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认为,多动症是孩子的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而中医认为,这是孩子身体内部的小宇宙失衡了。 我们的重点不是去压制孩子的多动表现,而是想办法把失衡的身体调整回来,让他自己静下来。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通过经络气血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健康状态下,五脏安和,气血调畅,阴平阳秘,孩子自然神志安定,思维清晰,行为有度。
一旦某个脏腑功能失调,就会引起各种连锁反应,导致五脏失调,从而诱发多动症。
多动症的孩子大多是先天体质的问题,常常以肾阴亏虚为根本,导致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又上扰心神,加上脾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最终形成心、肝、脾、肾功能失调的局面。
9岁男孩,自幼活泼好动,曾有课堂随意离座的行为。现在上三年级,因上课注意力严重不集中、随意插话、小动作多等原因,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看一看。
问诊过程中发现孩子语言较多、语速快、逻辑稍混乱。
家长反馈孩子作业拖拉,成绩下滑,脾气急躁,夜间睡眠不安,食欲一般,大便偏干。
刻诊: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象细数。
辩证: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心火内扰;
方法:滋肾阴,平肝阳,安心神。
开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白芍、钩藤、石块明、黄连、淡竹叶、远志、石菖蒲、茯苓、炙甘草。
2周后: 家长反馈孩子脾气有所改善,夜间睡眠较前安稳,食欲好转,大便正常。
4周后: 老师反映孩子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明显延长,能安静完成课堂练习。在家写作业拖拉情况改善,情绪趋于平稳。
3个月后:患儿症状基本稳定,学习成绩有所提升。
总结:
中医治疗多动症没有简单的镇静,而是通过滋阴潜阳以治本,平肝清心以治标,同时安神开窍以改善核心问题,最终使五脏重归协调,当身体内部的恢复了平衡,孩子的多动表现也会随之消失。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