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世纪70年代的十块钱,那时候的含金量可不是现在能比的,尤其是在饭店里消费。那个年代,中国经济还在计划体制下运行,物价稳定得像铁板一块,工资也低,但东西便宜。普通城镇职工一个月工资四五十块,农村人均年收入刚过一百块出头,十块钱差不多是很多人半个月的伙食费。要是揣着这钱去国营饭店下馆子,绝对能吃得像模像样,还剩点零头。
先说背景,那时候全国物价统管,饭店多是国营的,不以盈利为主,主要是给干部、工人、出差的人提供方便。70年代初到末期,猪肉一斤七毛二,鸡蛋十个五毛五,面粉一斤一毛八,白菜几分钱一斤。酒类也实惠,散装白酒六毛一斤,瓶装茅台七块二,汾酒三块一瓶。去饭店点菜,炒肉丝六毛五一盘,烩面六毛一碗,烧海参最贵也才三块二。要是十块钱全砸进去,能点好几道硬菜,外加主食和酒水。
比如在北京的高档饭店如东来顺,那里涮羊肉一斤一块多,十块钱够两人吃一顿正经的,还能加点小菜。普通小馆子更划算,一盘炒菜两三毛,主食几分钱。有人回忆,1975年在安徽办酒席,五块钱一桌,十几个菜包括牛肉、猪肚、猪肝、水鱼、桂花鱼,够八个人吃饱。十块钱翻倍,那就能多加酒和甜点,吃得更敞亮。
不过,得提粮票这茬。那年代吃饭不光要钱,还得有票。粮票全国定量发,城镇人每月二三十斤,农村更少。去饭店,没粮票多数时候只能干瞪眼。买个馒头五分钱还得交二两粮票,包子一斤一块一,也得粮票。少数高档饭店如北京的萃华楼、曲园酒楼不收粮票,但价格高一倍,得提前预约,号牌有限。十块钱去那里,可能就够一两道菜,远不如带票去普通馆子实惠。
对比工资水平,就知道十块钱的分量。1977年恢复高考,报名费定一元后来降到五毛,因为一元太贵让很多人犹豫。煤矿工人月工资二十多块,装卸工十八块,拖拉机手五十块左右。大学毕业生头年五十六块,转正六十二块。农村呢,安徽调研显示,七成生产队人均年收入不到六十元,四分之一低于四十元。十块钱对农民是月收入大半,哪舍得下馆子?城镇人偶尔去,也得算计着花。
具体到饭店菜单,70年代天津狗不理包子一斤一块一到一块七,十块钱买六七斤,够一家子吃几天。郑州的合记烩面六毛一碗,鸡丝馄饨两毛五,炒肉片六毛五。十块钱点四五碗面加几盘菜,还能买瓶酒。上海的馆子,红烧肉一块多一盘,小笼包几分钱一个。
再说酒水,那时候啤酒两毛一杯,用罐头瓶装,生啤泡沫多。白酒选择多,景芝白干一块一,竹叶青三块。十块钱买瓶茅台七块二,剩钱点菜喝酒,绝对是大款待遇。当地人见你拿十元大团结去饭店,会觉得你日子过得太奢侈,因为十块相当于农村一个月开销。
物资虽匮乏,但饭店菜品接地气。猪肉统一七毛二,不管肥瘦。鸡蛋根据大小五毛五十个。酱油两毛一斤,醋八分一斤,盐一毛三一斤。这些调料在家用,饭店里直接上菜。甜食如水果糖一角八颗,冰棍三分一根,下馆子后还能带点零嘴。
城乡差距明显,城镇人下馆子偶尔奢侈,农村人基本没这概念。1978年农村人均年收入133元,月均十块多点。十块钱在饭店吃顿好的,对农民遥不可及。他们平时吃窝头咸菜,过年才见荤腥。城镇虽好点,但也省着花。有人回忆,四个同学去国营饭店,一人一杯啤酒、一人拼盘、半斤火烧,总共一元七角。十块钱够请好几桌。
到70年代末,改革开放起步,物价微涨,但十块钱还是强势。1979年猪肉略升,但饭店菜单变化小。全国数据类似,广东发达点,月工资五十多,十块钱消费力更强。北方如山西,汾酒本地三块,搭配菜肴实惠。
想想那个年代,十块钱不光吃饱,还能有剩余。买十斤猪肉大葱饺子,肉七块二,面粉一八,葱几分,总共八九块。或者点烧鸡、红烧鱼、炒青菜,各一两块。饭店服务简单,上菜快,不像现在讲究环境。
当然,饭店类型分层。小馆子大众化,高档的如全聚德烤鸭,一只鸭子几块钱,十块够整顿。素菜更便宜,炒白菜两毛。总的来说,十块钱让普通人体验下有肉有酒的日子。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