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功不如兄出身不如弟,顺治凭啥继位?真因为孝庄下嫁多尔衮吗?

清太宗皇太极去世得很突然,没有指定继承人。

他的长子豪格和十四弟多尔衮对皇位展开争夺。

但最终继位为帝的,却是皇太极一个看起来实在没什么优势的儿子。

那就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

那么问题来了。

论年龄,福临只有6岁,正常情况下但凡有得选,都会尽量避免这么小的孩子当皇帝。

论军功,福临比不上他那35岁、已经是正蓝旗旗主、战功赫赫的大哥豪格。

论出身,福临的母亲仅仅是皇太极崇德五宫当中排在末席的庄妃,哪比得上弟弟博穆博果尔的母亲贵妃尊贵。

福临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呢?难道他的母亲孝庄真的和多尔衮有私情,所以多尔衮扶孝庄的儿子上位吗?

01、为什么争夺皇位的是多尔衮和豪格?

想要了解福临为什么能够当上皇帝,我们需要先来看看他继位的全过程。

清太宗皇太极是在亥时(21点至23点)的时候突然去世的,去世当天还处理了一天政务,实在看不出要撒手人寰的迹象。

所以他自然也没来得及留下任何遗诏,没有指定继承人。他此前也没有立过太子。

所以皇太极去世之后,清朝诸王就按照满人的传统,一起在崇政殿召开会议,商议新皇帝的人选。

其中话语权最强的,自然当数既是八旗旗主,又是王爷的几位了。

由于此时的清朝还没有父死子继的硬性传统,所以最终进入决赛圈的一共有两个人。

一个是皇太极的长子,正蓝旗旗主,肃亲王豪格。

一个是皇太极的异母弟,镶白旗旗主,睿亲王多尔衮。

皇太极有不少儿子和兄弟,为什么只有这两个进入决赛圈呢?

皇太极当时一共有8个儿子尚在,其中是之前的侧福晋福晋,或者当前的崇德五宫生的孩子,却只有3个,那就是长子豪格,9子福临,11子博穆博果尔。

当时的清朝相当“嫡庶神教”,只有福晋和侧福晋生的儿子才算是正经儿子,能够加入兄弟当中的排行。

所以福临明明是皇太极的第九子,但是我们看当时清朝的档案以及实录,会发现清朝官方都说他是第三子。

这是因为他有3个哥哥夭折不计入排行,另有3个庶妃所生的哥哥身份低微,也不计入排行。

所以他前面只有两个福晋或者侧福晋生的,且还活着的哥哥,也就是豪格和硕塞,他自然算是第三子了。

皇太极的兄弟们也一样,努尔哈赤共有16个儿子,但是福晋生的只有8个,所以只有那8个能被视为正经儿子。

其他连兄弟排行都进不来的,哪有什么资格说继承权呢?

再加上8个正经儿子里已经去世了几个,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又是努尔哈赤的侄儿而不是儿子。

所以当时有资格竞争皇位的皇太极兄弟,也就只有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武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4人而已。

虽说皇太极有4个儿子、4个兄弟都有资格参加战场角逐。

但是皇太极的4个儿子当中,次子硕塞才15岁,已经太小了,福临更是只有6岁,博穆博果尔更小。

皇太极的4个兄弟当中,年纪最大的代善已经61岁了,实在很难参与这场角逐。

所以正值壮年、比较适合当皇帝的,也就是35岁的豪格、32岁的多尔衮,以及皇太极的另外两个兄弟阿济格和多铎了。

虽然排除掉出身和年龄之后,除了豪格和多尔衮外,符合条件的还有武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两人,更别提多铎当时还是正白旗旗主。

可是巧了,这两个人正好是多尔衮的同母兄和同母弟。

这兄弟三人平时的关系再不好,关键时刻还是一致对外的。

三人当中推举一个出来竞争皇帝,对他们而言是利益最大化。

而这三人当中,多尔衮的同母兄阿济格是唯一不是旗主的,且出了名的上了战场就勇猛,下了战场就粗鲁暴躁,实在不适合当皇帝。

多尔衮的同母弟多铎虽然是旗主,但当时由于犯错被皇太极从亲王贬成郡王了,又行事荒唐任性,声望也远远比不上多尔衮。

所以最终进入竞选皇帝决赛圈的,就只有多尔衮和豪格二人而已。

02、多尔衮和豪格为什么当不上皇帝?

既然决赛圈只有多尔衮和豪格二人,那为什么他们都没能当上皇帝呢?

