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7月底的中美第三轮会谈后,本来让人以为会掀起一场大风暴,因为美财长贝森特当时直接亮出“大杀器”。
说若我们持续购买俄原油,或许会被征收高达百分之百的“次级关税”。
但风向很快转了。
8月15日,普特会之后,特朗普态度骤变。
他不仅对普京赞誉有加,更宣布暂不向我方征收所谓“俄油税”,准许我方继续购入俄油。
而与此形成呼应的则是,他在12日延长了中美24%关税的暂停执行期90天。
前后态度差距之大,让人几乎怀疑自己是不是错认了特朗普。
2025年,回顾整个7月底到8月中旬的时间线,你会发现特朗普简直像坐过山车一样——从吓唬人到乖乖请对方来谈。
7月14日,他的第一步棋就够震撼。
给俄下了50天“最后通牒”,要么与乌克兰达成协议,否则就让100%关税和所谓“次级关税”砸过去。
紧接着,在7月28日,他径直把时间大幅缩短至10 - 12天。
第二天又干脆宣布“就是10天”,让人感觉像是限时抢购,全球经济都要为他紧张。
与此同时,特朗普还在加紧对与俄交好的国家施压,比如对买俄油的印度开25%关税。
而贝森特甚至在7月底警告,若中国继续买俄油,可能考虑对华加征高达100%的“次级关税”。
8月1日和8月3日,美国还派核潜艇亮相,向俄罗斯展示肌肉,同时扬言制裁俄舰队,向乌克兰出售M777榴弹炮。
连时间表都明确到8月8日,仿佛每一个步骤都是精心排练的心理战。
然而,到了8月15日的普特会,画风彻底翻转。
特朗普原本想用两小时45分钟的会谈给普京施压,但普京稳如泰山,轻轻敲桌、暗示底线,既不撤条件,也不让步。
特朗普本想包装成“满分会晤”,但实际没有拿下任何实质成果,反而不得不把矛头转向乌克兰,直接喊话泽连斯基达成协议。
这种前后对比,不仅让盟友错愕,也彻底打破了他之前在我们问题上咄咄逼人的威慑姿态。
特朗普为什么会突然180度转向?
关键在于现实的撞击。
2025年8月初,俄军在乌东推进约10公里,这是今年最大规模进攻之一。
战场上,俄罗斯步步推进,乌克兰兵力短缺,民意虽支持谈判,但坚决不愿牺牲核心利益。
极限施压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力不从心。
而且,早在8月6日,美特使赴俄就和普京谈了三个小时,结果美国发现所谓“最后通牒”根本没有起作用。
特朗普不得不承认:继续施压不仅无法撬动俄方,还可能让乌克兰成为被动受害者,自己也要背锅。
鲁比奥在媒体发言中透露了更多细节,解开了特朗普“突然转暖”的谜底。
8月17日在接受采访时他指出,美国现在需要的是促成和平,而不是单方面施压。
对俄的制裁选项虽然仍在手中,但鲁比奥强调,如果采取新的制裁,谈判将中止,全球不会再有人愿意坐下来与俄罗斯谈判。
这番态度,美国其实早有伏笔。
早在6月份北约峰会期间,鲁比奥就已显示出类似转向。
当时,欧洲国家希望老美能在峰会上对俄统一施压,推动新的经济制裁。
然而,鲁比奥在公开场合着重强调,其依旧期望保留谈判空间。
内部晚宴上,他虽然承认俄是阻碍和平谈判的关键因素,但几个小时后接受采访时,却又解释川普暂缓新制裁的理由。
换句话说,特朗普对俄政策的“放松”,并不是随意,而是深思熟虑的策略选择。
对我们同样如此。
2025年8月12日,特朗普再次延长关税暂停这一招,看起来像是外交大手笔,但仔细琢磨,其实更多是现实倒逼。
四个多月前,他挑起贸易战,把对我们的关税调到三位数,让全球市场都为之一震。
但偏偏我们毫不示弱,反手加关税,还利用稀土出口管控,给老美上了深刻的一课:原来关税并非万能钥匙。
例如,自出口管制实施之后,至少5家美欧企业的稀土运输遭到叫停。
你要知晓,这些稀土绝非寻常的矿石。
17种金属元素统称为稀土,被誉为“工业味精”,为什么?
因为它几乎参与了现代工业的每一个关键环节——iPhone、电动汽车、战斗机、核潜艇……
缺了它们,这些尖端装备就运转不起来。
我们过去30年一直在稀土开采和提炼领域稳坐老大位置。
就是说,美高科技和国防产业的“命门”都掌握在我们手里。
不仅如此,美国消费也深受重创。
高盛策略师曾进行核算,截至6月,其消费者已承担了22%的关税成本。
如果再加,预计会升到67%!
试问,有哪个总统乐意让自己的选民买单?
同时,我国7月出口数据超出预期,特朗普所设关税并未达成削弱我国出口之效。
而且,中美互加关税,双方经历了三轮谈判。
5月日内瓦谈判把关税降到二位数、6月伦敦会谈释放善意、7月底瑞典第三轮会谈更是敲定了延长休战的时间表。
一步步的退让,其实是特朗普深知,如果再强行施压,没有实质作用,反而可能破坏中美刚刚延长的90天关税休战。
而且决定延期时,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谭森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这次延期至关重要。
他说期望借助这个窗口期,为美企在我国的中长期投资以及供应链规划增添更多确定性。
此外,鲁比奥日前在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采访时,也透露了对中国取消“次级关税”的原因。
他表示,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的原油进行炼化后,一部分将会回到国际市场上,如果美国对中国进行进一步的制裁,这将推高全球能源价格。
同时他透露,一些欧洲国家对此已经表达了担忧。
从第三轮会谈后的关税威胁,到阿拉斯加会晤后特朗普的180度转向,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现实。
喊得越猛,并不意味着能撬动对手。
面对稳如泰山的普京,特朗普从极限施压者变成“请求者”,面对强大的中国经济,老美也不得不暂时收手。
参考文献:
特朗普已签署行政令,美对华关税措施再暂停90天,每日经济新闻,2025年08月12日
中美“休战”再延长90天,“美国知道自己不占上风”,观察者网,2025-08-12
欧洲官员不开心:鲁比奥私下对中俄没幻想,一到镜头前就变了,观察者网,2025-06-26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影响迅速显现,而特朗普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观察者网,2025-04-16
特朗普称暂不针对中国购买俄油加征关税,环球时报,2025年08月16日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美对华关税措施再暂停90天,观察者网,2025-08-12
鲁比奥:对俄施加新制裁没啥用 美两党人士就对俄政策吵起来了,新华社,2025年08月18日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制裁对普京没用了,中国新闻网,2025年08月18日
为何只惩罚印度买俄油?鲁比奥:对中国制裁会推高油价 观察者网 2025-08-18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