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挺反常的现象:各国央行都在悄悄囤黄金,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光是去年全球央行买黄金的量就创了历史新高。
而美国大力推广的美元稳定币却没人待见,连不少过去依赖美元的发展中国家都躲着走。
一边是千年不变的黄金,一边是号称“锚定美元、安全便捷”的稳定币,为啥各国宁愿把沉甸甸的黄金搬进国库,也不愿碰看似轻便的稳定币?
这背后其实藏着个更关键的问题:美国那笔超35万亿的国债,到底打算怎么还?
普京的高级经济顾问安东·科比亚科夫在东方经济论坛上的话,或许戳破了真相,美国正想靠加密货币让这笔债务“凭空缩水”,最后让所有持有美元的人买单。
更离奇的是,美国亿万富翁迈克尔·塞勒还公开建议,让美国卖掉所有黄金买比特币,直接让债务归零。
一、美国靠贬值赖账不是第一次
要搞懂美国的加密货币计划,得先看清它化解债务的老套路,本质上就是靠“印钱让债务贬值”,只不过以前用传统印钞,现在想套上加密的壳。
早在上世纪二战结束后,美国就玩过这招,当时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占GDP比重已经超过100%,眼看要被债务压垮,政府没想着省钱还债,反而和美联储联手推高通胀。
那几年里,物价涨了超三成,美联储还把利率压得很低,财政部趁机发了大量国债搞基建,就这么靠着通胀稀释,没过十几年,债务占GDP的比重就降到了40%以下,轻松解了围。
到了70年代更直接,尼克松政府一句话就切断了美元和黄金的兑换关系,运行多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说崩就崩。
之后美元开始大幅贬值,通胀一路飙到两位数,1980年的时候,物价一年涨了很多,普通人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房贷利率都突破了10%。
可对美国政府来说,债务的实际价值却被稀释了,原本该还100块的债务,通胀后实际购买力可能只剩一半,相当于让全民帮政府填了债务窟窿。
2020年疫情期间,这套逻辑算是被用到了极致。
美国一下子推出了几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市面上的美元变多了,美股、楼市甚至加密货币都跟着疯涨,国债规模也从之前的23万亿冲到了近33万亿。
虽然债主们都担心美国会不会违约,但高通胀早就把实际要还的钱“缩水”了,美国还是那个借了钱靠印钞还的老样子。
二、想让全球一起“交通胀税”
既然靠通胀稀释债务这么熟练,美国为啥还要费劲搞稳定币?核心原因很简单:想把“通胀税”卖到全球,还不引发国内不满。
传统印钞的麻烦在于,钱印多了老百姓很快会察觉,超市里的菜贵了,房贷月供涨了,很容易引发不满,但稳定币能把这个矛盾转移出去。
现在市面上主流的稳定币,背后都靠着短期美国国债做支撑,普通人用稳定币,其实就是间接买了美债;稳定币发行商为了保证能1:1兑换美元,还得不断增持美债。
要是稳定币能在全球普及,就会形成一个循环:用的人越多,美债需求越大,美国能发的债就越多。
等美元因为通胀贬值,全球所有用稳定币的人,都会一起承担购买力下降的损失,相当于全世界帮美国交税。
更“聪明”的是,稳定币还能藏起美国的操控痕迹,它不是美联储或财政部发行的,而是苹果、Meta这类科技公司能申请发行,看起来和政治没关系,实则能达到央行级别的控制效果。
可各国也不傻,之所以疯狂囤黄金,就是看穿了稳定币的“信任陷阱”,美国连运行了几十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都能说推翻就推翻,谁能保证未来不会为了利益,不认稳定币背后的国债支撑承诺?
在国家级的资产安全面前,“靠审计报告和发行方保证”的稳定币,根本比不上黄金这种千年通用的硬通货。
三、私人公司“代劳”的备选方案
稳定币推不动,美国没闲着,又把目光投向了比特币,只不过这次,它没打算自己出面,而是让私人公司先“试水”。
塞勒的建议很激进:让美国卖掉所有黄金,压低金价打击那些囤黄金的国家,再大量买比特币,把比特币打造成全球储备资产。
按照他的想法,要是比特币能成为新的储备资产,市值可能会涨到很高,美国的债务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虽然美国政府说不用纳税人的钱买比特币,暂时否了这个提案,但暗地里的动作早就有了,有家叫威特略的美国公司,过去几年一直在疯狂买比特币,现在已经囤了几十万枚。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这么大规模的增持,很难说没有官方的默许。
更关键的是,美国政府早就有过“私人公司先做,后期接手”的先例,就像之前,美国政府还买入了英特尔10%的股票。
未来要是比特币真的成了全球认可的储备资产,美国政府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方式,买下威特略的股票,间接掌控这些比特币。
这种“藏在幕后”的操作,既不用公开表态,又能达到目的,和之前美国对比特币从否认到认可的态度转变,简直如出一辙。
四、财富洗牌已露苗头
不管是稳定币还是比特币,美国的核心目的从来没变:让全球为它的巨额债务买单,而这个过程,必然会带来一场影响深远的财富洗牌。
这场洗牌的规则其实很简单:手里有资产的人更容易受益。
过去几次通胀期间,股票、房产这些资产的价格都会跟着上涨,账面财富会越来越多,可普通上班族就难了,工资涨幅永远追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手里的钱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生活水平只能被动下降。
这种靠金融操作转移财富的方式,比直接加税、砍福利隐蔽多了,却同样影响着每个人的钱包。
普通人没法改变这种大趋势,但至少能看清方向。
与其拿着容易贬值的现金,不如关注那些能抵御通胀的资产,比如能跟着经济长期增长的股票或指数基金,能提供实际使用价值的房地产,还有各国央行都在囤的黄金。
至于比特币,虽然波动很大,但在法币不断贬值的背景下,也成了不少人关注的选项,不过要记住,选对资产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资产背后的逻辑,而不是盲目跟风。
现在,全球央行囤黄金的动作、威特略买比特币的趋势,都在释放信号,这场围绕美国债务的博弈,已经悄悄影响着全球的财富格局。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