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央视主持人王小骞曾分享过自己女儿早早的近况,并且也揭开了这个曾受“矮小症”困扰的孩子两年多来的蜕变轨迹。

幼儿园时,早早就比同龄小朋友矮一头,将近20厘米的差距,让作为母亲的她为此担忧起来。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而经过两年多的科学干预和家庭陪伴,早早竟然奇迹般的长到了1米5,已经到达了孩子的正常身高。

文|小橙子
看图文更过瘾! 关注我,精彩不断!下方留言区已开放,等你来畅所欲言!#关注有惊喜#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王小骞最早发现早早的身高问题,是在幼儿园的一次亲子活动上,那天,王小骞陪着女儿参加班级集体活动。
可她发现早早站在同龄小朋友中间,明显比身边的同学矮了一大截,她下意识地拉着女儿和其他孩子对比。

仔细打量后发现,早早竟然比同班同学足足矮了近 20 厘米,作为母亲,王小骞的心瞬间揪紧,一种莫名的焦虑涌上心头。
不过,这份焦虑很快被她自己的成长经历冲淡,王小骞小时候也是出了名的 “小矮个”。

整个小学阶段几乎都固定坐在班级第一排,直到四年级才突然迎来身高的 “爆发期”,短短一年里长高了不少。
基于自己的过往,她下意识地判断,女儿可能是遗传了自己 “晚长” 的特点,也许不用急,再耐心等一等,孩子就会像自己当年一样,突然开始猛长个子。

抱着这样的想法,王小骞开始默默观察女儿的身高变化,她特意在家门口的墙上做了一个简单的身高标记,每个月都会带着早早测量一次,然后认真记下数值。
可一年时间慢慢过去,早早的身高增长速度依旧缓慢,每次测量的数值变化微乎其微,丝毫没有追赶同龄人的迹象。

看着身边同龄孩子一个个长高,早早在人群中还是显得格外娇小,王小骞原本放松的心再次紧绷起来,她意识到,不能再盲目等待。
为了弄清楚女儿身高增长缓慢的原因,王小骞带着早早来到了医院,找到了儿童生长发育领域的权威专家。

面对焦急的母亲,专家并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给出了严谨的建议,先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监测。
在这一年的监测期里,王小骞丝毫不敢马虎,她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每天都会记下女儿的身高、体重变化,甚至详细记下早早当天的饮食、运动和睡眠情况。

除此之外,她还主动查阅了大量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资料,从饮食搭配到运动选择,一点点积累育儿知识。
同时,她还鼓励早早多参加户外活动,尝试了跑步、跳绳、游泳等多种运动项目,希望能通过运动刺激骨骼生长,为身高增长助力。

一年的监测期结束后,专家结合早早的生长曲线、血液检查结果以及骨龄检测报告,最终给出了明确的确诊结论,早早患有矮小症。
更让王小骞揪心的是,专家明确告知,要是不及时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按照当时的生长速度,早早成年后的身高大概率无法突破 150 厘米。

这个结论像一块石头压在王小骞心头,但也让她彻底坚定了进行治疗的决心,她立刻和家人商量,最终决定完全听从专家的建议。
王小骞为早早制定的综合治疗方案,核心内容之一是生长激素治疗,从开始治疗到逐渐看到效果,整个过程持续了两年多。

王小骞每天都会严格按照医嘱,准时为女儿完成用药,从未有过一次遗漏。
在接受医学治疗的同时,王小骞在日常生活管理上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制定了一套详细的饮食和作息计划。
不仅做了健康的餐饮,甚至还严格控制早早吃甜食和油炸食品的次数,确保营养均衡且健康。

作息方面,王小骞更是严格把关,她知道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深度睡眠时分泌,尤其是晚上 10 点到凌晨 2 点是分泌高峰期。
所以每天晚上九点前,必定会督促早早洗漱完毕上床休息,保证孩子每天能有 8-10 小时的充足睡眠。

一开始,早早还会因为想看动画片而拖延,王小骞没有强硬批评,而是通过讲故事、聊学校趣事的方式引导她放松,慢慢帮助女儿养成了规律作息的习惯。
除了饮食和作息,运动成为助力早早长高的重要推手,根据专家建议,有助于身高增长的运动大多能给骨骼带来纵向刺激。

比如慢跑、跳绳、打篮球、游泳等,王小骞结合早早的兴趣和身体情况,最终选择了跳绳和打篮球作为每天的 “固定运动项目”。
早早虽然曾经个子不高,但力气不小,对打篮球有着浓厚的兴趣,刚开始学的时候,她因为身高不够,投篮总是不准,但并没有气馁。

王小骞特意给她买了适合儿童身高的篮球架,每天放学后都会陪她去小区篮球场练习。
从运球、传球到投篮,一点点耐心指导,慢慢的,早早的篮球技术越来越熟练,投篮命中率也越来越高,每次在球场上都格外投入。

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治疗,早早的身高有了明显提升,逐渐追上了同龄孩子的平均身高。
更让王小骞和家人惊喜的是,在停止生长激素治疗一年后,早早的身高再次迎来了快速增长期。
从停针时测量的 137 厘米,到一年后的 150 厘米,短短十二个月里,她足足长高了 13 厘米。
这样的生长速度,不仅超出了家人的预期,就连当初的主治医生也对治疗效果表示肯定。

身高的变化不仅让早早在外形上更加自信,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以前在学校里,因为个子矮,她总是有些自卑,不太愿意主动和同学一起参加体育活动。
如今,她不仅敢于和同学一起打篮球、跳绳,还经常主动组织小伙伴开展户外活动,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王小骞在分享女儿的成长经历时,常常会提醒其他宝妈,面对孩子的身高问题,千万不能在没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盲目干预。
她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既不能像她一开始那样,过度依赖 “晚长” 的个人经验而忽视专业监测。

如今,11 岁的早早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小姑娘,每天依然会坚持在那块卷起边缘的瑜伽垫上跳绳,篮球技术也越来越熟练。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没有所谓的 “顺其自然”,只有用心的观察、科学的指导和坚定的陪伴,才能帮助他们跨越成长中的障碍,健康快乐地长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