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来了!捐给美国7千万,满嘴“中国穷关我啥事”,如今破产了

“中国的穷,跟我有啥关系?”

当年钟馨稼掷出这句话时,正风光无限地给美国大学捐7000万。

靠着中国市场发家,拿过国家扶持的他,转头就翻脸不认人。

可谁能想到,曾身家亿万的电池大王,如今公司破产、资产被封,落得这般境地,这是报应,还是另有隐情?

工棚里的逆袭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南粤大地好多人辞掉铁饭碗去做生意,钟馨稼就是其中一个。1988年,35岁的他从国企离职,手里就5万块积蓄,还有股对电池技术的轴劲儿。

他在珠海郊区租了个破工棚,既是实验室也是宿舍。白天骑单车跑遍珠三角找市场,晚上裹着军大衣熬夜搞研发。

那时候国内电池市场特别尴尬:国产的又重又不耐用,进口的贵得吓人,不管是企业还是老百姓都扛不住。

钟馨稼瞅准这个空子,一门心思钻免维护铅酸电池研发。失败了无数次后,总算攻克了核心技术。

他的产品性能不比进口货差,成本还降了四成,一下子打开了市场。订单堆得工棚都装不下,雷天集团的架子就这么搭起来了。

1997年是他事业第一个大高光。团队搞出容量90AH的圆柱形单体锂离子电池,这技术在当时绝对领先,香港博览会上一亮相就火了,直接引来了美国资本13亿的注资。

有了这笔钱,生产规模上去了,“钟馨稼”这名字在行业里也响了。

更厉害的是2001年,他被评上“国宝级电池科学家”,国家科技部还以他公司为基础,建了863计划锂动力电池研发中心,让他当主任。

要知道863计划是国家重点扶持项目,这不仅是认他的技术,更意味着有花不完的科研经费和政策支持。

之后几年他的事业一路飘红:2007年跟一汽客车合作,成了电动大巴电池供应商,正好踩上新能源汽车的风口。

规划的辽源动力电池基地,总投资10亿美元,计划年产150亿安时电池,目标直指全球市场。

短短二十年,他从租工棚搞研发的创业者,变成手握核心技术、坐拥百亿帝国的行业大佬。

这成功离不开他自己的钻劲,但更靠时代给的机会——改革开放的市场红利、国家对高新产业的扶持、国内增长的需求,这些都是他起来的根基。

可那时候的钟馨稼,好像慢慢忘了这份“时代托举”的情分。

可随着财富和地位的攀升,钟馨稼的心态渐渐变了,一场高调的捐赠,彻底点燃了舆论的怒火。

刺痛国人的捐赠

2011年1月,钟馨稼干了件震惊全网的事——高调给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捐1000万美元(约6300万人民币),还加了价值680万美元的锂钇储能电池。

这笔钱创了该校个人捐赠纪录,校方也够意思,把第二工程大楼命名为“WinstonChungHall”,还专门搞了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全球能源中心,研究他的稀土锂电池技术。

消息一出来,国内舆论直接炸了。

那时候国内不少高校科研经费都紧张,好多项目没钱推进,可钟馨稼发家全靠国内啊——早期靠国内市场打开销路,后来拿国家863计划经费,还跟国内龙头车企合作,每一步都踩着国内的资源和机遇。

大家自然问:为啥不把钱捐给国内高校,支持本土科研?

记者问他这事,他倒好,回得又直白又傲慢:“中国的穷,跟我有啥关系?我的钱,我爱给谁给谁。”

这话一出口,公众直接火了——你靠国家扶持、吃市场红利起来的,有钱了不回馈,还说这话,太寒心了。

其实这捐赠就是利益置换,他拿了美国高校的荣誉院士,技术也借海外平台推广,名利双收。

可他没料到国内市场会打脸:经销商停了合作,说“跟着这老板没前途”;老客户转投竞品;公司内部也出问题,员工觉得价值观不对,想走。

没人想到,这舆论风波不只是口碑崩了,更是他商业帝国崩盘的开始。

伏笔早埋

钟馨稼的失败早有苗头,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全是他埋的“自毁雷”,只是当初没人当回事,直到最后一起炸了。

2006年他高调宣布,要在辽源搞个1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基地,当时噱头拉满。结果呢?因为资金不到位、技术更新慢,项目压根没达到预期产能。

前期砸的钱全打水漂,还让公司财务压力陡增,这就是他对市场判断不准、还高估自己资金实力的坑。

2007年跟一汽合作,本是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好机会。可合作后他不更新电池性能,产品跟不上需求,最后被其他供应商顶替了。

丢了一汽这个“靠山”,不光没了重要渠道,还错过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期,暴露了他眼光短、不重视研发的毛病。

更要命的是他的“家族式一言堂”,公司都几十亿规模了,重大决策从不跟股东商量,甚至私自挪用资金搞海外捐赠。

这种落后管理让公司没监督、没抗风险能力,后来股权纠纷、市场变天,内部毫无缓冲,只能硬扛。

到2019年公司破产重整时,早烂透了:欠银行20多亿,生产线全停,员工工资也拖了好久,曾经的百亿帝国只剩个空壳。

那句“中国穷与我何干”,不过是把这些问题提前摆到了大家眼前而已。

钟馨稼从巅峰跌落谷底的人生轨迹,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给所有企业家留下了深刻的时代启示。

时代启示

钟馨稼的人生就是面镜子,照出了企业家的生存门道——他踩着改革开放的风口起来,靠国家扶持壮大,却忘了最基本的:企业的根,永远和时代、社会绑在一起。

没有哪家企业能脱离社会独活。

比亚迪能成全球电池巨头,不光靠技术投入,更因为扎根中国市场、紧跟国家战略;宁德时代能稳坐龙头,不只是扩产能,还因为守住“技术报国”的初心,把企业发展和国家需求绑在一起。

这些成功企业都懂,企业家的成功从不是单打独斗,是时代、社会和个人努力凑出来的共振。

钟馨稼的悲剧,就是赚了钱就忘本。他觉得财富全靠自己,却忘了时代给的机遇、国家给的扶持、市场给的滋养。

那句“中国穷与我何干”,不光撕碎了和消费者的信任,更暴露了他不懂时代红利。要知道,信任建起来要几十年,拆了就一瞬间。

再强的技术、再大的商业帝国,也扛不住傲慢的失误和信任的崩塌。不管企业做得多大,都不能忘了来时的路;不管赚多少钱,都不能丢了对社会的责任。

时代给了你飞的机会,你就得回馈时代;社会给了你土壤,你就得用心浇灌。和时代、社会共生共荣,企业才能走得稳、走得远,不然再辉煌也会化为泡影。

参考资料:

新浪财经《13年前,捐给美国7千万并叫嚣“我乐意”的富豪钟馨稼,如今已破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9

标签:财经   美国   报应   中国   时代   电池   工棚   国家   市场   国内   技术   帝国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