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孝乾叛变才导致了组织被摧毁?其实在他叛变前,地下党就已瘫痪

《沉默的荣耀》已经大结局,而对这一段历史,在很多人的概念中,包括吴石将军等人的牺牲,以及台工委地下组织的被摧毁,主要责任在于蔡孝乾,是他的叛变,导致后续一系列事情发生,并最终导致了惨剧。

当然,这么说也不算错,作为地下工委的第一级领导,蔡孝乾在叛变后,供出了由其创立的地下工委人员名单,造成1800余人被捕,其中1100余人牺牲在了这场劫难之中,若是他没有叛变,这场惨剧可能就不会发生,而这上千人也可能会得以幸免。


但实际上,蔡孝乾的叛变,准确的说,更像是一个“导火索”,而在他叛变之前,当时的地下工委就存在极大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基本到了瘫痪地步。

先说地下工委当时存在的问题。

对于地下工作,中共地下党曾经在大陆有过极为出色的表现,从红军时期就已闻名遐迩的“龙潭三杰”,到抗战时期建立各种交通战(电视剧《地下交通站》就是一个对此的很好体现),再到解放战争时期,如熊向晖、贾汪起义等人物与事件,均是地下党令人称赞的出色表现。

而这些事件中,无一例外的均是地下党与敌人斗智斗勇,最终获得了胜利。

但我们再去看台地下工委就会发现,尽管烈士们不缺乏牺牲的勇气,但却是另一个结果,即领导者相继被捕、整个组织接连受到打击,并最终遭到敌人摧毁。

同样是地下工作,并且也是同样的组织纪律与流程,为了在大陆时表现出色,去了台湾后则是另一种情况呢?

这里面的问题,分为内外两个部分。

内部的话,首当其冲的就是蔡孝乾,要知道,蔡孝乾也是一位老革命,参加过长征还去过延安,1938年时,八路军成立野战政治部(在抗战前线代行总政治部之责),而当时只有30岁的蔡孝乾,就被委任为野战政治部敌工部主任。

有人可能对他这个职务没多少概念,我们可以来对比下,对比之后,就知道当时蔡孝乾被组织有多么看重。

野战政治部的首任部长,是傅钟,而在1955年,傅钟被授上将。


此外,蔡孝乾于1939年调回了八路军总部,而接任他职务的是周恒,新中国成立后,周恒也被授上将。

从这两位将军后来的成就就能看出,若蔡孝乾没有叛变,未来成就绝不会在他们之下。

而之所以蔡孝乾会被如此看重,个人能力是一方面,其在当时的精神和意志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当初他是冒着极大危险,从台湾潜回大陆参加革命的,而不管是红军还是八路军,干部们来自五湖四海,但台湾籍贯的却并不多,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中央首长高看一眼。

正因如此,在抗战胜利后,蔡孝乾毫无悬念的被任命为台工委书记,并且还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

由此可见,组织上对他是极为信任的,认为他的革命信仰经得起考验,毕竟当初长征时期和延安时期都坚持过来了,是不会被物质条件腐蚀的。

结果,蔡孝乾辜负了组织信任,在到了台湾后,由于没有上级组织的直接约束,很快就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下,除了贪图物质享受之外,个人生活更是一团糟,最终沦落成了一个失去革命信仰、任由欲望驱使之人。

这也就是为何在其被捕之后,特务只用一盘牛排,就让其说出了重要情报的原因之一。

作为第一级领导人,却变成了这个模样,所以地下工委会走向何方不言而喻,也正是因为蔡孝乾的原因,整个地下工委在情报工作上,可谓是问题频发。

像在纸币上记下朱枫女婿家电话、在日记本写出“吴次长”三个字,以及拜托朱枫请吴石为自己小姨子弄一张特别通行证等事,从情报工作角度去讲,都是严重违反纪律的行为,但蔡孝乾对此却毫不在意。

除此之外,地下工委副书记陈泽民的被捕,也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陈泽民是造成蔡孝乾藏身处暴露的主要原因,而他之所以被捕,则是因为保密局把特务打入了地下工委内部,通过这条线,得知了陈泽民的身份以及位置,最终利用陈泽民召开会议之际,保密局实施精准抓捕,导致陈泽民连逃的机会都没有。

