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门一身汗,下周出门可能直接“蒸熟”。
上海的夏天向来不客气,但今年的热浪似乎格外任性。刚走出一波闷热潮,气温又要冲上高位。下周预计多日高温超过37℃,局地甚至逼近40℃。热,不是问题;关键是,这样的热,很容易让人忽略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高温天,尤其要留神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习惯。特别是中老年人,身体“空调系统”本就不灵光,一不小心,出点小事都可能酿成大麻烦。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这种热得让人想钻冰箱的天气里,有哪“四件事”千万别做。
别等口渴才喝水,这是人体自保的本能失效
人在高温下容易出汗多,一旦脱水,血液会变得黏稠,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头晕、乏力,严重时还可能诱发更大问题。但很多人都错在一个小细节——等“渴”了才喝水。
当你感到口渴,说明体内已经开始缺水。尤其是老人,口渴感减弱,往往等不到渴就已经脱水。建议定时喝水,不渴也要小口慢饮。不建议一口闷,没用还伤胃。
空调温度调太低,小心得不偿失
很多人一进屋就猛吹空调,觉得凉快是救命的感觉。室内外温差过大,特别容易引发身体调节功能紊乱。突然从40℃的室外走进20℃的房间,血管骤然收缩,最容易“出事”的就是心脑血管。
老年人更要注意,空调温度别低于26℃,而且要定期开窗通风。空调本身不脏,是滤网脏了,里面常常藏着细菌和霉菌,容易引发呼吸道问题。建议空调每个月清洗一次滤网。
饭后马上洗澡,热水加热天,简直是双重挑战
天气热,很多人吃完饭马上冲进浴室,想着冲个凉快。但这时候,胃肠道正在努力消化,全身血液更多集中在消化系统,如果这时洗热水澡,血液分布会被打乱,可能引起头晕、心悸,甚至晕倒。
尤其是老人,血管弹性变差,洗澡时间和水温都得控制好。建议饭后至少间隔半小时再洗澡,水温控制在35℃~38℃之间,尽量避免长时间冲洗。
午后出门,别把自己“晒”出问题
午后是一天中最热的时段,尤其是下午两点到四点,紫外线强度几乎可以把人晒出“焦糖色”。这个时候出门,不仅容易中暑,还可能晒伤皮肤,甚至造成光敏反应。
就算要出门,也要做好全副武装:帽子、墨镜、防晒衣、防晒霜都别省。别小看了紫外线,它不仅晒黑,更可能加速皮肤老化,甚至诱发皮肤问题。老人皮肤薄,防护更不能马虎。
身体不是钢铁,别忽视中暑的“沉默信号”
很多中暑并不是立刻晕倒的那种,而是悄无声息地潜伏。比如持续乏力、口干舌燥、反应变慢、皮肤干热,这些都是身体在提醒你“我快撑不住了”。
尤其是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下降,出汗机制不灵敏,中暑可能不会表现为大汗淋漓,反而是“干中暑”——不出汗但体温飙高。一定要学会察觉这些细节,及时补水、降温、休息,别等出事才后悔。
冷饮不是解暑神器,反而可能惹出肠胃麻烦
冰镇饮料喝下去的那一刻确实畅快,但其实对身体并不好。高温天,肠胃本就比较敏感,再加上猛灌冷饮,容易引发腹泻、胃痛,甚至诱发胃痉挛。
特别是老人、孩子、肠胃功能弱的人群,冷饮不是不能喝,而是要适量,控制温度。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饮料最好放一会儿再喝,不要直接下肚。
别把“捂汗”当排毒,高温出汗过多也要警惕
有些人热天喜欢穿得严实,觉得“出汗多排毒快”。其实不然。大汗淋漓不仅不会排毒,反而可能让你电解质紊乱,出现头晕、抽筋等症状。
汗液里流失的不只是水,还有钠、钾等重要电解质。长时间大量出汗却不补充电解质,可能引发低钠血症。可以适当喝点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品,尤其是从事户外工作的人。
午睡虽好,可不是人人都适合睡得久
高温天容易犯困,很多人午饭后躺下就不愿起来。午睡确实有助于体力恢复,但睡太久反而适得其反。尤其是老年人,午睡时间别超过30分钟,否则醒来反而会觉得更疲惫,还可能影响晚上的睡眠。
午睡时建议选择通风良好的房间,保持环境安静、光线昏暗。如果开空调,别直吹身体,盖上薄被防止着凉。
高温天,心情也容易“上火”,心理调节别忽视
很多人一热就烦躁,容易发火,觉得什么事都不顺。其实这不仅是情绪问题,也是体温调节对大脑的影响。高温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情绪波动变大、注意力下降,甚至诱发焦虑。
建议高温天适当减少外出,保持规律作息,做些让自己心情平静的事,比如听轻音乐、练习深呼吸、静坐冥想等。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一部分,别把它忽略了。
热天食欲差,不代表可以随便乱吃
炎热让人没胃口,但这时候更要注意饮食均衡,不能只靠水果、冷饮和小零食凑合。尤其是老年人,营养摄入不足,会加速身体的“掉线”。
建议吃点清淡但有营养的食物,比如绿豆汤、冬瓜汤、苦瓜、番茄、鸡蛋、瘦肉等,既能清热,又能补充所需能量。别忘了主食照吃,别以为“吃少点”就是养生。
身体的适应力不是无限的,热也需要“防护罩”
每个人的身体都有一个“极限”,尤其在高温环境中,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别觉得年轻就能扛得住,也别认为“熬一熬就过去了”。
学会顺应自然,是养生的第一课。夏天就该“养心”,养的不只是心理,更是身体的节奏和平衡。避热、补水、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都是在为你的身体建一层“防热罩”。
结语:热是自然的考验,智慧地应对才是养生之道
高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掉以轻心。尤其是老年人,体力、感知、应对能力都在下降,更要多一分小心。别等问题来了,才想起“早知道”。
四件事,看似小事,其实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底线。热天不是放纵的理由,更不是“任性养生”的借口。真正的健康,是从每天生活里的小选择开始累积的。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杨金泉.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护对策[J].职业与健康,2020,36(3):409-412.
[2]张文宏,陈怡.老年人高温天健康管理建议[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41(5):505-508.
[3]李晓红.夏季高温与中暑的预防知识普及[J].医药前沿,2021,11(18):244-246.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