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华为、小米押注的芯片巨头,爆了!

又有一家芯片龙头,要两地上市了。

2024年以来,有约52家内地企业宣布“A+H”两地上市的计划。动作较快的讯飞医疗、南山铝业国际以及赤峰黄金已经成功登陆;而百利天恒-U、康乐卫士、宁德时代和钧达股份也完成了备案。

2025年4月25日,纳芯微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纳芯微是继峰岹科技、天岳先进、江波龙之后,今年第四家递表港交所的半导体公司。

作为抢了比亚迪“车芯第一股”的模拟芯片厂商,纳芯微2022年4月刚上市时就以230元/股的价格刷新了记录,至今也没有企业打破。

如今,并购、做LP、冲刺“A+H”上市……纳芯微的资本版图,已经藏不住了!

华为、小米投出的全国第一

纳芯微,是一家以“质”和“量”取胜的芯片企业。

在“质”方面:

如果盘点国产替代最难啃的“骨头”,模拟芯片一定榜上有名。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国共有3626家芯片设计企业,但其中仅有405家模拟芯片厂商。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芯片行业68%的销售金额还是来自通信和消费类电子芯片,总体水平还处在中低端。

像是模拟芯片等中高端产品的国产替代率仍然不足10%,目前国内仅有圣邦股份、纳芯微、思瑞浦几家企业在做。

而在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厂商前十名中,纳芯微是唯一重点布局传感器产品、信号链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三大产品的公司。

所以,在刚上市披露的招股书中,华为就通过成为红土善利的LP,对纳芯微间接持股。此外,小米长江、中芯国际也在纳芯微的股东之列。

在“量”方面:

全球模拟芯片,产品矩阵的广度直接决定企业竞争力。

全球龙头德州仪器和ADI的产品型号数量达到了8万和7.5万,单料号收入贡献均不足0.1%。

纳芯微深谙此道,产品型号从2022年IPO时的1400款快速扩充至2024年底的3300款,年复合增长率达53.6%。

而且,不仅是产品矩阵完善,纳芯微芯片生产的规模效应也在不断凸显。

2024年纳芯微的传感器产品、信号链产品和电源管理产品的销售量较上年分别增长363.04%、39.13%和97.25%。

以2024年汽车模拟芯片收入计,在中国汽车模拟芯片市场中,纳芯微分别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及全部fabless厂商第二名。

但是,就是这样一家“质”、“量”兼具的企业,却仍然没有逃过席卷而来的价格战。

亏损近10亿的价格之战

2024年中国模拟市场规模大概在3000亿元左右,相当于全球模拟芯片的一半。

但是市场增量并没有转化为业绩显现。这两年,国内的模拟芯片企业一直在“承压”。

一个是,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波动,像是模拟芯片的龙头企业ADI、德州仪器,2024年的营收分别下滑了10.7%、23.4%。

另一个是,全球厂商“入侵”中国市场,通过先发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和纳芯微、唯捷创芯和必易微等国内新兴企业打起了“价格战”。

而且,因为纳芯微在车规领域做得是高端产线,受到的“降价冲击”反而越大。

纳芯微的毛利率已经从2019年的58.35%下降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34.37%,逐渐低于同行业的圣邦股份和思瑞浦。

这就拉低了纳芯微盈利净利润的“上限”。

再加上作为国产替代的领先企业,纳芯微研发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2019年以来已经投入了约18亿元进行研发,2025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率也达到了24.97%。

这使得公司的成本端不断抬升,“下限”不断刷新,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2023年以来纳芯微一直处于净亏损阶段,总金额达到了7.59亿元。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纳芯微的产品并不赚钱,但是有前面提到的销售量“作保”,公司的营收并没有受到影响,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了7.17亿元,同比大增97.82%。

而且,纳芯微登陆时原拟募资7.5亿元,实际募资净额约为55.81亿元。这就留下了48.31亿元供公司“自由调配”。截至到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仍然有9.41亿元的在手现金,整体现金流情况依旧稳健。

所以,纳芯微的脚步,并没有因为价格战而停下。

并购带来的成长曲线

一家公司要想做大做强,“买买买”不失为一条捷径。

得益于汽车和工业控制等领域的需求的快速增长,磁传感器已成为传感器产品中销量增速最快的品类之一。

2024年,纳芯微豪掷11亿元从矽睿科技手中收购了国内磁传感器龙头企业麦歌恩。而这一举动,使得纳芯微的产品进一步覆盖了下游超90%的应用场景。

通过此次并购,纳芯微抓住了磁传感器的两大发力点:

一个是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领域一直是纳芯微的强项。未来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普及和价格战引发的国产替代热潮,将带动纳芯微市占率进一步抬升。

2024年11月,纳芯微还切入了MCU领域,联手芯弦半导体推出高价值新品NS800RT,预计2025年量产。

一个是人形机器人。

随着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落地,磁传感器也将朝着微型化、高集成度、抗干扰性强的方向不断迭代升级。麦歌恩已经推出了磁编码器、磁角度等产品,持续抢占市场份额。

最后,总结一下

纳芯微,太迫切了。

作为国内模拟芯片领军企业,纳芯微并没有因为价格战而停下拓展的脚步。反而在“亏损”的面纱下,纳芯微正在一步步的打造着自己的商业布局。

而此次赴港IPO,将成为纳芯微发展的“台阶”,进一步巩固其在国产替代中的领先地位。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财经   华为   小米   巨头   芯片   押注   产品   传感器   企业   价格战   厂商   公司   领域   半导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