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杭州市余杭区科
每年 10 月 28 日的世界男性健康日,旨在打破偏见与沉默,聚焦男性身心健康。然而现实中,“小病扛、大病拖” 的现象在男性群体中尤为普遍 —— 就医率低、健康问题被忽视、长期管理意识缺失,正逐渐成为威胁男性健康的隐形杀手。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指出,男性因烟草、酒精、不健康饮食等生活方式因素,死于可预防慢性疾病的风险显著高于女性;国内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男性体检参与度远低于女性,不少人即便出现持续疲劳、睡眠障碍等不适,也常以 “工作太累” 为由选择硬扛,最终延误干预时机。
男性健康问题的加剧,与根深蒂固的认知误区密切相关。
误区一:将 “扛病” 等同于 “坚强”,把头晕、胸闷、情绪低落等症状简单归为 “劳累”,甚至当作 “中年必然现象”,忽视了这些可能是慢性病的早期信号。临床中,不少男性因这种观念,让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逐渐发展成严重并发症。

误区二:迷信网络 “偏方” 或养生谣言,缺乏科学健康认知,甚至用保健品替代药物治疗,不仅无法缓解病情,还可能像新华网报道的那样,因滥用保健品损伤肝脏。
误区三:没有长期健康管理意识,症状稍有缓解就停止治疗、放弃健康习惯,尤其在体重控制、血糖管理等方面,反复陷入 “发病 - 治疗 - 复发” 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身体负担。
2025 年 “中国男性健康日” 提出 “男性健康主动管理,幸福生活共同守护” 的主题,要打破男性健康困境,核心在于从 “被动应对” 转向 “主动构建健康生态”,这需要个人与社会形成双向发力。
对男性自身而言,“意识觉醒” 是第一步。很多男性并非不重视健康,而是缺乏 “如何管理健康” 的清晰路径。其实可从 “微小行动” 切入:比如在手机设置健康提醒,定期监测血压、体重等基础指标;将 “每周 3 次、每次 30 分钟运动” 融入日常,如通勤时提前 1 站下车步行,周末和朋友组队打球;遇到情绪压力时,主动与家人朋友沟通,而非独自承受 —— 这些简单行动,能逐步建立健康管理的 “正向循环”。

社会层面的 “精准支持” 同样重要。近年来,不少城市推出 “男性健康服务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男性健康咨询窗口,提供基础体检、慢性病筛查等便捷服务;部分互联网平台开发 “男性健康管理工具”,通过 AI 算法推送个性化饮食、运动建议,还能一键预约专科医生。更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企业将 “男性健康关怀” 纳入员工福利,比如组织健康讲座、设置健身区域、给予体检假,让男性在工作场景中也能便捷获取健康支持。正如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在光明网访谈中提到的,“男性健康管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个人主动、社会托底的完整生态”。
改善男性健康,需要个人、家庭与社会形成合力。对男性自身而言,首先要放下 “健康无需刻意关注” 的偏见,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将每年全面体检纳入计划,重点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指标;其次要摒弃吸烟、酗酒、熬夜等恶习,养成规律运动习惯,哪怕每周抽时间快走、游泳,也能有效提升身体机能;同时别忽视心理健康,面对职场、生活压力时,学会通过沟通、兴趣爱好疏导情绪,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男性健康是家庭幸福的基石,更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在 2025 世界男性健康日到来之际,愿我们共同打破 “男性要扛住一切” 的刻板印象,以 “主动管理、共同守护” 的态度,为每一位男性的健康保驾护航。
原标题:《世界男性健康日丨男性健康主动管理,幸福生活共同守护》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