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边大量进口原油,一边低价出口成品油,这是图个啥?

去加油站加油时,不少车主都会念叨一句“油价又涨了”

可很少有人留意,咱们国家一边每年花大价钱,进口几亿吨原油,一边又在往外出口成品油,而且出口价往往比国内售价低不少。

这事儿听起来挺矛盾:自己用的原油都得从国外买,为啥还要把加工好的成品油低价卖出去?

这里面藏着不少经济账和战略考量,得从头慢慢说。

新中国成立那会儿,咱们还是个公认的“贫油国”,想用油全得靠进口。

后来,地质工作者们跑遍大江南北,硬是在松辽平原找到了大庆油田,又在西北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咱们不仅不用进口石油,还成了石油出口国,靠卖石油赚来的外汇,帮着国家搞起了不少工业项目。

可随着经济一天天好起来,情况慢慢变了。

工厂越建越多,汽车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对石油的需求像滚雪球一样越变越大。

现在,咱们国家每年要烧掉7亿吨以上的石油,但自己能生产的只有2亿吨左右,剩下的一大半都得从国外买。

2024年,咱们进口的原油就有5.5亿吨,是全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每天要用的油里,有四分之三都得靠进口。

有人可能会问,为啥不多挖点自己的石油?不是不想挖,是咱们的油田实在不好挖。

咱们国家的石油储量不算少,全世界排第13位,但分布太散了,像撒在地上的沙子,东一点西一点。

中东的油田呢,往往是成片分布的,油层厚达几百米,钻井打下去一两千米就能见油。

咱们的油田大多藏在地下三四千米,有的甚至要钻到七八千米深,开采成本比中东高多了。

既然自己挖不划算,那就只能多进口。

但进口的是原油,不是直接能加进汽车的汽油柴油,这就轮到咱们的炼油产业登场了。

这些年,咱们的炼油能力突飞猛进,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2022年一年就能炼9.2亿吨原油,光千万吨级的炼油厂就有30座。

这么强的炼油能力,把进口的原油加工成成品油,完全不在话下。

问题是,炼出来的油有点太多了。

这几年国内汽车保有量增长慢了,加上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大家对汽油柴油的需求没那么旺了。

2022年,咱们炼出了3.66亿吨成品油,可国内只消耗了3.45亿吨,剩下的近2000万吨总不能堆着吧?

这些成品油有保质期,放久了会变质,还不如出口卖了换钱。

那为啥出口价看起来那么低?这里面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国内油价里藏着不少税。

像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这些,加起来能占到油价的46%左右。

这些税是用来搞教育、修马路的,都花在了国内民生上。

而出口的成品油,很多时候能享受退税政策,不用交这些国内税,价格自然就低了。

要是把这些税刨掉,出口价其实并不亏,反而能赚不少。2022年,咱们出口成品油就赚了483亿美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而且,出口成品油不只是为了赚钱,还有更长远的考虑。

现在国际石油贸易大多用美元结算,咱们跟一些国家做成品油生意时,慢慢开始用人民币结算。

比如跟一些非洲国家,他们缺成品油,咱们缺矿产,就可以用成品油换他们的铜、钴,不用非得换成美元,这既能帮咱们推广人民币,又能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出口成品油还能帮咱们交更多朋友,像日本,跟咱们做成品油生意都40多年了,这种稳定的贸易关系,能带动其他合作。

还有亚非拉很多发展中国家,他们没能力自己炼油,咱们把成品油卖过去,不光能赚外汇,还能帮他们搞建设。

比如给他们建加油站,修输油管道,这些活儿很多都是咱们中国企业来干,既带动了国内基建行业走出去,又加深了国家间的联系。

当然,这么做也是为了保住咱们的炼油产业。

炼油厂一旦停了,工人要失业,设备会老化,再想启动就难了

保持一定的出口量,能让炼油厂正常运转,维持住技术和产能。万一以后国内需求突然增加,或者国际形势有变化,咱们才能有底气保证供应。

有人担心,这么做会不会影响国内的成品油供应?其实不用担心。

咱们出口的成品油,只占总产量的一小部分,2022年出口的5369万吨,只占当年总产量的14%左右,大头还是留在国内。

而且国家对成品油出口有严格管控,会根据国内供需情况调整出口配额,始终把国内需求放在第一位。

现在,咱们也在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一方面,加大国内油田的勘探开发,2022年国内原油产量首次突破2亿吨,就是个好苗头。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动车多了,对汽油的需求就少了;风电、太阳能发电多了,也能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将来,随着能源结构越来越合理,咱们对进口原油的依赖会慢慢降低,成品油出口的格局也可能会调整。

从产业链角度看,这种“进口原油+出口成品油”的模式,还能带动一大串相关产业。

从原油运输用的油轮,到炼化需要的设备,再到成品油储存的油罐,整个链条上有无数企业在参与。

保持一定的炼油规模和出口量,能让这些企业稳定运营,甚至不断升级技术。

比如,为了满足国际市场对低硫成品油的需求,国内炼油厂纷纷升级设备,研发脱硫技术。

这不仅提高了产品竞争力,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在国际市场上,咱们的成品油出口,也在悄悄改变全球能源贸易的格局。

以前,国际成品油市场,主要被欧美国家和一些产油国垄断。咱们凭借庞大的产能和有竞争力的价格,慢慢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现在,在东南亚、非洲的很多国家,中国的成品油已经成了当地市场的重要供应来源。

这不仅让咱们在国际能源贸易中,有了更多话语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全球成品油价格,避免被少数国家“卡脖子”。

长远来看,这事儿还关系到能源安全,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谁也不能保证国际油价永远稳定,谁也不能保证供应渠道永远畅通。

通过进口原油加工后出口,咱们可以积累大量的国际贸易经验,建立稳定的国际供应链和客户群。

万一将来遇到国际石油供应紧张的情况,这些经验和渠道就能派上大用场,帮助咱们更好地应对危机。

而且,出口成品油带来的外汇收入,也能反过来支持国内的能源建设。

比如,用这些外汇去投资海外油田,获取更稳定的原油供应;或者投入到新能源研发中,加快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既保证了当下的能源需求,又为未来的能源安全打下了基础。

说到底,咱们国家一边大量进口原油,一边出口成品油,看似不合常理,实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

这里面既有经济上的精打细算,也有战略上的长远布局。

它不仅解决了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还在国际舞台上,为咱们争取了更多的主动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这种模式可能会不断调整,但它在当下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夏日旅行攻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财经   低价   成品油   原油   我国   国内   国家   石油   油田   炼油厂   能源   需求   稳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