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秋奶奶。今天一大早,阳光刚洒进阳台,郭奶奶就急急忙忙地冲进来,手里晃着手机喊道:“秋姐快瞧瞧!国家出台了育儿补贴,
3岁以下每个孩子每年能领到3600元!”我放下修剪花草的剪刀,走过去看了一眼,还真是个不小的消息。
这消息一出来,小区里可就炸开了锅,三四对年轻的小两口们聚在楼下,讨论得热火朝天,隔壁单元的小李和小张,结婚没几年,孩子刚满1岁。
小李发愁地说:“养个孩子,奶粉、纸尿裤、早教班啥都得花钱,这补贴虽然不多,可多少能减轻点负担,。但生二胎,还是有点犹豫,养娃精力耗费太大了。”
小张在一旁默默点头满脸无奈,这也说出了很多年轻夫妻的心声,想生又怕养不好,经济和精力的双重压力,成了横在生育面前的两座大山。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是很典型的趋避冲突。既渴望孩子带来的家庭圆满,又对养育成本和精力付出充满担忧。国家推出育儿补贴,
正是从经济层面缓解这种担忧,增强大家生育的动力。叶红回到家,听到这事儿,笑着问我:“奶奶我叫爸爸妈妈给我生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
您乐意不?”我笑着拍了拍她:“傻闺女这事儿得你爸爸妈妈自己拿主意,不过有补贴在,压力总算是能小那么一丢丢,”
仔细想想,这育儿补贴还是蛮重要的,对那些低收入家庭来说,每一分钱都可花在关键地方,切实改善孩子生活;对中等收入家庭来讲,
亦能缓解一许经济上的焦虑,譬如邻居家的小王,夫妻二人都是普通上班族,有了这笔补贴,孩子的奶粉钱便有了着落,就轻松许多。
面对这个政策,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想,它不光是钱的补贴,还是一种社会导向,鼓励大家重视生育、延续家庭温暖。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算政策挺不错,落实工作以及配套服务也得跟上,像托育机构的开办、教育资源的均衡这类事儿,都跟年轻夫妻生不生孩子有关系,
真心希望国家政策和民众一起使劲儿,让更多家庭敢去孕育新的生命。年轻的时候我和郭奶奶在一个单位工作,那时候单位都有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
女工们56天产假满了就正常上班,孩子送到哺乳室由阿姨托管,女工们上午下午工间都有哺乳时间,叶红的爸爸妈妈都是在单位哺乳室,幼儿园长大的。
郭奶奶也说好怀念那时候的日子,一边带娃一边工作想想都幸福得不要不要的,好希望现在的单位也有以前那样小孩的养育环境,
如果真能做到的话。过一段时间,我们身边可爱的小娃娃就会慢慢多起来,毕竟谁都是喜欢孩子的。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