而陈泽民被捕后,供出了“老郑”的地址,就这么,特务在经过蹲守之后,又抓到了蔡孝乾。

此事,证明了两点,第一,自然是特务们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而第二,那便是在人员审查方面,地下工委存在漏洞,没有做好甄别工作就把人吸收了进来,若是能做好人员甄别和审查,也不至于让特务打入内部。

而这也说明,地下工委的警惕性相当不足。


特务试图渗透到内部这种事情,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但在内地,不管是对此的警惕性还是相关的审查甄别工作,都做的十分严密,比如在甄别方面,除了对人员的基本信息交叉查证之外,同时还有定期的内部审查等工作,而在警觉性方面,上上下下更是相当敏锐,而这就从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被特务渗透的可能。

对于这些,蔡孝乾并不是没有经历和见识过,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的麻痹大意和对工作的不负责任,造成了整个组织也跟着存在严重问题。

而外部方面的问题,同样也不能忽视。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一个小小的岛上,充斥了大量的军队和特务人员,由于活动范围就那么大,所以地下党能够周旋的空间自然就有限,既没有像内地那么大的纵深,也没有相应的群众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行动不会像在大陆有回旋余地。

另一方面,是蒋介石的手段。

我们都知道,在蒋介石没有败退台湾之前,其在做很多决定时,都会受到包括军阀在内等各种因素的掣肘,如其两次下野,其实也是这个原因。

但随着解放战争的结束,原本拥有一定数量军队的各路军阀,除了那些投诚起义加入解放军的外,剩余的便是跟着老蒋去了台湾,但这些人的军队,可并没有去。

这就造成什么后果了呢?那就是老蒋再也没有任何顾忌,更没有人会对他形成撤职乃至威胁,换句话说,老蒋当时在台湾拥有绝对的权力。

这么一来,只要被老蒋记在日记本上的将领,基本都没有好下场。


至于例子那就太多了,“小诸葛”白崇禧就是证明,除他之外还有不少,如李延年,最后就被冠以擅自撤退判了死刑,虽然后来侥幸改判,但余生却过得极为凄苦。

如果说在大陆时,老蒋还可能因为各种关系,对那些亲近共产党的将领“容忍”的话,那么到了台湾后,老蒋就不会留情了,加上没有了军阀等因素的掣肘,自然就要痛下杀手,这也就是为何在吴石案发后,哪怕是蒋鼎文三人求情也无济于事的原因,老蒋要的就是通过此事“敲山震虎”,最终达到内部彻底清洗的目的。

所以,在这样环境下的地下工委,工作起来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再加上又碰到一个沉迷享乐、麻痹大意的第一上级蔡孝乾,最终造成了组织接连受到打击并被摧毁。

实际上,在蔡孝乾被捕之前,地下工委基本已经处在瘫痪状态,当时地下工委共有四位领导人,分别是书记蔡孝乾、副书记陈泽民、宣传部长洪幼樵以及武装部长张志忠,这四人中,最早被捕的是陈泽民,紧接着是张志忠。

也就是说,在蔡孝乾被捕之前,地下工委领导班子就损失了两位大将,而这还是一方面,地下工委成立后,在高雄、基隆、台中等地设立了多个支部,但在蔡孝乾被捕前,包括基隆、高雄等支部,要么是已经被摧毁,要么是领导人已经被抓,还有就是因为局势恶化,支部面临人员则处于即将暴露、不得不开始转移的情况之中。

也就是说,当时的地下工委,基本上到了无法继续开展情报工作的地步,差不多已经瘫痪了。

在这种情况下,蔡孝乾的被捕,以及在他之后地下工委最后一个领导人洪幼樵的被捕,就让整个地下工委组织彻底崩溃。


所以说,地下工委的最终被摧毁,蔡孝乾虽说是主要责任人,但却并不是唯一因素,台湾地下工作的失败,是整个体系和系统出现了问题,内部和外部的困境,都是当时无法解决的,即便没有蔡孝乾,可能还会有其他人,而由此也更加说明,相比于蔡孝乾之流,那些在面临极端困难但仍坚贞不屈的烈士们,精神和意志是多么的可贵。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历史   组织   地下党   工委   地下   台湾   特务   工作   保密局   解放战争   基隆   人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