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老祖宗爱吃的古老蔬菜,如今却逐渐淡出了中国人的餐桌!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种古老蔬菜,估计很多年轻人都不认识,吃过的就更少了!

在《诗经·豳风》里,有“七月烹葵及菽”的诗句,这里的“葵”,便是如今少有人识的冬葵。

它还有个更接地气的名字——冬寒菜,因为它很耐寒,在大冬天也能自然生长!

凭借这个优势,它曾是中国人餐桌上延续千年的“老伙计”,从先秦到明清,上至宫廷宴席,下至百姓灶台,都能寻到它的身影,就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特意为它留下篇幅,称其为“百菜之主”。

然而,这种老祖宗爱吃的蔬菜,如今却逐渐淡出了老百姓的餐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冬葵的模样带着几分朴素的野趣,不认识的肯定会把它当成杂草,因为它长得确实不太像蔬菜了!

冬葵的叶片呈心形,边缘带着浅浅的锯齿,摸起来毛茸茸的,像覆了一层细绒。且植株长得高大,再生能力也强,能多次采收!

它的适应性极强,不挑土壤,无论是南方的湿润水田,还是北方的干燥旱地,只要给点阳光和水分,就能蓬勃生长。

与其他蔬菜不同,冬葵的嫩梢、嫩叶均可食用,且越到秋冬季节,经霜打后,叶片里的糖分沉淀,吃起来反而更清甜软嫩,这也是它被称作“冬寒菜”的缘由。

古人偏爱冬葵,绝非偶然,这背后藏着它不可替代的价值。

从食用价值来看,冬葵口感软糯爽滑,做法多样。古人常把它和豆子一起煮成“葵菽羹”,浓稠香甜,是冬日暖身的佳品;也会清炒或做汤,尤其是和鸡蛋同煮,叶片吸饱了蛋香,软而不烂,入口即化,特别适合老人和孩子。

尤其是在古代早期煮菜都是直接水煮的,就算放油也很少,而冬葵的茎叶烹饪后的粘液很丰富,哪怕是水煮的吃起来也很美味,这也是其他蔬菜不能比拟的优势!

另外,从实用价值来讲,冬葵在古代更是“救荒能手”。它的生长周期短,成熟快,且一次种植可多次采摘嫩梢,在粮食短缺的年代,不少百姓靠着冬葵度过饥荒。它可以煮菜吃,也可以煮粥喝,吃法多样!

除此之外,冬葵的药用价值也备受古人看重,《本草纲目》记载,冬葵的叶、根均可入药,能清热利湿、润肺滑肠,对于秋冬季节的口干舌燥、便秘等问题,有着不错的缓解效果,既是菜,又是“平价良药”。


可如今,冬葵却渐渐淡出了中国人的餐桌,甚至很多年轻人都未曾听过它的名字。

究其原因,首先是“竞争对手”太多。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白菜、青菜、生菜等蔬菜品种不断改良,不仅产量高、抗病性强,还能实现四季供应,相比之下,冬葵的产量较低,且保鲜期短,采摘后容易发黄变质,难以满足大规模市场需求,农户种植的积极性自然不高。

其次,冬葵的口感不符合当下很多人的饮食偏好。如今人们更偏爱脆嫩、有嚼劲的蔬菜,而冬葵软糯的口感,对年轻人来说少了些“口感层次”,更难吸引他们尝试。

再者,冬葵的种植和推广力度不足。市面上很少能买到冬葵种子,也缺乏相关的种植技术指导,加上没有大规模的宣传,使得冬葵逐渐从“大众蔬菜”变成了“小众野菜”,只有在部分农村地区,还能看到老人零星种植,供自家食用。

你们爱吃这种蔬菜吗?在我老家还零星有人种植,我就挺爱吃的,水煮,或者是下火锅都很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0

标签:美食   老祖宗   餐桌   古老   蔬菜   中国人   口感   本草纲目   叶片   冬寒   古人   生长   价值   李时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