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多年来,我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既做外科手术,也做微创消融治疗。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等多个奖项。我也非常热衷于医学科普,在全网拥有超过100万粉丝,累计提供线上咨询超10万次。我希望用最通俗的语言,把最专业的健康知识带给大家。
推荐理由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项与我们每个人健康都息息相关的重要研究。这项研究由我们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团队完成,历时十年、追踪16.6万人,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 Reports Medicine》上。研究结果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以往对“肥胖”的认知——原来,体重是否健康,不能只看一个数字,而是要结合年龄、性别甚至脂肪分布来综合判断。
如果你也曾为体重焦虑过,或者担心过父母年纪大了是不是“太瘦”,那么这篇文章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
别再盲目减肥了!体重是否健康,关键要看这几点
你是不是也经常站在体重秤上,盯着那个数字发呆?是不是也曾为了减掉几斤肉,拼命节食、疯狂运动?但你知道吗——体重并不是越轻越好,肥胖也不是“一胖毁所有”。最新的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体重是否健康,不能一概而论。
宁光院士团队这项覆盖16.6万中国成年人的十年研究发现,我们对体重的判断一直存在“误区”。原来,男性和女性的“健康体重”不一样,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肥胖线”也不同。盲目追求低体重,反而可能增加死亡风险!
主要发现一览:
BMI、腰围、腰臀比越高,心血管风险越大,是一条“持续上升”的危险曲线。
例如:BMI≥28的人,心血管风险比正常体重者高出43%。
这不是“越瘦越好”!体重过轻或过重都会增加死亡风险,中间有一个“最优点”。
女性:BMI约25.4,腰围83cm,腰臀比0.85
男性:BMI约26.3,腰围88cm,腰臀比0.90
也就是说,微胖可能才是最适合你的体重!
年轻人(40–60岁)肥胖,心血管风险显著上升;
80岁以上老年人,稍微胖一点反而可能更长寿;
男性要特别关注腰围(内脏脂肪),女性更要综合看BMI和腰臀比。
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项研究正在推动中国肥胖分类标准的优化,未来我们可能会有一套更个性化、更科学的体重健康指南。
我是费健,如果你有甲状腺、代谢健康或体重管理方面的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通过线上平台咨询我。健康路上,我陪你一起走。
注:本文内容基于宁光院士团队发表于《Cell Reports Medicine》的研究,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