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伉俪 岁月情长

王伉宗

酷暑炎炎,城市宛如巨大的蒸笼,燥热与喧嚣如同无形的枷锁,让人喘不过气来。我如一只渴望清凉与自由的鸟儿,逃离了这令人烦闷的城市,奔赴平江县虹桥镇幕阜新村的“幕福源避暑山庄”。

这是我再次踏入这片土地,清新的空气便如同久别重逢的老友,热情地将我拥抱。那空气仿佛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魔法师精心过滤和洗涤过,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还带着山间草木特有的芬芳。山间的风,悠悠地穿梭于山林之间,像一双温柔细腻的手,轻轻抚摸着我被暑气炙烤的肌肤,将那恼人的燥热一点点驱散。毫无疑问,这里就是人们心心念念、趋之若鹜的避暑胜地。

我如同一位怀揣着探秘梦想的旅人,漫步在这宁静而又神秘的大山之中。就在山庄的不远处有一户人家,这天,我特意前往探访。远远地看到路上一位挑着东西的人跟在另一人的后面缓缓前行,赶上前一看,原来是一对年近耄耋之年的老年夫妇,男的挑着粪桶,桶里装着半桶农家肥,是一位盲人,他右肩压着扁担,左手搭在前边女人的右肩上,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女的左手拎着箢箕,右手扶着粪桶缓步前行,一头雪白的短发,饱经风霜的脸上透着善良。

听到脚步声,她回过头来打量着我,有些疑惑。我连忙上前问候,告诉他俩我们是在幕福山庄避暑的游客。一番交谈,原来夫妻俩要到前面山坡下种萝卜。目送着前行的两位老人家,心中无不感慨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但从他们的言辞中并没有听到哀怨,夫妇俩相互扶持,从他们身上仿佛透着一种力量。他们的举止打动了我,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定走近他们……

傍晚,我急不可耐地走向那栋小屋,去探访那对在路上邂逅的老年夫妇。结果听到了一段如诗如画、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对携手走过60年风雨的钻石婚夫妇——李千秋和魏缦花。

李千秋老人今年80岁,虽然双目失明,但那独有的气质却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熠熠生辉。岁月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雕刻家,在他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那是生活的沧桑印记,更是他坚韧人生的荣耀勋章。他的妻子魏缦花,勤劳贤惠,性格温柔得就像山间潺潺流淌的溪流,宁静而又温婉,默默地滋润着身边的一切。当地的百姓对这对夫妇无不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他们说,这对夫妻60年来一直相濡以沫,从未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与邻里之间也是和睦相处,宛如一家,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怀着深深的敬意,一连几个傍晚我散步路过时,总是情不自禁地走进他们的小屋,与之攀谈,试图揭开这对夫妇爱情长久保鲜的神秘面纱。

李千秋的人生,就像一部充满坎坷与磨难的长篇小说。10岁那年,母亲不幸离世,13岁时,父亲也永远地离开了。他在兄长的悉心照料下长大,兄长供他走进了学堂。当时虹桥镇没有中学,196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进了位于长寿街的平江三中读初中。1966年11月26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在北京天安门第8次检阅红卫兵,他作为平江选派的学生代表接受了检阅,他心中的激动,无以言表。

从北京回来后,学校停课闹革命,他无奈地回到了虹桥老家。20岁那年,他与魏缦花喜结连理,婚后,他们迎来了两个可爱的女儿。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放过这位饱经磨难的老人。30多岁时,他的眼睛开始出现问题,四处求医,跑了多家医院,但到50岁时,还是彻底失去了光明。

说到家庭,他说在60年的婚姻生活中,夫妻间唯一一次小小的矛盾发生在1978年。那时,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李千秋为了给家里增添一些收入,打算上山砍柴担到镇上换些零钱。而妻子因为要晒茴丝,希望他去街上买把刨子回来刨茴丝。李千秋心里着急去砍柴,一时脾气上来,他大声吼了两句,还推了妻子一把,便气冲冲地上山砍柴去了。

但等他砍完柴回到家,理智渐渐回归,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不妥。他满怀愧疚地向妻子赔礼道歉,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妻子深知他是为了这个家在奔波劳作,理解他的难处,当即就原谅了他。从那以后,夫妻俩再也没有发生过任何不愉快,感情就像陈年老酒,越酿越香。

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李千秋,虽然什么都看不见,但艰难的生活将他磨炼成一位生活强者,外面的农活大多依仗妻子料理,自己只能跟着帮点忙,家里的活他却样样拿得起。洗菜切菜、锯柴、洗衣、喂猪及饲鸡养鸭鹅,他都能摸索着做得井井有条,丝毫不逊色于常人。

