57亿的购物中心,以30亿的底价拍卖,大家都以为很好卖,结果出人意料,连续两轮拍卖都因无人出价而流拍。
拍卖平台上卖不掉,按照常规处理方式,法院就直接以物抵债划给了中信信托,抵债价就是拍卖的底价,就有了开头郑康豪资不抵债破产的情节。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最受灾的还皇庭国际背后的5万多股民。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