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月下琴声遇知音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有一位名士俞伯牙,在晋国官拜上大夫。某次,他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既为完成使命,也借机回乡探亲。

伯牙抵达郢都,拜见楚王,完成使命后,楚王赠他黄金彩缎、高车驷马。

伯牙离楚十二年,思念故土山水,便向楚王请命改走水路,谎称:"臣偶染小恙,不堪车马颠簸,恳请乘船返晋,也好沿途调养。"楚王应允,派两艘大船护送。

船行至汉阳江口这天,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船只无法前进,只好停靠在山崖下避风。

伯牙抚琴

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吩咐童子取出琴囊,欲要弹奏一曲解闷。刚弹至一半,琴弦忽断。

伯牙大惊,心想:"在城边村旁,或许有聪明好学的人偷听我弹琴,这荒山下哪会有听琴的人?莫非是刺客或强盗埋伏?"就命令随从上岸去搜查一番。

忽听岸上一人道:"大人勿疑,小人只是樵夫,避雨时闻琴声驻足,并非歹人。"

伯牙笑道:"山中樵夫,也懂琴音?"那人朗声道:"大人此言差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山野无听琴之人,这深夜荒江,又何来抚琴之客?"

伯牙见他谈吐不凡,便问:"你既听琴,可知我所奏何曲?"樵夫答道:"大人方才所奏,乃孔子叹颜回之曲,词曰:'可惜颜回命早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弦断未奏第四句,但小子记得:'留得贤名万古扬。'

伯牙听后大喜,命令随从请那位先生上船细谈。伯牙的随从不懂礼数,见是个樵夫,就轻蔑地说:"喂!那樵夫进舱去,见了我们老爷要磕头,问你什么要小心回答。我们老爷可是大官!"

这樵夫却很有涵养,说:"各位不必粗鲁,待我整理一下衣服。"他不慌不忙地把蓑衣、斗笠、柴担、斧头都放在舱门外。脱下草鞋,甩掉泥水重新穿上,这才走进船舱。

官舱里灯火辉煌。樵夫只是拱手作揖,并不下跪,说:"大人,有礼了。"俞伯牙是晋国大臣,平时哪会把穿粗布衣服的人放在眼里,但见他举止从容,虽心有轻视,仍赐座相谈。

伯牙问道:"我问你,既然来听琴,应该知道这琴的来历。这琴是谁造的?弹它有什么好处?"

伏羲琴

樵夫答道:"这琴是伏羲氏造的。当时天上有五星精华坠落梧桐树上,引来凤凰栖息。凤凰是百鸟之王,非竹米不吃,非梧桐不栖,非甘泉不饮。伏羲因此知道这梧桐是树中良材,吸收了天地精华,适合做乐器,就命人砍下。那树高三丈三尺,对应三十三天之数,截成三段,象征天、地、人三才。上段声音太太轻而不用;下段声音太沉闷而不用;中段声音清浊适中,轻重得当。放在长流水中浸泡七十二天,对应七十二候之数。取出阴干,选良辰吉日,由能工巧匠刘子奇制成乐器。这是瑶池仙乐,所以叫瑶琴。"

"琴长三尺六寸一分,对应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宽八寸,象征八节;后宽四寸,象征四季;厚二寸,象征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琴徽有十二个,对应十二月;还有一个中徽,对应闰月。最初五根弦在上,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内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尧舜时弹五弦琴,唱《南风》诗,天下大治。后来周文王被囚在羑里,思念儿子伯邑考,加了一根弦,声音清幽哀怨,称为文弦。武王伐纣时,前歌后舞,又加一根弦,声音激昂奋发,称为武弦。原本宫、商、角、徵、羽五弦,后来增加文武二弦,就成了七弦琴。"

高山流水诉衷肠

伯牙听他应答如流,又怀疑他是不是死记硬背。转念一想:"就算是死记硬背,也很不容易了。我再考考他。"

这时不再像刚才那样用"你"称呼了,改口问道:"先生既然懂乐理,当年孔子在屋里弹琴,颜回从外面进来,听出琴声中有肃杀之意,觉得奇怪。孔子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猫要抓老鼠,希望它抓到,又怕它失手。这杀心就流露在琴音中了。可见圣人的音乐道理多么精妙。假如我现在弹琴,心里想着什么,先生能听出来吗?"

伯牙子期

樵夫说:"《诗经》上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大人不妨弹一曲,小人试着猜猜。"伯牙把断弦接好,沉思片刻,弹奏一曲。樵夫赞叹道:"美哉,气势磅礴!大人志在高山啊!"