二老上菜园或下地劳作,妻子一手拿着农具,一手紧紧地牵着老伴,像一位贴心的向导,脚步缓慢而又坚定地走在前面,小心翼翼地引导着。他们一路上有说有笑,那甜蜜的情景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的热恋时光。那画面就像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盛开着幸福的花朵……这一切让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满是感动。他们对生活没有丝毫的抱怨,日子在他们的经营下过得有滋有味,幸福指数远远高于一般人。

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李千秋是低保户,还是一级残疾。生活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每年发放的万余元低保残疾费,再加上自己辛勤耕作田土和养殖一些鸡鸭鹅猪禽类,除了满足自家的日常需求,剩余的就拿到市场上换些钱物,以补充生活的不足。2016年,政府为了改善山民的居住条件,对每户建房给予2万元补贴。他们在政府的帮助下,自己又四处筹措资金,建起了一栋明亮的三大间平房。这栋平房,不仅是他们遮风挡雨的温暖港湾,更是他们相濡以沫、携手走过风雨的爱情见证。

采访结束,我心中泛起一丝忐忑,小心翼翼地向两位老人提出给他俩拍一张合影的请求。没想到,他们几乎没有片刻犹豫,便欣然应允,脸上瞬间绽放出幸福而和蔼的笑容,那笑容宛如冬日暖阳,让我原本忐忑的心也渐渐安定下来。

魏缦花脚步轻快地回到房间,不一会儿,便带着焕然一新的模样走了出来。她仔细地整理了身上的衣裳,每一个褶皱都被抚平,显得整洁又得体;又轻轻梳理着头发,将几缕碎发别到耳后,整个人散发着一种岁月沉淀后的优雅。

接着,她走到丈夫身旁,温柔地扶着他在椅子上坐下,然后俯下身,双手轻柔地为老人整理衣领,那动作细致入微,仿佛在对待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整理好后,她双手轻轻地搭在老人的肩上,静静地站在丈夫后面,身体微微前倾,与老人相互依偎着。

此时,温暖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如金色的丝线般温柔地洒在他们身上,为他们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金边。微风轻拂,吹起他们的衣角,却吹不散他们之间那历经岁月的深情。他们静静地站在屋堂前,岁月仿佛在此刻静止,勾勒出一幅令人动容的岁月静好的画面。

我赶忙举起相机,轻轻按下快门,“咔嚓”一声,将这饱含爱意与温馨的美好瞬间永远定格在了相机里。

李千秋虽然眼疾成盲,但他对生活的热情却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从未熄灭。他的性格开朗乐观,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面对自己的残疾和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他的回答朴实而又深刻,他说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人生信念或座右铭,只是觉得生活再艰难,也要勇敢地向前看。自己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仍有一双勤劳的手,还能为这个家出一份力。他对妻子数十年的陪伴和照顾充满了感恩之情,也对政府的帮助心怀感激。在遇到挫折时,他就会回忆过去那些更加艰难的日子,想想妻子多年来的不离不弃和默默付出,心里的阴霾就会一扫而空。

魏缦花则微笑着告诉我,他们对目前的生活十分满意。在他们看来,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能和对方一起相互搀扶,相互鼓励,平平淡淡地走过每一天。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浪漫、轰轰烈烈的爱情,也不羡慕大富大贵的生活,只要彼此能一直陪伴在身边,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看着这对相濡以沫的夫妇,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这个快节奏、物质化的时代,爱情仿佛变成了一场追逐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的游戏,变得越来越浮躁和功利。人们往往在追求金钱、地位和物质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忽略了爱情最本质的东西——相濡以沫、不离不弃。而李千秋和魏缦花夫妇,用他们60年的婚姻生活,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没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没有甜言蜜语的海誓山盟,却有着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坚定信念,有着在平淡生活中相濡以沫的深厚温情。

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首悠扬动听的老歌,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流淌,诉说着爱情的美好与坚韧。它让我深刻地明白,真正的爱情不是一时的激情澎湃,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相互陪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同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望着这对老人,我的心中满是感慨。那山间清新的空气,那悠悠的山风,那相濡以沫的温馨画面,都如同珍贵的宝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知道,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难以磨灭的珍贵回忆,也让我对爱情和生活有了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 或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它能让我们在困境中坚守初心,在平淡中感受温暖,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最绚烂、最迷人的光彩。

相濡以沫,岁月情长,愿这对夫妇的爱情故事,能在时光的流转中,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5

标签:美文   伉俪   深山   岁月   千秋   相濡以沫   爱情   夫妇   妻子   老人   山间   人生   平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