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前天发布了《孙中山为何说武昌起义是“首义”?后世史学家莫名其妙,争论不休》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武昌起义胜利,孙中山于1911年11月24日从法国马赛启程回国,12月25日抵达上海,12月29日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刚弃船登岸,有上海记者问回,说:“先生是否从海外带了百万巨款回来组建新政府?”
孙中山在海外并未筹得款项,身无分文,却脸不红,心不慌,气不乱,凛然答道:“革命重在精神,不在金钱。孙文这次回国,带回了满腔革命精神。”
漂亮话的确怎么说都行。
可惜的是,漂亮话是当不了饭吃的。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那是万万不能的。
孙中山并非单纯的理想主义者,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履行者,饱受生死考验,历经艰苦磨炼,当然知道钱的重要。
宫崎寅藏回忆,在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当晚,孙中山有些焦头烂额地找到他,问:“宫崎,你能给我想法搞到500万元吗?我明天要到南京就任大总统了,身上却一个子儿也没有。”
孙中山也知道宫崎是个穷光蛋,他跟宫崎这样说,是希望通过宫崎能和日本政府搭上线,然后从日本政府那儿弄点钱救急。
但是,宫崎只是日本的下阶层武士,只有苦笑而已。
孙中山皱了皱眉头,说:“如果在一周之内筹不到500万元,我也只好逃走了,这个总统谁爱当谁当。”
接下来的时间里,孙中山施展出了一套连环组合拳搞钱:一、批准发行中华民国军需公债;二、派人到南洋募捐;三、下令财政部发行总额100万元的南京军用钞票;四、请日本财政专家帮助设计筹组中央银行事宜;五,批准原清廷在上海的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六,低三下四向英美银行协商借款;七、由宫崎寅藏牵线,向日本最大的企业三井物产会社借款……
可以说,孙中山为了搞钱,可谓是殚精竭智,耗尽心血,但收获甚微。
那么,他的这个总统就真的当不下去了。
当然,他也不能不负责任地一逃了之。
他穷极了一生搞革命,他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他要把这个总统的位子交到可以胜任总统大任的人来当。
这个人是谁呢?
和包括黄兴在内的许多人一样,他看好袁世凯。
袁世凯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实力派人物,担任清廷内阁总理,挥兵占领了汉阳,已与革命军形成南北割据的局面。
孙中山得看出,袁世凯没有乘破竹之势南下,那是故意要保留革命军对清廷的威胁以自抬身价。
形势如此明朗。
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向袁世凯提出:只要他能逼迫清帝退位,就选他担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要的就是这句话。
双方一拍即合。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不堪袁世凯逼迫,以宣统皇帝的名义下诏退位。
孙中山接履行诺言,于2月13日向参议院送交了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咨文,并向参议院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这样,袁世凯得偿所愿地当上了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袁世凯为了坐稳自己的临时大总统,两次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到了6月,因内阁问题与同盟会冲突不断,再一次电请孙中山北上。
孙中山风光霁月,不疑有他,力排蔡元培等人的反对,慨然北上。
据袁世凯身边的张国淦在日记里面记述,袁世凯为了给孙中山一个下马威,亲自导演了一个小把戏:在洗尘接风宴上,指使傅良佐等人侮辱和贬损孙中山本人和同盟会。
傅良佐等人的表演非常拙劣。
酒过三巡,他们故意耍酒疯,先说“共和是北洋之功”,随后又说同盟会是“暴徒乱闹”,到最后直言“孙中山一点力量也没有,是大话,是孙大炮”、“大骗子”。
孙中山一声不吭,态度从容。
两相比较,孙中山不失王者气度,袁世凯却形同小丑。
袁世凯为了能当选总统,在“刺宋案”发生后不久,又导演出了另一个小把戏。
即在10月6日,参、众两院议员举行总统投票选举时,原本,他已将对手悉数清除出局,当选是板上钉钉的事。但他还担心当天不能选出来,搞了一个由数千组成的“公民团”,包围了议会,放话说“不选出总统任何一个议员也休想出来”。
那天,第一次投票,袁世凯没有得到法定应得的选票。
于是本次投票被宣布不合规程,作废,重来。
第二次投票,袁世凯还是没有得到法定应得的选票。
再次宣布本次投票不合规程,作废,重来。
议员们被关在里面,又饥又饿,为求脱困,最后不得不选了袁世凯当总统。
不得不说,袁世凯玩的这两次小把戏,既是低智商的表现,也是低情商的典范,贻笑天下,让人不齿。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