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乐县立足“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理念,以千年文化积淀为根脉,以丰富旅游资源为载体,将文化基因精准植入旅游开发全流程,通过创新驱动、多维赋能,突破县域文旅同质化困境,培育文旅消费新热点,为全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强劲的新动能。
深挖本土资源,激活“静态”文化生命力。系统梳理地域特色文化脉络,成功建成民俗艺术馆、民乐古城书画水陆画展览馆、三堡文化大院等5处新型文化空间。全面整合顶碗舞、剪纸、皮影等非遗资源,打破传统展示模式,将非遗核心元素创新融入旅游场景,打造木塑画、剪纸等非遗工作室14处,开发陶艺制作、非遗手工体验、非遗主题展演等6个特色研学课程,全年开展研学旅行活动50场次,覆盖学生及亲子群体超8万人次。推出书签、剪纸摆件、麦秆画等系列非遗文创产品,让“列于名录”的非遗从橱窗走向生活,真正“活”在游客的体验与收藏中,显著提升了文化吸引力与旅游产品附加值。
创新业态融合,打造“动态”体验新场景。依托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精心策划系列特色活动年均700多场次,春季举办“梨花会”,夏季举办“油菜花会”,全年常态化开展“秦腔汇演”“社火展演”,让地方戏曲与传统民俗走进游客视野。尤其在祁连山生态风光区与扁都口田园景观带,创新推出“篝火晚会”“星空音乐会”“主题烟花秀”等特色项目,将传统民俗表演、地方美食品鉴、农特产品展销有机融入节庆流程。每到夏季,扁都口的夜晚热闹非凡,游客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品尝手工酿皮、烤土豆等特色美食,选购高原藜麦、手工刺绣等农特产品,构建起集“看、听、品、购、娱”于一体的文化嘉年华,年均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有效聚集人气、拉动消费,逐步形成具有民乐辨识度的文旅IP。
活化历史记忆,再现文化盛景。深入挖掘历史脉络,借助现代科技与情景再现手法,打造《八仙灯会》《辉映扁都》沉浸式实景演出,创排皮影戏《王进宝鞭扫大草滩》,定期在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民乐古城旅游区等重点景区进行常态化演出。这些创新形式将静态的历史文字转化为可感知、可理解、可参与的动态文化体验,不仅深化了游客的文化认同,更让每一段旅程都留下深刻的文化记忆。
编辑:王海旺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