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充电宝品牌罗马仕和安克相继发布公告,在国内分别召回49万余个、71万余个存在安全隐患的充电宝这引起了人们对充电宝安全问题的担忧充电宝被禁了我用什么”等话题也登上热搜。
在感到忧虑的同时,有网友又提出了疑惑:明明就是个充电工具,为什么要亲切地喊它“宝”?
原本不喊“宝”
其实,在充电宝刚问世的时候,它还不叫这个名字。
关于充电宝的想法最早诞生于2001年。在那一年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一名中国留学生将几节AA电池拼凑起来构成储电电芯,通过控制电路给其他电子产品供电。在当时,这个产品概念被称为“移动电源”。
不少厂商对它产生了兴趣,随后将其转化成产品。那时候,大家爱用它给随身听、收音机、复读机之类的电子产品充电,习惯喊它“随身电源”“随身听电瓶”。它还自带手电筒功能,灯的亮暗代表剩余电量的多少,所以它也被叫做“随身灯”。总之,都不是喊它“宝”。
随身电源|图源:小红书@旧日微风(怀旧)视频截图(已获授权)
这种充电工具被称“宝”,始于一段机缘巧合的经历。
根据“商界评论杂志”,最先喊出“充电宝”这个名字的,是品胜。早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品胜就研发出了充电宝。不过最初这一产品并不叫充电宝,那时品胜想了很多个名字,如“移动电站”“存电宝”等。
最终叫“充电宝”,则更像是一个意外。
据“节点财经”信息,2005年,品胜创始人赵国成去成都考察市场。当他询问商户“移动存电宝”卖得怎么样时,一位商户随口答道:“充电宝啊,卖得可以啊!”说不准是口音的缘故,还是因为说起来顺口,总之“存电宝”被讲成了“充电宝”。没想到赵国成竟然很是欣赏,甚至把产品改成了这个名字。
不过,这个“新名字”并没有对消费者造成多大影响,准确地说,那会儿的消费者,尤其是手机消费者,并不特别在意这个充电设备叫什么。
现如今,充电宝是人们给手机等移动终端应急充电的日常工具。可是,如果时间倒拨二十年,手机用户却很少用得上它因为那时手机电池是可以拆卸的,出行时,人们往往只带上一块备用电池,就能保障电量充足。大家不太重视移动电源,也就不怎么在意它叫什么。
人们的态度转变始于2007年,苹果手机创新了电池机身一体化的设计,让备用电池再无用武之地。
之后几年里,随着国内智能手机迅速发展,手机电量不足成为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大难题。不少人甚至患上了“低电量焦虑症”,一看到手机低电量提示,就心急火燎、坐立不安。
这时候,充电宝如救星般闪亮登场。它小小的身躯迸发出巨大能量,在电量告急时火速提供紧急救援,及时解人燃眉之急,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
于是,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催化下,充电宝行业急剧升温。2011至2013年,国人对充电宝的需求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移动电源市场的规模年均增速达到60%以上。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的移动电源生产商接近5000家,产业规模达到105亿,同比增长81.03%。
2010—2013年中国移动电源市场规模|图源:参考文献[2]
十分巧合的是,这段时间也正是“充电宝”搜索量激增,逐步超越“移动电源”成为主流称呼的时期。
据百度指数统计的用户搜索指数,大概在2013年末到2014年初这段时间里,“充电宝”超过了“移动电源”,一跃成为社会上的主流称呼。
“充电宝”与“移动电源”搜索指数对比|图源:百度指数
也就是说,“充电宝”名字的流行,与人们对其的需求分不开。
那么,为什么“充电宝”这个称呼这么火,甚至超越了“移动电源”?
“宝”好在哪儿?
产品的名字反映了人们对产品的认识,名字反过来也会影响人们对产品的看法。
有研究者统计了500多个电子产品名称的结构特点和造词方法,认为可以将电子产品的名称拆分成若干词语,这些词语表明了产品的功能、类属、形状等特点。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充电“宝”属于偏正结构短语,是由一个中心词语和其他起到修饰作用的词语共同组成的短语,其中“充电”表明人们对它功能属性的认知,“宝”凸显人们对它功能价值的认识:这是一个“宝贝”。
500多个电子产品中命名要素分布情况统计|图源:参考文献[3]
《说文》写道“宝,珍也”,意思就是“宝”指玉器,也泛指珍贵的东西,象征珍贵、重要、值得爱护。“宝”还与“保”字谐音,象征安全、有保障。充电宝在人们眼中,也正是这样一个在关键时刻能提供保障的“宝物”。
除了充电宝,移动电源还有一种叫“电霸”的说法,品胜、小米等品牌都曾推出过叫这种名字的产品。与“宝”字含义相类似,“霸”字也可以用来形容充电宝功能既重要又强大但曾有人批评“霸”字带贬义,建议不使用这个名称。
“电霸”商品搜索页|图源:淘宝截图
批评有无道理尚且不谈,这侧面反映出人们不希望用贬义词命名充电宝。
换句话说,“宝”字投射出人们对充电宝的正向情感,这也是人们接受“宝”字的原因之一。毕竟,当充电宝成为你的常用物品,一个积极的甚至带点可爱的名字,总是比带贬义、负面情感的名字更讨人喜欢。
网友亲昵称呼“我的宝”|图源:小红书@lalaluniu(已获授权)
更别提,有人甚至不简单把充电宝当作一个工具,而是把它当成自己的“小伙伴”。
两位分别来自犹他州立大学、西雅图大学的市场营销教授Aaron R. Brough和Mathew S. Isaac于2012年在Finding a Home for Products We Love: How Buyer Usage Intent Affects the Pricing of Used Goods(为我们喜爱的产品寻找归宿:买家使用意图如何影响二手商品的定价)一文中提出,消费者经常感觉对拥有的物品有情感依恋,这种现象叫产品情感依恋。这些物品往往能为消费者提供陪伴、支持或愉悦感。而人们也更愿意给它们一个可爱的,甚至专属的名字。
而且,“充电宝”这个名字更简洁。我们生活中很多常见物品的名称,其实都是简称,比如手机全名叫“手持式移动电话机”。“充电宝”虽然只比“移动电源”少了一个字,但总归是更简洁的。
当然,非要叫它“移动电源”也完全可以,事实上,根据2017年12月发布的国家标准《GB/T 35590-2017 便携式数字设备用移动电源通用规范》,它的官方正式术语依旧是“移动电源(power bank)”,“充电宝”只算是个俗称。但相比于“移动电源”,“充电宝”这一名字所带的积极感情色彩更多。
话说回来,不管怎么叫,遇到电量告急的关键时刻,能充电的就都是宝贝。
[1]潘泽坤.(2015).移动电源的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广东科技,24(06),49-51.
[2]姜盼.(2014).朗达公司移动电源市场定位战略研究.山东大学.
[3]高放.(2008).电子产品命名研究.南京师范大学.
[4]Aaron R. Brough, Mathew S. Isaac. (2012). Finding a Home for Products We Love: How Buyer Usage Intent Affects the Pricing of Used Goods. Journal of Marketing, 76(4), 78-9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7).GB/T 35590-2017 便携式数字设备用移动电源通用规范.
[6]商界评论杂志:从充电宝到当日达,一个隐形冠军的14年夺冠路
[7]节点财经:品胜冲击上市,「充电宝之父」的新故事
作者:敏敏 尧青
编辑:田纳西
值班编辑:敏敏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