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东鹏特饮再度IPO
“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这句广告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作为大车司机、外卖小哥等蓝领打工人的最爱,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鹏”)最近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准备在香港再次上市了。
作为中国功能性饮料的第一股,东鹏特饮其实很赚钱。
招股书显示,2022年,东鹏饮料营业收入为85亿元,净利润为为14.41亿元;2023年,疫情结束,随着工商业及物流业的恢复,东鹏饮料营业收入大幅增长32.4%,达到112.57亿元,净利润也增长至20.4亿元;到了2024年,东鹏饮料营业收入又进一步增长至158.3亿元,相较于2022年的营业收入,几乎翻倍。与此同时,东鹏饮料2024年的净利润也暴涨至33.26亿元,达到2022年净利润的2倍多。
事实上,东鹏饮料不仅很赚钱,而且很值钱。
早在2021年,东鹏饮料就已经在A股的上海交易所上市了(605499.SH )。截至4月24日收盘,收盘价为281.98,市值达到1466亿。
此外,根据东鹏饮料2024年的年报,截至2024年底,东鹏饮料拥有流动资产合计达到127.06亿元,如果再算是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东鹏饮料资产总计达到226.76亿元。
从数据可以看出,东鹏饮料不仅很赚钱,而且很值钱,还很有钱!而且已经在大A主板上市了。
那么东鹏饮料为何还要赴港二次上市呢?
02
手握百亿资产,为何还要再次上市?
官方的说法是“赴港上市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公司国际业务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
翻译一下,就是想要把出海的业务做起来。
事实上,东鹏饮料在海外也推出过不少产品,比如出口到美国的EDRAGON Energy Drink,出口到东南亚的Eastroc Flavored Drink等。
甚至东鹏饮料还曾宣布,要在印尼设立合资公司,将海南和昆明作为面向东南亚市场的生产基地。不过东南亚市场,以早已是红牛、魔爪等国际品牌天下。从目前的财报数据来看,东鹏饮料的海外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24年上半年,在东鹏饮料78.73亿元的收入当中,海外收入只有0.11亿元,海外收入占比仅为0.14%。
当然,在年报中,东鹏饮料也提到,会战略性探索海外市场与投资并购机会。
如果东鹏饮料打算真的拓展海外市场,那他也将不得不面对曾经的老对手,红牛。
早在2009年的时候,东鹏饮料旗下的爆款产品东鹏特饮,就曾因广告语跟红牛高度相似而引起争议。“累了,困了,喝红牛”最早是红牛的广告语,东鹏饮料觉得不错,也拿来用,于是就有了“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
不仅在广告语上,在配料上也是高度致敬红牛,加量减价,量大管饱,迅速成为了蓝领阶级的宠儿,抢走了红牛的市场。
03
单一产品依赖症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东鹏饮料85亿元的营业收入当中,仅东鹏特饮这一款饮料的收入就达到82.11亿元,占其总营收的96.6%;到了2023年,东鹏饮料总营收112.57亿元,东鹏特饮就占了103.54亿元,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依然占比达到91.9%。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超过9成的收入都依赖某一款产品,这个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相信东鹏饮料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到了2024年,这种情况稍微有所改观,2024年鹏饮料营业收入为158.3亿元,东鹏特饮的营收为133.04亿,占总营收的84%。这也是近三年来,东鹏饮料首次对于东鹏特饮这一款饮料的营收依赖低于9成的情况,但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84%的占比依然很高。
04
大股东及高管持续减持套现
网友质疑割韭菜
此外,东鹏饮料还屡次卷入大股东和高管套现的争议。
这里有个小科普,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我国拥有一部完整的《证券法》。为了保护我国的广大股民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一家公司在上市以后,其原始股东及持股的高管团队,所持有的股票,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允许卖掉的,也就是所谓的禁售,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可以卖了,就叫解禁,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有公司,利用股市来恶意套现。
据《凤凰网财经》报道,就在2022年5月,也就是东鹏饮料刚上市的一年后,刚开放限售的时候,大股东们就按耐不住寂寞,开始频繁套现。
其中最重要的持股实体为天津君正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上市之初持有东鹏饮料9%的股份,但放开解禁之后,就开启了疯狂减持、疯狂套现的模式。两年时间至少减持了5次,套现超过42亿元,远超东鹏饮料2024年全年净利润。
根据企查查数据,截至2025年4月24日,天津君正仅持有1.37%东鹏饮料的股票。
在上市初期,持股的12位高管当中,至少8位高管在2023年减持股票。甚至还有不少公司的“老臣”,卖掉股票,直接退休。
比如东鹏饮料原监事会主席蔡运生,减持了公司13万股股份,然后离职;原董事李达文,减持了公司51.86万股股份,然后离职;原监事陈义敏减持公司28.3万股股份,然后离职;原监事黎增永减持了公司30.1万股股份,然后离职。
要知道,这4位可都是在2000年之前就加入东鹏饮料的“开国功臣”,平均在职时间超20年,刚开放限售就套现离职,这未免有点太直接了吧。
当年,在高管们频繁减持套现的时候就有股民表示,“这是一群最了解公司经营状况的人,现在却纷纷要卖股票,这不就不给人一种连内部人员都不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甚至是想要收割资本市场的既视感吗?”
以至于此次东鹏饮料赴港再次上市,也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留言,“上市圈钱呗,然后分红套现,躺赚比辛苦做实业强百倍,股市是股东的提款机,散户是韭菜。”
更新时间:2025-05-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