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科技圈最热闹的事莫过于各大公司的 “抢人大戏”。Meta CEO 扎克伯格豪掷上亿的挖人操作,接连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他先是收购 Scalai 近半数股份,让对方 CEO 带着一众高管加入 Meta 新成立的超级智能实验室;紧接着,OpenAI 苏黎世实验室的三位高级研究员又集体跳槽到了 Meta。
扎克伯格
据《纽约时报》报道,上个月 Meta 至少向 OpenAI 的45名 AI 研究员抛去橄榄枝,开出的年薪高达2500万美元左右。
AI 领域的人才争夺战,早就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路透社直言,自从2022年底 ChatGPT 推出后,招募顶尖 AI 研究员的架势,已经堪比抢职业运动员。
《The Information》也说,现在的 AI 研究员就像足球明星,哪给的薪水高就往哪儿跑。Dena Brix 的副总裁更形象,说找顶级 AI 人才就像在找 “AI 界的勒布朗・詹姆斯”。
这些 AI 顶尖人才到底有多稀缺?为了挖到他们,硅谷巨头和初创公司除了砸钱,还使出了哪些招数?
每一波新技术浪潮都会带起人才竞争,但这次 AI 领域的争抢格外疯狂。早在一年前,马斯克就说过,AI 研究员的招聘是他见过 “最疯狂的人才争夺战”。
市场情报公司 Jackie Research 估计,欧美现在有大约2万家公司在招 AI 研究员,可其中近九成陷入了招聘困境。《福布斯》也指出,近一半的企业高管认为,AI 人才缺口已经成了生成式 AI 落地的最大障碍。
更关键的是,顶尖 AI 人才极度稀缺。《财富》杂志估算,目前全球能构建顶级大模型的人才还不到1000人。OpenAI CEO 山姆・奥特曼给这类人起了个名字:“1万倍人才”。
这源于软件开发领域的 “10倍人才” 说法:最好的软件工程师比平均水平强10倍,而在奥特曼看来,顶尖 AI 人才的效率能达到普通研究员的1万倍。
他们能给 AI 系统带来关键突破,就像硅谷的 “明星运动员”,能不能挖到、能不能留住,成了各家公司竞争的关键。
为了抢到这些 “1万倍人才”,科技公司们的操作越来越突破想象,最直接的就是砸钱。
路透社说,OpenAI 给顶尖研究员的年薪超1000万美元;Google 的 DeepMind 除了2000万美元年薪,还加了股权奖励;甚至有传闻,Meta 为了从 OpenAI 挖人,开出过1亿美元的签约奖金,这几乎赶上 NBA 明星一整年的收入了。
但光靠钱还不够,大佬们开始亲自上阵当 “猎头”。
就说扎克伯格,因为 Meta 在基础模型性能、市场份额上落后于 Google、微软和 OpenAI,他干脆成了公司 “首席招聘官”,过去一个多月开启 “闪电招募” 模式。
《The Verge》说,几乎每天都有几十位 AI 研究员收到他的邮件或 WhatsApp 消息,内容很简单,就是列一列对方的工作经历,然后邀对方聊15分钟。
不少人收到消息第一反应是:“真的是扎克伯格吗?” 甚至有人以为是恶作剧,直接忽略了。
对有意向的人,扎克伯格会拼命劝他们加入 Meta 的超级智能实验室。不光在线上聊,彭博社还说,最近几周他频繁邀请目标名单上的研究员到家里聚餐。
不止扎克伯格,山姆・奥特曼和其他行业领袖也亲自下场。AI 领域有位叫 Nob Brown 的研究员告诉路透社,两年前找工作时,他就成了科技圈精英的 “座上宾”。
Google 创始人谢尔盖・布林请他吃午餐,山姆・奥特曼陪他打扑克,还有投资者坐私人飞机专程拜访。业内人士说,这场人才战正好给了 CEO 们展现积极性的机会,他们得用尽优势抢人。
对顶尖 AI 人才来说,钱和大佬的面子可能还不够,他们更看重 “研究自由”,而这往往和公司的硬件资源直接挂钩。
《The Information》分析,很多早期 OpenAI 员工早就财务自由了,高薪对他们吸引力不大。
《经济时报》也说,现在的顶尖研究员更看重 “使命” 和 “研究自由”,而研究自由离不开计算资源。公司的 GPU 越多,模型迭代速度和准确性就越高。
所以,能提供多少顶级 GPU,成了他们选公司的重要标准。
英伟达 H100
《Business Insider》就报道过一个例子:Perplexity 的 CEO 去年想从 Meta 挖人,被直接拒绝了,对方说:“等你们有1万个英伟达 H100 GPU 了再来找我。”
相比之下,Meta、马斯克旗下的 X.AI 早就有几十万个 GPU,自然更有吸引力。
今年1月,扎克伯格发视频说年底前要拥有35万个英伟达 H100 GPU,Meta 员工都觉得,这更像是在告诉潜在员工:“来我们这,不用愁计算资源。”
那位被布林请吃饭、和奥特曼打扑克的 Nob Brown,最后选择 OpenAI,也是因为山姆・奥特曼愿意给他提供所需的算力支持。
巨头有资源有资金,初创公司怎么抢人?他们玩起了更创新的招数。
骆驼社指出,人才短缺倒逼公司用更有创造性的招聘策略。对资金有限的初创企业来说,“黑客马拉松”(Hackathon)成了对抗巨头垄断的手段。
这种限时编程竞赛要求参与者组队,在一天或一整晚开发软件项目,早期 Google 和 Facebook 就靠这招招到了不少工程师。
2022年底 ChatGPT 问世后,越来越多 AI 初创公司在全球办起黑客马拉松,想找出传统招聘中可能被忽略的人才。
欧洲国防科技中心创始人说,比起大公司,初创公司能更投入地办这类活动,展现敏捷和平易近人的优势,吸引有创业精神的人。
另外,不少公司开始学《点球成金》里的体育数据分析技术,挖跨学科人才。路透社说,Anthropic 在招有理论物理学背景的研究员,OpenAI 团队里有不少数学领域的人,现在连量子计算背景的人才也成了香饽饽。
《Business Insider》还发现,大量研究员直接从大学实验室被挖到科技公司,数据科学家也从过去组织里的 “边缘人”,一跃成了 AI 行业的领军者。
对求职者来说,AI 素养不再是 “加分项”,而是 “基本要求”,未来职业成功与否,和运用 AI 的能力直接挂钩。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你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会频繁用 AI 吗?你所在的公司或机构会鼓励员工用 AI 工具提高效率吗?
#科技##ai##人工智能##扎克伯格#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