我们需要在崇政殿诸王商议皇帝人选的会议当中寻找答案。

会议尚未开始,最具话语权也最具杀伤力的八旗就先分成了三派。

一派支持豪格。

豪格本人是正蓝旗旗主,他的正蓝旗自然会全力支持他。

皇太极生前是两黄旗旗主,两黄旗自然支持皇太极的儿子继位,而皇太极儿子当中的最佳选择就是豪格。

一派支持多尔衮。

多尔衮本人是镶白旗旗主,同母兄阿济格是镶白旗下小旗主,同母弟多铎是正白旗旗主。

两白旗自然全力支持多尔衮上位。

还有一派是中立。

正红旗旗主是代善,镶红旗旗主是代善的孙子,所以两红旗基本上听代善的。

代善年纪大了,早已退隐,且他当年作为四大贝勒之首都能推举皇太极继位,自然不会加入皇位之争。

对他而言,谁当这个皇帝都可以,但必须要平稳过渡,不能因此而发生八旗内斗。

镶蓝旗旗主是济尔哈朗。他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而只是是侄子,也就是说他是皇太极的堂弟。

皇太极的亲兄弟和儿子们谁当皇帝都轮不到他,但都和他关系尚可。

对他而言,谁当皇帝都没啥影响,要是他的镶蓝旗能从中捞点好处那就更好了。

所以两红旗和镶蓝旗是中立派。

崇政殿的会议一开始,多尔衮的同母兄阿济格和同母弟多铎就先发制人,站出来提议多尔衮当这个皇帝。

可是多尔衮却不敢答应。

这是因为他觉察到了崇政殿外微妙的局势变化。

皇太极生前规定,八旗都驻扎在各地,唯有他亲领的两黄旗驻扎在沈阳并负责皇宫的安防。

而此时两黄旗的大臣领着将士们把崇政殿团团围住,表达自己的诉求:必须要立皇太极的儿子当皇帝。

多尔衮敏锐地意识到,要是自己答应当这个皇帝之后两黄旗闹起来,两白旗可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所以他犹豫了。

他这一犹豫,他的同母弟多铎立刻就恼了:你不想当这个皇帝的话,那我当。当年咱们父亲的遗诏上有我的名字,我也有继承权!

多尔衮想不到本该坚定支持自己的同母弟居然当场反水,口不择言地说道:父亲的遗诏上也有豪格的名字!

这下好了,当事人之一豪格还一句话都没说呢,多尔衮多铎两兄弟就先内讧起来,还进一步在争吵中提升了豪格的合法性。

多铎这时候大约也意识到不对劲,不接多尔衮的话,立马转移话题说:那让代善哥哥当这个皇帝好了。

礼亲王代善是他们活着兄弟当中年纪最大的,相当于爱新觉罗氏的长房,又当过努尔哈赤的储君,推举过皇太极上位。

在兄弟当中威望极高。

多铎把代善扯出来,大约还是想把水搅浑,提升皇太极兄弟当皇帝的合法性,不让他们把话题转移到皇太极的儿子上。

代善却不接多铎的话,反而对多尔衮说:你愿意当这个皇帝当然好,不过你既然不愿意,那就让先帝的长子豪格来当吧。

会议都开到这程度了,豪格依然一句话都没说。

这时候代善已经把登基的台阶都放在他脚下了,只要他一点头,就可以当上这个皇帝。

就在这个时候,多少上过点文化课的豪格想起了中原王朝一个优良传统,那就是三辞三让。

古人比较有仪式感,哪怕是众臣恭请太子登基,太子也要先推辞一番,直到众臣起码恭请了三次,这个太子才“被迫”答应登基为帝。

不是太子的,就更要走这套流程了。

这就叫做三辞三让。当初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并正式称帝,也是走了这套流程的。

于是豪格开口了:我德小福薄,担当不起这个重任,你们另请高明吧。

说完他就往崇政殿外走去。

按照正常的流程,这时候诸王就该把豪格请回来,再一次请他登基。

可是不知道是不是现场没有重量级的汉人大臣,而这些满人王爷们的文化水平又不高,没看懂豪格在搞什么。

他们就真当豪格不想当这个皇帝了,居然都没拦住他。

这时候崇政殿外的两黄旗也发现局势不妙,赶紧喊话说,如果诸王不让先帝的儿子登基,他们就血溅当场。

这下好了,决赛圈仅有的两个人,豪格走了,多尔衮怂了,推举皇帝的会议陷入了僵局。

03、福临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面对这个局面,德高望重的代善气坏了,骂了两句之后就离开了崇政殿。

多尔衮的同母兄阿济格大约觉得没意思,也跟着离开了。

多尔衮的同母弟多铎也懒得发言了。

此时崇政殿里除了一些小辈之外,就只有两个还有话语权的了,一个是多尔衮,另一个是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

就在这个时候,多尔衮灵光一闪。

两黄旗虽然一直在殿外喊打喊杀的,但他们的底线是皇太极的儿子,而不是豪格本人!

