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美国不给中国?中企刚提接盘,巴拿马就给长和定罪,港口要收回

到底是谁给巴拿马总统的底气?

为了迎合美国居然亲手撕毁国家信誉巴拿马这“投名状”代价有多大?

近日巴拿马政府干脆也不装了,打算强制收回巴拿马运河两处港口的运营权,让中国直接出局。

从联合收购到法律围堵,交易拐了一个弯

自从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和美国洽谈出售全国港口后,由于其中巴拿马运河的两处港口涉及到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中方开始高度关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介入,对这笔交易案进行调查。

之后中国给出的方案就是由中企加入这个跨国财团,共同出资收购长和的全部海外港口,对巴拿马运河港口也拥有否决权或同等权力。

折腾了小半年,李嘉诚可算是顶不住压力松口了。

2025年7月28日,香港长和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引入中国大陆战略投资者,参与全球港口资产出售。

就在这个时候,美国不乐意了,使了个外招,中国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在这笔横跨43个港口的大交易中,最敏感的资产位于中美洲——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

早在 4 月 7 日,巴拿马审计长办公室就称发现长和旗下港口特许经营合约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将对授权续签港口特许经营权的官员提出诉讼。

就在中资参与的消息公布之后,巴拿马政府更是动作不断。

首先是国家审计署对长和提起两起诉讼,寻求法院判决该合约违宪及无效。

理由是续约过程没有遵循所需的法律步骤,包括未获总审计长批准。

之后巴拿马总统穆利诺也站出来表示,如果法院宣布长和营运巴拿马港口的合约无效,该国或以公私营合作的方式接管两个关键港口。

听上去像是依法办事,但是节奏这么快,让人无法忽视。

中企刚刚被邀请进场,巴拿马立刻亮出“终止合同”的姿态。

显然不是单纯的合规审查,而是另有所图。

旧合同成“新问题”?理由耐人寻味

事实上,长和取得这两座港口的经营权,始于1997年。

那时长和集团旗下的和记黄埔(后整合入长和)通过国际公开招标中标,获得30年运营期。

2021年合约续签,运营权被延长至2047年,当时续签过程获得巴方多个政府部门批准。

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白纸黑字写明的合法合约。

而这一次审计署的诉讼,主张续约“未经审计长办公室同意”,因此合约“无效”。

合约签署四年后才突然被质疑程序违法,这样太离谱了,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

更离谱的是巴方声称长和在履约期间“拖欠12亿美元”,但至今也没有拿出证据和相关的财务记录或者报告。

明眼人都看得很清楚,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长和是否违规,而是巴拿马政府要强制毁约撕毁合同了,并且还要把锅甩到长和头上。

长和公司早些时候就进行过澄清,推翻了巴拿马审计署的全部抹黑:未曾欠款,所有条款履行完备

港口运营状况过去多年良好,突然被指控违约,确实令人费解。

巴拿马政府如今倒打一耙,不过是找了个由头,替自己接下来的行为开脱罢了。

一场未竟的交易,如何牵动大国神经?

这起港口交易的确太敏感了,于是人们开始质疑是不是有“幕后操盘手”。

在长和宣布引入中国资本之前,美国金融巨头贝莱德原本是最有可能的买家之一。

此前,长和宣布与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拟出售旗下全球 43 个港口资产,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

之后长和与贝莱德财团进行了排他性谈判,最终到七月份,双方没成达成最终结果。

就在交易终止后不久,有消息称中国中远海运集团有意加入新的买方财团。

这家中资央企拥有全球最大港口投资网络,其年吞吐能力全球第一,实力毋庸置疑。

长和对中远态度积极,称愿意赋予其在新财团中重要权利,包括否决权。

从商业逻辑看,这是一次对等、平衡的多边合作尝试。

但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关键节点失控。

白宫换脸:商业谈判不成,那就掀桌子

就在这个时候,特朗普又活跃起来了。

他过去几年多次公开批评“将巴拿马运河交给外国势力”的做法,称“这是战略上的错误”。

特朗普曾在就职演讲中称,当年美国移交运河主权是 “愚蠢的”,要让美国 “收回” 巴拿马运河。。

特朗普还在其社交平台上发文称,美国的军事船只和商船都应该被允许免费通过巴拿马运河,并称已要求美国国务卿鲁比奥 “立即处理并记录这个情况”。

在长和交易终止、传出中资接盘后,美国方面显然有些“坐不住了”。

巴拿马方面整这么一出,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不好明着胡来,中国在一旁一直盯着,也不是能够轻易得罪的国家。

二是美国想要光明正大,从长和手上拿走巴拿马运河的港口经营权,注定绕不开中国,而中方明显不会答应,但是由巴拿马政府出面的话,中方就无法反对只能认栽了。

特朗普政府这意思不就是:你不让美国买,就不能让中国拿。

本来好好的一场交易,美国这么“横插一脚”,又要坏事了。

港口的战略意义,美国不愿松手

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并不只是两座普通码头。

一个位于太平洋入口,一个坐落于大西洋出口,是巴拿马运河东西两端的“门闩”。

所有过境的船只几乎都必须经过这两处港口,是连接美洲与亚洲航运通道的 “战略支点”。

若中企参与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的运营,可能增强中国在全球航运网络中的话语权

这正是美国所担心的。

美国长期将拉美视为 “后院”,并高度重视对全球关键航道(如巴拿马运河)的影响力。

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贸易的 “咽喉”,其周边基础设施的控制权一直是美国关注的重点。

过去中国通过“一带一路”逐步扩大在全球港口的话语权。

如今中远加入收购案,无疑触碰了美方“不能让渡控制权”的敏感神经。

所以美国才愿意不计形象,也要促使巴拿马政府“止步中方”。

巴拿马政府的转身,不只是法律动作

巴拿马官方的回应始终强调“依法处理”。

但一系列事实显示,这更像是政治压制下的选择。

巴拿马审计长弗洛雷斯曾表示长和拖欠巴拿马政府约 23.4 亿港元,但是截至目前,确实未看到巴拿马官方公布详细财务数据来支撑这一说法。

总统穆利诺表示,现阶段还看不到这纸合约能否继续履行”,但又强调“会等待法院判决”。

这两句话本身就充满矛盾。

而且,就在起诉前数月,巴拿马宣布中止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中方对此深表遗憾,并强调这可能是受到美国施压胁迫的结果。

在此前,巴拿马还允许美军在该国境内进行联合军演,称之为“为保护运河安全”。

巴拿马作为一个中美洲国家,始终无法摆脱美国的地缘压力。

而这一次,它的选边,也许不是自主选择,而是被动屈从。

中国态度平稳,但布局已非单一

面对港口风波,中方没有情绪化反应。

长和集团在交易调整中积极配合中国监管要求,并表态不会绕过审批程序推进交易。

而中远海运的加入,也标志着中方资本在全球港口资源配置中的战略考量仍在持续。

与此同时,中国与巴西等南美国家长期探讨“两洋铁路”建设,也是为了缓解对巴拿马运河的依赖,优化全球物流网络

这条由中国与巴西等国家联合规划的陆路大通道,将连接大西洋至太平洋,未来有望成为新的物流生命线。

除此之外,北极航道的开发,也在为中国出口打开全新航运路径。

这次的港口风波只是一次节点性挑战,但中国在全球航运领域的布局是多元化的中国整体战略弹性并未受损。

巴拿马政府用一纸诉讼掀翻二十年合约,也许短期取悦了美国,但损害的是长期投资信誉。

希望他们不要为此感到后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财经   巴拿马   美国   中国   港口   巴拿马运河   合约   中方   政府   审计长   财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