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起碗吃饭,放下碗砸锅?长荣如今的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明白。
曾经仰仗大陆市场壮大,如今却调头硬闯红线。
更关键的是,这条路每多走一步,都是在自毁根基。
而它付出的代价,远比想象中更惨痛,堪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曾经风光无限的长荣,这几年可真是走了下坡路。
一连串让人看不懂的操作,正让它为自己的傲慢和短视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

长荣在大陆彻底翻车,始于2024年8月巴黎奥运期间的国旗风波。
当时,大陆博主张教官入住巴黎长荣桂冠酒店,无意中发现大堂里挂着各国国旗,唯独少了五星红旗。

作为中国人,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主动向酒店提出希望补上五星红旗,却遭到了冷冰冰的拒绝。
酒店方面表示,挂不挂旗是他们的自由,没必要迁就别人。
事情很快在网上发酵,网友们纷纷表示无法接受。
携程、美团等平台第一时间下架了这家酒店的预订渠道,用实际行动回应民众的情绪。

后续曝光的消息更让人难以接受,五星红旗一开始是挂在大堂的,是酒店一位台籍经理特意下命令剪掉的。
酒店里的中餐主厨得知后,先后三次向管理层提出抗议,希望能恢复悬挂,但这些抗议都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要知道,那时候酒店里六七成住的可都是中国游客,这不明摆着伤害大家感情吗?

事件引发热议后,长荣先后两次发布道歉声明,但内容都避重就轻,压根没提“台籍经理下令剪旗”这个关键问题。
更让人无语的是,酒店官网上还偷偷把台湾和中国并列显示,丝毫没有整改的意思。

国旗风波还没完全平息,长荣又在2024年12月踩了更危险的红线。
当时,旗下“长锋”号货轮声称运送的是“工业机械配件”,结果却悄悄绕道高雄港,在那里卸下了38辆美制M1A2T坦克。
而这批坦克,是台湾地区在2019年向美国购买的。

为了掩人耳目,货轮全程关闭识别系统,坦克被蒙上布混在普通货柜里,码头还以“设备保养”为由封锁了卸货区。
可气的是,长荣明知这事有多敏感,却还是选择这样做。

立场上拎不清,生意上的判断也跟着跑偏。
2024到2025年,长荣把价值50亿美元的造船订单全都交给了日韩船厂,完全不顾大陆船厂报价低15%、交付还快3个月的优势。

说白了,这就是在搞政治投机,刻意回避大陆合作方。
结果到了2025年,运力紧张,长荣又掉头回来找大陆船厂救急。
可人家也不是没记性,之前的操作让对方多了顾虑,谈判硬生生拖了半年,业务直接受影响。

合规方面的疏忽,更是让长荣结结实实栽了跟头。
2025年1月,满载台积电芯片的长荣“EVERMILD”号货轮抵达天津港。
因未按规定悬挂中国国旗、船员证件中出现台湾与中国并列的不当表述,直接被港口滞留40多天。
满船芯片没法按时交付,光直接损失就高达数百万美元。

其实这也不是他们第一次出问题了,早在2022年,长荣就曾因船舶标识不规范被大陆港口警告过,可他们根本没当回事。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不是偶然。
从剪旗到运坦克,从造船选择到证件违规,长荣的路越走越窄,说到底,是态度和方向出了问题。

谁能想到,如今满是昏招的长荣,当年竟是靠大陆市场站稳脚跟的行业巨头。
这一切的根基,都离不开创始人张荣发的敢拼敢闯,还有他始终坚守的两岸务实底线。
1968年,43岁的张荣发凭着在海运圈底层摸爬滚打攒下的经验,创办了长荣。

那时候他本钱少得可怜,手里只有一艘跑了15年的旧杂货船,还背着没还清的贷款。
当时海运行业巨头扎堆,长荣能活下来,全靠张荣发专接别人不愿做的苦活累活,深耕冷门航线,更关键的是精准踩中了两岸贸易的风口。

