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上的骗子手段层出不穷,最关键的是,他们已经将自己的魔爪伸向了留守在家的老年人。
前几年,街头随处可见的免费领鸡蛋,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诈骗,但不管公安机关如何提醒防备,都依然还有老年人上当受骗。
那么,普通人遇到这种事到底该如何解决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在小区门口常有一伙人支着桌子,上面放着一筐筐鸡蛋、一捆捆挂面,还总凑上来给路过的老人免费捏肩按摩。
老人们早上遛弯碰到,想着“不费钱还能占点小便宜”,就排着队领。

领完东西,工作人员往往会热情地表示,下午到楼上听个健康讲座能领玻璃水杯、陶瓷碗、筷子等实用的东西。
老人们觉得人家都给了好处,不听课反倒不好意思,大多都会答应。
而等大家进了讲座现场,才是骗局的重头戏。

之前在小区门口的那些人,会拿出一些“宝贝”:
比如一款床垫,摸着手感和家里的棉垫没差,成本撑死200块,却被他们吹成“能治失眠、高血压的养生床垫”,张口就卖3万

还有所谓的“塑形内衣”,料子跟普通内衣没区别,却敢喊价8万,说穿了能“排身体里的湿毒,连乳腺癌都能防”。
为了让人信,他们还在墙上贴满各种 “证书”。

一开始,大家真的都信了,直到央视曝光出这些公司都是失信企业,3C认证全是伪造的,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可即便有了曝光,那伙人仍不死心,他们会换个名字、换个地方,照样接着骗。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人推销时的话术更是一套接一套。
除了说产品 “包治百病”,比如浴石床垫“躺一个月就能打通腿上经络,关节炎再也不犯”。此外,他们还总玩“稀缺”的套路。

要么说“下周组织去外地健康基地考察,就20个名额,今天订产品才能占位置”,要么说“现在买立减5000,明天就恢复原价”。
他们这样做,就是故意让老人觉得“不抢就亏了”,很多老人脑子一热就掏了钱。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这些骗老人的套路还没彻底消失,新骗局又借着直播电商冒了出来,还专门盯上了老人的手机。
那么,这又是咋回事呢?

如今,很多中老年人刷短视频时,屏幕会突然弹出广告:
只见主播拿着驼奶粉,一口一个“叔叔阿姨”,声称这是新疆牧场直供的驼奶粉,喝了不仅养生补气血,甚至比买的钙片还管用。
此外,他们还会推荐养生灵芝孢子粉、纳豆片等,而且每个上面都标着“老人专属福利,今天下单打五折”。

更细思极恐的是,这些广告像长了眼睛似的,精准推给了老人。而在10个收到推送的老人里,就有5个忍不住下单。
据说,有位阿姨每月退休金8000,一年光买这些 “保健品” 就花了20多万,其中还跟亲朋好友借了很多。

上海还有位老太,买的保健品堆满了客厅,连走路都得侧着身。当时以为都是养生好物,后来才知道大多是没资质的普通食品。
其实,除了手机里的陷阱,快递盒里也藏着暗箭。

有些老人会收到陌生快递,上面写着 “苗王金丹”,说是 “专治关节痛的秘方药”,到付只要 198 元。
老人想着“说不定是子女买的”,就赶紧签收了。

可在想要拿出来使用的时候才发现,这药拆开是粉末,闻着没味儿,而且根本没任何药效,成本也就几块钱。
而当老人想联系寄件方退货,才发现对方账号早注销了,发货地址也是假的。虽然子女帮着找维权渠道,但跑了好几趟都没结果。

除了手机里的陷阱之外,如今连“买房”都成了骗老人钱的由头。
有人打着“免费周边游”的旗号,用大巴拉着老人去“古镇游玩”,结果车开到外地的烂尾楼工地,周围荒草丛生,楼只盖了几层就停了。

这时候有人跳出来说:“这房子马上要涨价,今天交 2 万定金就能锁房,不交钱就不让上车返程。”
老人被架在那儿,只能硬着头皮交钱。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河南警方之前就通报过这类案子,涉案金额超千万,最后房子没拿到,定金也追不回来。
看到这,肯定很多人都慌了神,如今骗子和骗术那么多,我们究竟该如何预防老人上当受骗呢?

其实预防老人受骗,关键在“提前插手、贴心守护”,不用搞复杂的花样,从日常小事多上点心就行。
由于骗子喜欢趁虚而入,哄骗没子女陪伴的老人。所以,子女平时多抽点时间跟父母聊天,慢慢摸清他们有没有接触到可疑的人和事。

此外,花十分钟帮父母手机装个国家反诈中心APP,手把手教他们:“只要弹出红色预警,这个电话就别接,立马告诉我”。
我们还可以把短视频平台的“老人模式”打开,关掉精准广告推送。
因为很多骗子的驼奶粉、保健品广告,就是靠精准投放找到老人的,关了推送,能少很多“诱惑”。

要是老人常看直播,我们还可以帮他们把支付密码设复杂点,大额支付时设个“二次确认”,避免脑子一热就下单。
作为子女,我们还可以借力社区资源,防止老人受骗。

如今,不少社区会开免费的防骗课堂,有的还搞反诈小游戏,答对题能领鸡蛋、洗衣粉,老人其实很愿意去。
而子女们也可以帮父母留意这些活动,陪他们去几次。老人在群体里听大家一起讨论,比子女单独说更能记在心里。

最后,我们还跟老人定个“小约定”:
不管是买保健品、交投资定金,还是收陌生到付快递,只要超过500块钱,先跟子女打个招呼。

子女可以帮着查一查看看公司有没有资质,在药监局网站查保健品是不是正规的,花几分钟就能避免大损失。
其实老人不是“容易被骗”,只是怕给子女添麻烦、又想多顾着自己的身体,多些耐心和陪伴,比啥提醒都管用。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