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与历史深度融合、当人工智能遇见乡土情怀,一场关于记忆与传承的数字创新在溧水区石湫街道开花结果。
近日,溧水首部采用“实景拍摄+AI制作”模式的区情影像志——《乡土溧水·石湫街道:分水岭上的宝地》正式发布。该片以全新视角、生动的影像语言与前沿AI技术,呈现出石湫作为“铁画之源”与“锻造之乡”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无独有偶,《故乡记忆画石湫》新书发布会也将于本月底举行。该书同样聚焦石湫风土人文,从另一维度深入挖掘并展现这片土地的文化内涵。
石湫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片美丽的土地。
分水岭上
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
石湫街道,得名于明万历年间修筑的“石湫坝”,地处秦淮河水系与石臼湖水系分水岭,自然风光旖旎,是一块名副其实的“分水岭上的宝地”。
《乡土溧水·石湫街道:分水岭上的宝地》带领观众领略西横山的青黛朦胧,感受小茅山“琛岭神灯”的神秘传说,欣赏“河山串珠”环山河的秀美,体验石臼湖“天空之镜”的震撼……这些自然景观星罗棋布,构成了石湫独特的山水画卷。其中,石臼湖以其“天空之镜”的美誉,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除了迷人的自然风光,石湫影视基地则以其丰富的影视文化资源,构成一个独具特色的人文板块。教堂、民国街等影视拍摄场景,仿佛是时光隧道,让游客穿越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千年文脉
历史底蕴深厚悠长
石湫的历史底蕴可追溯至几千年前,石山公园就是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上建成的。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的变迁,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历史印记。
上方村一棵1800年历史的古银杏树,是南京市最年长的古树名木,相传为孙权之母所栽,历经千年风霜仍枝繁叶茂,承载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见证了这一方土地的沧桑巨变。
桑园蒲、石湫坝王家等地人才辈出,武氏一门、王守素等历史名人,成为石湫深厚文化底蕴的见证。而拥有30多条龙灯的石湫,是远近闻名的“龙灯之乡”。热烈欢腾的舞龙活动,传承着悠久的地方民俗,展现了石湫人民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的时代风貌。
赏花采果
农旅融合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石湫街道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以花为“媒”,以果为“介”,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每年四五月份,光明社区的南京玫瑰园千亩玫瑰绚丽盛放,宛如铺展在大地上的斑斓锦缎。园区以玫瑰为核心,巧妙融合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元素,构建三产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为游客带来一场全方位的乡村旅游新体验。
初夏时节,西横山300多亩的杨梅红果满枝。经过十年耕耘,如今的芊芊杨梅园年产15万斤鲜果,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鲜果与杨梅酒等产品年产值突破百万元,杨梅产业成为石湫的一块“金字招牌”。
九荷塘、百合园、溧安农场、百果园、桑葚园……一个个崭新农旅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丰富“菜篮子”、吸纳客流量的同时,持续放大乡村振兴“蝴蝶效应”,让石湫的“花果经济”越发香甜,释放出勃勃生机。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风物。上方村“玉龙”粉丝秉承古法工艺,爽滑劲道,是天然绿色的营养佳品;明觉风鱼经独特腌制与晾晒,香气浓郁;冬日必备的石湫香菜,以其独特风味,成为餐桌上的点睛之味……这些特产承载着石湫的记忆,汇聚成舌尖上的浓浓乡情。
山南水北间,千年文脉与青春脉动同频共振;古韵今风里,生态底色与发展亮色交相辉映。如今,在“生态科教新城,特色文旅学镇”蓝图指引下,石湫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 | 陶红 沈科达
素材来源 | 石湫街道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