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口日报】
产业化助力海南“渔家酸汤”香飘世界
□吴翠霞
名为糟粕,实则精华——承载着琼北沿海渔家智慧的糟粕醋,令无数人为之“上头”。日前,在海口骑楼老街附近的糟粕醋火锅店里,食客仔细品尝一勺集“酸、辣、鲜、甜”于一体的汤之后,将其赞为海南的“灵魂酸汤”。如今,发源于海南文昌市铺前镇的糟粕醋,正完成从传统手工艺到现代产业的蜕变,迈向规模化、标准化。这碗渔家酸汤不仅拓宽了自身的发展路径,也为众多“琼味”美食香飘世界提供了有益借鉴。
糟粕醋的“守正创新”产业化发展模式值得肯定。一是坚守风味。制作糟粕醋的关键在于“发酵”,无论是特色品牌负责人对传统发酵风味的执着,还是现代技术手段对酸度和酵香的精准控制,都力求保留那份微辣酸甜的口感,让食客认准这个味儿,也夯实了产品的味道根基,走出一条与云南酸汤、贵州酸汤等热门酸汤种类区分开来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二是保障品质。以定安县一家食品技术公司的现代化厂房为例,原料筛选、发酵控温、灭菌灌装、智能检测等环节紧密衔接,生产线井然有序,不仅能够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也确保产品品质稳定,为后续保鲜、包装和运输奠定基础。
三是政策托举。海南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糟粕醋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事宜,其中要求“要讲好一个故事”,而今年发布的《海南省推进糟粕醋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更明确将“糟粕醋制作技艺”从市级向省级、国家级非遗推进,推动糟粕醋驶入产业发展快车道。市场驱动叠加政策扶持,让从业者及整个行业有了方向和动力,激励其在宣传和推广方式上推陈出新,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4年,海南糟粕醋行业产值约1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与糟粕醋相关的生产、餐饮主体超过270家,其中一半以上是近5年内新成立的年轻品牌。糟粕醋的成功,无疑为众多“琼味”美食发展“打了个样”。海南不乏特色美食,无论是海南粉、清补凉,还是椰子鸡、陵水酸粉,近年来都备受欢迎,但整体产业仍较为薄弱,“走出去”的能力有待提升。不妨从糟粕醋的实践里“取经”,注重把品质做好,也借助现代技术破解产能、存储、物流等方面的难点,助力海南特色美食摆脱“小、散、弱”的困境,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方能让“琼味”美食不仅是海南人餐桌上的日常,更走出海岛、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美食产业化具有丰富的深层价值。从经济维度看,经营主体、市场门店的增长,带动了背后产业链条的延伸,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从文旅融合角度而言,通过体验馆、产业园、文创商品等形式,能够打造多元场景,让美食从单纯的味觉享受升级为文化旅游体验,赋能文旅升级。传统美食是一座值得我们守护和深挖的富矿,守好老味道,找对新路子,相信越来越多“琼味”美食定能香飘世界,成为海南自贸港一张闪亮的名片。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