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暖黄色的晨曦透过楼下小区的梧桐,60多岁的张阿姨总准时来到公园小道。
不同于其他锻炼的大爷大妈们,她总会选一棵粗壮的老槐树,先拍拍手,再站定,轻轻地用背部撞击树干,一次、两次……不急不躁,看似简单的动作,她却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一年。
邻居们交头接耳,有人称赞“锻炼身体真有一套”,也有人担忧:“这么撞树,会不会反而伤了腰?”
一年过去,张阿姨带着一肚子的疑问和好奇,照例体检。意料之外的体检结果让医生诧异:“血压比去年低了8.6%,肩颈也更灵活,骨密度还提高了!”但,这种源自民间的“撞树养生”法,究竟真的科学吗?
你认真阅读下去,会发现,背部撞树锻炼的效果远比你想象的复杂,尤其是第3点,许多人完全忽视了!
“撞树养生”近年在中老年圈子里颇为流行,被不少网友称为“穷人的按摩”。
有观点认为,用背部撞击树干,可以刺激背部经络、放松肌肉,甚至能够“震走体内垃圾”。
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康复医学科公开数据,适度的振动型运动(如慢跑、小强度撞击)对老年人脊柱及肌肉群有激活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背部软组织的供血、提升新陈代谢。
但前提必须是撞击强度适中、方式正确。一旦用力过度、或有骨质疏松、脊柱疾病基础者,反而可能造成椎体、软组织损伤,得不偿失。
专家提到:撞树锻炼本质上属于“被动振动”类运动,它和拍打背部、颤抖运动有一定相似性,能起到局部放松和刺激神经作用,但不能替代科学的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更不能当成万能养生法。
坚持背部撞树锻炼一年,张阿姨的身体到底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医生根据体检报告总结了下面三点,有正面的,也有值得警惕的:
血压、血脂小幅下调:来自规律运动的好处
受访医生发现,张阿姨的收缩压由143mmHg降至131mmHg,下降约8.4%;血脂总胆固醇下降了12.6%。“这不是撞树本身的魔力,而在于每天早晨坚持活动,让心肺功能维持在较平稳水平。”
医学研究证明,规律轻中度运动可降低高血压风险16.2%,并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撞树时后背肌肉与树干接触,起到类似“被动按摩”的血管舒张与血液循环促进效果。
肩颈僵硬感改善,灵活度提升
张阿姨以前肩膀常常酸胀,脖子也时不时转头带响。坚持撞树锻炼后,医生发现她“颈椎侧弯角度改善了7%,肩关节屈伸活动度增加”。
这是因为轻柔撞击可刺激背部肌肉和肩胛区域的微循环,缓解局部乳酸淤积和软组织痉挛。
骨密度保持更稳:而不是逆转骨质疏松
多数人不知道,被动振动运动能轻度刺激骨骼代谢。张阿姨的骨密度报告显示,仅有小幅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优于同龄平均值3%以上的降幅)。不
过,专家强调:“撞树运动本身无法增加骨密度,只是因为带动了更多日常活动,让骨脊处于较佳应激状态。如果方法错误(如用力过猛或撞击腰椎),反而可能让骨关节意外受伤。”
不过,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做这种锻炼。例如一位患有骨质疏松和椎间盘突出的大爷,因为模仿撞树养生,结果一个月内腰部疼痛明显加重,需靠止痛药缓解。这一案例也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医生建议:如果中老年人喜欢“背部撞树锻炼”,一定要注意正确方法,才能做到“有益且无害”。
动作轻柔、选对合适树种,避免用力过猛
选择表面光滑、树皮完整的大树,以背部轻微靠击,不宜过度用力,每次撞击10-20下即可,间隔休息。背部与树干之间可隔一件薄棉衣,减少直接冲击力。
配合科学热身和力量训练,防护效果加倍
开始撞击前做好10分钟慢走和拉伸热身。建议每周至少进行2-3次力量抗阻训练,如俯身划船、哑铃提拉等,强化背部肌群,提高骨骼保护力。
注意人群禁忌与个体差异,量力而行最重要
有脊柱骨折史、严重骨质疏松、慢性腰腿痛、高血压未控等疾病者,不建议直接背部撞树,可能造成二次损伤。老人锻炼应尊重自身体感,如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一切以安全为上。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骨密度检测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意义》
《外科理论与实践_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
《老年康复运动干预的循证实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运动预防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