伯牙不答话,又凝神静气,再弹一曲。樵夫又赞叹道:"美哉,浩浩荡荡!大人志在流水!"就这两句话,说中了伯牙的心事。

伯牙推琴而起,执樵夫之手叹道:"失敬!失敬!石中藏玉,我竟以貌取人!"互通姓名,方知樵夫姓钟名徽,字子期,家住马安山集贤村。伯牙邀他入席,奉茶斟酒,相谈甚欢。

伯牙问:"子期这样的才学,何不出仕?却隐居山林,混迹樵夫之中,与草木同朽?"

子期说:"实不相瞒,家里有年迈的父母,没有兄弟姐妹帮忙。我打柴度日,奉养双亲。就算给我三公的高位,也不如我一天尽孝重要。"伯牙说:"如此大孝,更是难得。"

二人推杯换盏,谈得很投机。子期宠辱不惊,伯牙更加敬重。又问子期:"今年贵庚?"子期说:"虚度二十七岁。"伯牙说:"我比你大十岁。子期要是不嫌弃,我们结为兄弟如何?这才不负知音之情。"

于是命童子重新添香,就在船舱中与子期八拜结义。这正是:话逢知己千句少,不是知音半句多。

两人谈得兴起,不觉月落星稀,东方发白。船上水手都起来收拾船帆,准备开船。

子期起身告辞,伯牙握着他的手叹道:"贤弟,我们相见恨晚,分别又太早!"子期听了,不禁流下泪来。两人都依依不舍,伯牙取来两锭黄金赠送子期,约定来年中秋再会。

阴阳两隔断琴弦千古绝唱颂知音

光阴似箭,次年中秋,伯牙如约而至,在江边等候,却不见子期踪影。"去年我是弹琴引来知音。今夜再弹一曲,他听见必来相见。"

伯牙取出琴弹奏,忽闻商弦哀切,伯牙心中一惊:"啊!商弦声音凄切,子期家中必有丧事。去年他说父母年迈。若非父丧,必是母亡。等天亮了,我亲自上岸探望。"叫童子收琴,回舱休息。

伯牙一夜未眠,天亮立刻上岸。走了十几里山路,来到一个谷口,两头都是大路,不知哪条通往集贤村?于是坐在石上休息,等个认路的人问问。

不多时,左边大路上来了一位戴着竹笠的老者,伯牙上前施礼:"请问这两条路,哪条通往集贤村?"

老者说:"这两条路各通一个集贤村。不知先生要去哪个集贤村?"伯牙正在沉吟,老者说:"先生这样犹豫,一定是问路的人没说清楚,让您无从找起。"伯牙说:"正是。"老者说:"两个集贤村有二十多户人家,多半是隐居的人。老汉在山里住了几十年,先生只要说出朋友姓名,老汉就知道住哪了。"

伯牙说:"我要去钟家庄。"老者听到"钟家庄"三字,昏花的老眼扑簌簌掉下泪来:"先生别处可去,钟家庄不必去了。"伯牙惊问:"为何?"老者问:"先生去钟家庄找谁?"伯牙说:"找子期"。

老者听了放声大哭:"子期钟徽是我儿啊!去年八月十五打柴回来晚了,遇到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两人谈得投机,临别赠金二锭。我儿买书苦读,老汉没阻拦。他白天打柴,晚上读书,耗尽心力,染病数月,已经去世了。"

伯牙闻言,肝肠寸断,泪如泉涌,捶胸痛哭:"贤弟啊!我昨晚停船还怪你失信,哪知你已成泉下之鬼!你有才无寿啊!"钟公擦泪相劝。

伯牙哭罢起身,重新向钟公行礼问道:"老伯,令郎是停灵在家,还是已经安葬?"

钟公说:"说来话长!我儿临终时,嘱咐说:'生死有命,儿生前不能尽孝,死后请葬在马安山江边。我与晋国大夫俞伯牙有约,要履行诺言。'老汉不敢违背遗言。刚才先生来的小路右边,那座新坟就是我儿钟徽的墓。今天是他百日忌辰,老汉带些纸钱去上坟,不想遇到先生。"

伯牙摔琴

伯牙闻言,五内俱焚,随钟公至子期墓前,抚琴痛哭:"贤弟在世聪明,死后有灵。愚兄这一拜,就是永别了!"哭声惊动山前山后的百姓,听说朝中大臣来祭钟子期,都围过来看热闹。

伯牙在坟前抚琴痛哭,围观的人听到琴声却鼓掌大笑而散,此情此景更教拍牙感叹知音难觅。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曲终,伯牙割断琴弦,将瑶琴用力摔向祭台,摔得粉碎。

伯牙取出黄金赠予钟公,承诺奉养其终老。后人感其情义,作诗叹曰:

势利之交不可取,

文人谁还念知音?

伯牙绝弦子期逝,

千古传颂瑶琴碎。

从此,"高山流水"成知音绝唱,流传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历史   知音   樵夫   集贤   晋国   老者   老汉   大人   楚王   琴声   楚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