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里爬外,永不回国?她带领30名演员选择留美,如今年过花甲归来

前言

齐淑芳,一颗原本在中国戏剧界冉冉上升的新星,还得到过梅兰芳大师的高度称赞。

可谁先想到,就这么一个前途光明之人,却在1988年带领团队前往美国演出后,带领30名演员选择留在美国,不会再来。

然而等到了如今,年过花甲的齐淑芳却又选择回到国内,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那么,齐淑芳为何要这么做?她又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戏剧界新星

齐淑芳,1944 年出生于一个戏曲世家,河北晋县(今晋州市)便是她的故乡。

其家族中,哥哥齐英才、齐英奇,嫂子张美娟皆为京剧演员,自幼,齐淑芳便在浓郁的戏曲氛围中成长,如同幼苗扎根于肥沃的艺术土壤。

因着家中浓厚的戏曲氛围,齐淑芳很小就开始接触京剧,而她自身在戏曲方面的天赋也早早崭露头角。

长辈们惊喜于她的天赋,决心好好培养,对她展开了高强度的训练。

每日清晨,当同龄人还在睡梦中时,齐淑芳已在练功房里压腿、下腰、吊嗓。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身体不适,训练从未中断。

终于,12 岁那年,齐淑芳迎来了人生中重要的时刻,她登上了上海吉祥剧院的舞台,出演京剧《四郎探母》。

尽管只是一个配角,但她在台上毫不怯场,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稚嫩的嗓音却透着一股清亮劲儿,将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

台下的观众被这个小姑娘的表演深深吸引,演出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

这场演出让业内前辈们纷纷对她投来赞赏的目光,大家都惊叹于她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表演天赋,认定她未来必能在京剧界大放异彩。

此后,齐淑芳的演艺之路愈发顺畅。她潜心钻研京剧艺术,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

无论是武戏中的高难度动作,还是文戏里细腻的情感表达,她都能轻松驾驭,逐渐成为了京剧界的多面手,文武昆旦全能来。

1961 年底,她随团赴香港演出,主演《三战张月娥》《杨门女将》等剧,凭借精彩的表演收获极高赞誉,从此成为全国闻名的京剧演员。​

时光流转,到了 30 岁,齐淑芳的事业蒸蒸日上,达到了新的高峰。她多次被国家选定,随团前往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演出。

她的表演不仅让国内观众为之痴迷,更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国际舞台上为京剧艺术争得了极高的荣誉,很多人都坚信,假以时日,齐淑芳必定能成为一代京剧大师,在京剧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意外与转折,1988 年,一场赴美演出成为了齐淑芳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当时,她率团在美国进行演出,演出大获成功,每一场都座无虚席,观众们被京剧独特的魅力所折服。

就在演出结束后,一位华裔富商找到了齐淑芳,他对齐淑芳的表演赞不绝口,称自己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华文化,深知齐淑芳在京剧界的影响力。

他向齐淑芳抛出了橄榄枝,表示只要齐淑芳选择留下,愿意为她提供大量金钱、一座专属剧场,还会全力支持她在美国继续发展京剧事业,让京剧在异国他乡绽放光彩。​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诱惑,齐淑芳心动了。彼时,她虽在国内已声名远扬,但国内的演出环境和资源相对有限,而美国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于

是在没有告知国内的情况下,齐淑芳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带着剧团里的 30 名骨干演员,毅然留在了纽约。这个消息传回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回国

当齐淑芳带着 30 名骨干演员留在美国的消息传回国内,舆论瞬间掀起惊涛骇浪。

首当其冲遭受重创的便是京剧院,这些骨干演员皆是剧院多年悉心培养的中坚力量,他们的集体出走,几乎使剧院的演出阵容面临 “团灭” 的困境。

老院长得知消息后,气得浑身发抖。

而齐淑芳的丈夫,是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惊人消息的。

那一刻,他只觉脑袋 “嗡” 地一声,整个人呆立当场,手中的报纸滑落于地。他怎么也想不到,与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竟会以这样一种决绝的方式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且事先未与自己有丝毫商量。

文化部也迅速对此事做出回应,直接给齐淑芳下了定论 ——“叛逃艺术家”,并下达了永久禁止其回国演出的禁令。

在当时的环境下,她的行为被视为对国家和艺术事业的背叛,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声讨与批判。​

然而,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与质疑,齐淑芳似乎表现得很淡然。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她神色坚定地表示:留在美国,是希望让京剧走得更远,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但彼时,国内几乎没人相信她的这番说辞,大家都认为她是被富商的金钱和承诺迷惑,做出了有违道德与职业操守的选择。

而现实也给了齐淑芳沉重一击。初到美国的她,面临着诸多难以想象的困境。她不懂英语,无法与当地人顺畅沟通,如同置身于一座语言的孤岛。

而美国的文化市场,主流艺术形式是歌剧和芭蕾,京剧对于大多数美国人而言,仅仅是一种新鲜的异域文化,图个新鲜劲儿过后,便很难再吸引他们的持续关注。

很快,齐淑芳的演出票房惨淡,观众寥寥无几,曾经的辉煌仿若梦幻泡影,瞬间破碎。​

为了维持生计,齐淑芳无奈之下,只能放下身段,走进餐馆,拿起抹布和刷子,在油腻的洗碗池中洗刷盘子。

而跟随她一同留下的演员们,也各自为生计奔波,

到最后,身边愿意继续跟着齐淑芳坚守京剧梦想的,只剩下了 8 个人。​

就在齐淑芳几乎陷入绝境之时,著名钢琴艺术家殷承宗向她伸出了援手,他建议齐淑芳对京剧表演进行创新,融入一些美国观众熟悉的艺术元素。

齐淑芳听从了建议,在经典剧目《白蛇传》中加入了芭蕾托举等元素,让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这一创新之举,果然吸引了美国观众的目光,演出开始有了起色。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坚持,2003 年,他们的《杨门女将》成功登上了百老汇的舞台,成为继梅兰芳之后,第二个在百老汇演出的京剧团体,再次让京剧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

可命运的波折并未就此结束,2008 年,齐淑芳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到上海,而迎接她的泽是人们的冷眼与责骂。

尽管她反复强调自己从未加入美国籍,始终心系祖国,但人们对她当年的行为依旧耿耿于怀,在一片骂声中,她只能黯然离去。​

直到 2024 年,齐淑芳再次回到国内,定居上海。

这一次,又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争议,一方面,不可否认她确实让京剧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与认可,为京剧的国际化传播做出了一定贡献。

但另一方面,当年她不辞而别的行为,依然像一根刺,扎在许多人心中,对于齐淑芳的种种经历,大家众说纷纭...

那么,大家对此怎么看呢?

参考信源:

中国新闻网-图:齐淑芳带着京剧走遍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0

标签:娱乐   吃里爬外   年过花甲   名演员   京剧   美国   演出   国内   艺术   观众   演员   戏曲   梅兰芳   百老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