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补冬,补嘴空”,随着立冬节气临近,天地间寒气渐重,阳气开始潜藏。
中老年人阳气渐衰、脾胃功能减弱,更易受寒气侵袭,出现手脚冰凉、关节酸痛、抵抗力下降等问题。想要安稳过冬,无需追求名贵补品,关键在顺应节气、科学调养。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实用养生经:囤好2样、吃对3样、避开4样,就能养足精力,温暖度过整个冬天。

一、囤2样,冬藏有备不慌
1. 根茎类蔬菜(萝卜、山药)
老话说“冬吃根,赛人参”,根茎类蔬菜埋于土壤,积聚了丰富营养,耐储存、吃法多,是冬季养生的“主力军”。白萝卜能消食化积、生津润燥,搭配肉类炖煮可中和油腻;山药性平温和,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对消化功能较弱的中老年人尤其友好。趁上市新鲜囤购,埋于沙土或冷藏保存,整个冬天都能随时取用,炒菜、炖汤、煮粥皆可。

2. 温补干货(红枣、枸杞)
冬季进补讲究“温和滋养”,红枣和枸杞是性价比极高的温补干货,方便储存且食用便捷。红枣能补气养血、健脾暖胃,枸杞可滋肾益气、养护视力,两者搭配泡水、煮粥或加入汤中,无需复杂操作,就能补充冬季所需能量。囤上密封罐装好的干货,日常随手取用,让养生融入三餐细节。

二、吃3样,温补滋养不上火
1. 孜然羊肉——驱寒暖身
羊肉性温,能温中暖肾、益气补虚,富含蛋白质和血红素铁,是改善畏寒乏力的绝佳食材。搭配性温的孜然,既能去除腥膻,又能散寒理气,暖身效果翻倍。做法简单:羊腿肉切块腌制10分钟,热油爆香姜蒜后快速翻炒,加孜然粒和少许调味即可,肉质鲜嫩不加重消化负担。

2. 牛肉炖萝卜——补气血强筋骨
牛肉补气血、强筋骨,富含优质蛋白和钙质,白萝卜则能消食化积、润肺生津,二者搭配刚好中和温热,避免进补上火。牛腩焯水后与萝卜、葱姜一同放入砂锅慢炖1小时,炖好的牛肉软烂易嚼,萝卜吸满肉香,一碗热汤下肚,浑身暖透还能滋养脾胃,增强抵抗力。

3. 银耳百合羹——润燥安神
冬季不仅寒冷,还格外干燥,中老年人易出现口干、咳嗽、失眠等问题。银耳有“平民燕窝”之称,能润肺化痰、养阴生津,百合可滋阴润燥、宁心安神,二者搭配煮羹,加少许冰糖调味,口感清甜温润。每天喝一碗,既能缓解秋冬干燥,又能帮助改善睡眠,让身体更舒泰。
三、4不做,避寒养藏护元气
1. 不贪凉食——拒绝寒上加寒
立冬后脾胃功能较弱,生冷食物会刺激肠胃,加重寒气积聚。像生梨、荸荠等寒性水果,建议煮熟后食用;海鲜、冷饮、凉拌菜等尽量少吃,避免出现腹痛、腹泻或手脚冰凉加重的情况。
2. 不盲目进补——忌“猛补”伤脾胃
冬季进补讲究“循序渐进”,中老年人消化能力有限,过量食用人参、鹿茸等大补食材,或频繁吃油腻厚味,容易导致上火、腹胀。遵循“温和滋养”原则,以家常食材为主,食补恰到好处即可,无需追求名贵补品。

3. 不熬夜耗阳——早睡养藏
中医认为“冬主封藏”,立冬后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晚起,养护阳气。熬夜会耗损元气,导致次日精神萎靡、抵抗力下降,建议每晚10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让身体充分休养。
4. 不忽视保暖——重点护关键部位
寒气易从薄弱部位侵入,中老年人立冬后要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注意保暖颈肩、腰腹、双脚。出门戴帽子、围巾,穿防滑保暖的鞋子;在家避免久坐凉椅,睡前可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关节酸痛和感冒风险。

立冬是冬季养生的起点,养生不在于复杂,而在于顺应节气、贴合身体需求。
囤好常用食材、吃对温补食物、避开养生误区,再加上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中老年人就能养足元气、抵御寒气,在这个冬天少生病、更舒心。
愿大家都能顺应时节、好好调养,温暖安康度过整个冬季!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更新时间:2025-11-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