而皇太极,不止豪格一个儿子。

皇太极有继承权的儿子一共有4个呢,除了豪格之外,还有15岁的硕塞、6岁的福临、2岁的博穆博果尔。

于是多尔衮对济尔哈朗说:我们让福临当皇帝吧,我和你一起当摄政王。

这下子局势顿时明朗。

福临是皇太极的儿子,能堵住两黄旗的嘴。

毕竟从会议一开始,两黄旗喊话的都是要让先帝之子继位,而不是说要让豪格继位。

多尔衮自己当了摄政王,虽然没能登基,但也掌权了,总比一无所有好,所以他和多铎的两白旗也能够接受。

执掌镶蓝旗的济尔哈朗本来就不在乎谁来当皇帝,可是多尔衮这一提议,济尔哈朗白捡个摄政王之位。

于是镶蓝旗立马由中立倒向支持福临。

两红旗的话事人代善唯一的底线是要赶紧选出个皇帝来,不能出乱子,如今福临上位,他也不会反对。

这么一来唯一有可能不同意的只有执掌正蓝旗的豪格了。但是八旗当中七旗都没有意见了,正蓝旗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更别提之前是豪格自己亲口说不当皇帝的。

于是皇位之争就此尘埃落定,6岁的福临当上了皇帝。

04、为什么是福临?

这么看来,福临能够当上皇帝,纯属是豪格说错了话、多尔衮灵机一动的结果。

并且不管是豪格还是多尔衮上位,对方恐怕都不会服气,这算是八旗的一个妥协方案。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是福临?

前文说过,除了豪格之外,皇太极有继承权的儿子还有3个呢,分别是硕塞、福临和博穆博果尔。

其中年纪最大的是硕塞,出身最高的是博穆博果尔,怎么就轮到了福临呢?

这是因为,硕塞和博穆博果尔各有硬伤。

先来看硕塞。

硕塞是皇太极的第5子,但是前文说过,清初庶妃生的儿子不计入排行,所以清实录里说到他,一直说他是皇太极的“次子”。

但是他的身份在兄弟们当中是比较尴尬的。

他的母亲叶赫那拉氏是皇太极的侧福晋,这个身份就已经比福晋之子低了一个级别。

更别提他出生后不久,皇太极就把叶赫那拉氏赐给大臣了。

也就是说,如果硕塞当上了皇帝,清朝可能要有一个成了大臣妻子的太后,甚至太后可能还和别的男人生有儿子。

这太尴尬了。

所以诸王自然是能不选硕塞就不选。

更别提硕塞当时已经15岁了,可以亲政了。多尔衮要是提议他当皇帝,可就当不上摄政王了。

所以硕塞淘汰出局。

接下来是博穆博果尔。

博穆博果尔的母亲是皇太极的贵妃娜木钟,博穆博果尔的出身可比福临尊贵。

但是娜木钟有个硬伤:她是二嫁给皇太极的。

而娜木钟的前夫,是清朝的老对手林丹汗,娜木钟还和林丹汗生有一个儿子,名叫阿布奈。

林丹汗已经被清朝灭了,但阿布奈依然是蒙古部落的重要首领。

也就是说一旦博穆博果尔继位,他会有一个身份非常敏感的同母兄。

这是清朝诸王不愿意看到的。

更别提博穆博果尔出生于崇德七年,皇太极去世于崇德八年。

当时博穆博果尔说是2岁,但这是按古人的虚岁算的,实际上也就一周岁。

这么小的孩子,什么时候夭折了都不一定,怎么敢让他当皇帝呢?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两黄旗把崇政殿团团包围、多尔衮不敢当皇帝的情况下,福临是他最好的选择了。

这是他在万不得已之下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和福临的母亲孝庄实际上没有什么关系。

不管多尔衮和孝庄有没有私情,他在当时的局势下都只能推举福临上位。

并且记载这段会议的史书不少,也没有任何史料提到过孝庄参与其中。

更没有什么可信度高的史料提到过多尔衮和孝庄有私情。

多尔衮和孝庄的爱情故事,大概率只是后人的副会.

退一万步说,就算太后下嫁真的存在,也是后来多尔衮权倾朝野之后孝庄为了安抚多尔衮所为,和多尔衮推举福临当皇帝没什么关系。

你觉得是不是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历史   如弟   军功   顺治   出身   太极   皇帝   黄旗   儿子   正蓝旗   福晋   白旗   亲王   清朝   努尔哈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