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对华宣战,中国出重拳反击

260亿收购款近乎打水漂,安世半导体的遭遇给所有出海中企敲响了最沉重的警钟。

2025年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强制接管这家被闻泰科技收入囊中的企业,中方失去控制权、技术合作戛然而止,这场看似突发的风波,实则是全球化博弈下中企海外利益保护短板的集中暴露。

海外市场从来不是风平浪静的避风港,而是充满未知风险的竞技场。安世事件的核心症结,在于企业对地缘政治风险的预估不足。许多中企出海时往往聚焦商业回报,却忽视了东道国的政策倾向与国际局势关联。

荷兰背后受美国芯片围堵政策影响,从2023年美荷日三方协议到2025年“50%穿透规则”,一系列动作早已埋下伏笔,却未被充分警惕。企业出海前必须构建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不仅考量市场规模与盈利空间,更要分析地缘政治格局。东南亚、南美等中立区域政策稳定性更强,可作为优先选择;对于紧跟技术封锁阵营的国家,即便短期利益诱人,也要警惕“安全审查”沦为“资产掠夺”的工具。法律层面的准备同样关键,股权结构设计、投票权保障、国际化法务团队组建,这些环节必须在投资初期落实到位。荷兰法庭未经充分举证便作出裁决的案例警示我们,事后维权的难度远超事前防范。

稳健的运营策略是抵御海外风险的核心支撑。闻泰科技在危机中的自救举措颇具借鉴意义,紧急打通国内供应链后,成功保住80%国内产能与50%中国市场份额,这充分证明“本土备份”的战略价值。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领域,供应链的核心环节绝不能过度依赖海外。国内需建立完整的核心技术研发与生产备份体系,形成“海外拓展+本土兜底”的双重保障,即便海外资产遭遇变故,也能依靠国内产能稳住经营基本盘。

面对西方媒体频繁以“国家安全”为借口的抹黑,中企不能被动沉默。应主动联合当地合作企业、行业协会,用事实数据拆解“技术威胁”的虚假论调,借助国际平台揭露背后的政治干预真相,争取更广泛的国际理解与支持。

单打独斗难以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政企协同是海外利益保护的重要依托。安世事件中,中国外交部及时发声谴责歧视性做法,通过调整稀土出口管制(全球半导体产业85%以上重稀土依赖中国)、启动WTO维权程序等举措,为企业提供了关键支持。

企业需主动对接国家资源,善用《中荷双边投资协定》等双边机制维护权益,积极参与政府搭建的海外安全风险监测平台,提前获取风险预警。国家层面也需进一步完善海外利益保护法治体系,出台专门法规,让企业在遭遇不公待遇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高效的协同支持。当企业海外布局与国家战略深度绑定,形成的保护合力将远非单一主体能够企及。

中企出海早已告别“野蛮生长”的时代,海外利益保护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命题。安世半导体事件的教训深刻而惨痛,唯有将风险预判前置、筑牢本土产业根基、强化政企协同联动,才能在全球化博弈中站稳脚跟。这不仅是企业自身的生存之道,更是中国产业走向世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6

标签:科技   荷兰   重拳   中国   海外   企业   风险   利益   核心   关键   半导体   国家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