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节气,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渐变。立冬也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生活的兴旺如意,中国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立冬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开始由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从这一天开始,我们要调整生活习惯和作息,做好准备,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

温补为主不盲补
北吃饺子南吃葱,铜锅羊肉好过冬。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饺子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在南方,立冬人们爱吃鸡鸭鱼肉,在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油麻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冬令进补,开春打虎”,冬令进补更为重要。在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随四季气候的变化调节饮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如牛羊肉、乌鸡、鲫鱼等,同时也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比如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敛藏阳气 潜藏肾气
中医讲究立冬补冬,立冬养藏,滋阴补阳。在此时,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因此,人要在冬季保持精神安静,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节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以保持心态平和。同时要多晒太阳,因为冬天天黑的早,光照时间短,易使人产生抑郁情绪,光照可抑制激素的分泌。
若出现手足冰凉、怕冷、腰酸、很可能是阳虚在“使坏”,应早睡晚起,以养阳气、固阴精,老年人最好在太阳升起后起床。

立冬之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保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避免冷风直吹。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如伸展肢体、太极、八段锦、慢跑等,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在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
作者:赵丽
来源:沈阳市中医院
免责声明:本文配图除注明单位外,其他来自于AI生成或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
#立冬#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