创业初期,长荣的核心业务就是两岸散货运输。
那时候台湾制造业正在崛起,大陆进出口需求也越来越旺,这条航线成了长荣的发家之本。
上世纪90年代大陆芯片产业爆发,长荣凭着靠谱的口碑,成了这个领域的核心承运商。
张荣发一直认定两岸互补的道理,他常说自己是台湾人,更是中国人。

不仅嘴上这么说,他还用实际行动证明。
汶川、芦山地震时,张荣发各捐了1000万美元,鲁甸地震他捐了1000万人民币。
1993年张荣发在上海设了办事处,2008年更是把大陆营运总部安在了上海长荣大楼,足见对大陆市场的重视。

在大陆市场的持续滋养下,长荣不再是单一的海运公司。
业务慢慢拓展到航空、酒店等多个领域,最终建成了总资产超千亿新台币的商业帝国。
巅峰时期,长荣的船队规模在全球都能排上名号。

而大陆市场贡献了超过六成的海运业务营收,说是长荣的“衣食父母”一点不为过。
那时候的长荣,靠着务实稳健的经营风格,在两岸商界都攒下了不错的口碑。
2016年,张荣发离世,他留下的不仅是千亿资产,还有“务实稳健、尊重两岸”的经营规矩。
可谁也没想到,随着权力交替,长荣的发展方向悄悄变了。

新管理层没有延续之前的经营理念,反而招了不少主张“多元合作”的高管。
慢慢疏远大陆的合作网络,把资源一个劲往美日市场倾斜。
他们彻底忘了,大陆才是集团最核心的利润来源,这份忘本的操作,也为后来的一系列危机埋下了祸根。

接二连三的昏招,让长荣付出了实实在在的代价,曾经的荣光早就荡然无存。
“EVERMILD”号在天津港滞留40多天,直接损失超数百万美元。
2025年一季度,就因为丢了信任,12亿美元的运输订单直接飞了。
酒店业务受国旗风波影响更惨,入住率从75%直接跌到32%,单月营收损失超6000万元,不少分店都面临缩减甚至关停的命运。

比金钱损失更致命的,是信任的彻底崩塌。
天津港事件后,大陆各大港口对长荣货轮的审核变得异常严格。
通关时间比以前延长了3-5倍,光滞港费这些累计就超2000万美元。

部分两岸航线被迫停航,运输成本增加了30%。
曾经的黄金航线现在要么微利,要么直接亏损。
客户也在加速逃离,和联胜终止合作后,长荣的市场份额一下掉了15%。

就连长期合作的台积电,也因为货物滞留的事,开始重新评估和它的合作关系。
财报更是直观地反映了长荣的颓势:2024年净利润下降三成,到了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只剩下665万新台币。
对一个千亿规模的集团来讲,这点利润跟塞牙缝似的,根本不够看。

长荣落到今天这步田地,根源其实很简单:管理层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
大陆市场贡献了长荣超四成的总营收和过半的利润,他们却把这里当成了可以肆意透支的提款机,完全无视大陆市场的重要性。
他们迷信商业和立场无关,抛掉了张荣发积谷防荒的稳健理念,一门心思搞政治投机。
国台办早就明确表态,欢迎台胞台企来大陆发展,但绝不允许有人一边赚钱,一边破坏两岸关系,干吃饭砸锅的事。

如今的大陆航运、造船业发展越来越快,中远海运等本土企业稳步崛起,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长荣的每一次失误,都是在给竞争对手让机会,原本属于它的市场份额,正被慢慢分流。
对所有台企来说,长荣的教训足够深刻:
一个中国原则是在大陆市场立足的前提,坚守“九二共识”、尊重民族情感,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任何企业若忘记了自己从何处获得滋养,便难在风浪中行稳致远。背离初心、透支信任,终将让往日的荣光化为泡影。
参考文献:
1.BT财经V:《被网友抵制的长荣集团,此前早就上了两次热搜?》2024-08-21
2.大象新闻:《长荣道歉,网友仍不买账多家名称涉长荣企业急声明|新闻眼》2024-08-16
3.环球时报:《拒挂五星红旗,一台资酒店道歉》2024-08-15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