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茉莉美食记
免责声明: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
春耕夏长,秋收冬藏,转眼之间,今年的前四分之三成为过往,立冬节气将为我们开启这最后的四分之一。冬者,最初的意思是终结,所以它的到来,也就意味着这一年开始收尾,对于一年生的植物来说,也是生长周期终结的时候。当然冬不仅仅代表着结束,人们根据这个时节的气候特点以及万物的表现,又以“藏”来形容它,代表着闭藏,冬藏,是躲避冬日的严寒,也是为来年开春的重启蓄藏能量与精力。

节气是对自然气候的准确体现,所以节气到来,气候的变化也会随之来临。而且与一般的节气相比,立冬代表着秋的结束,冬的起始,它是两个季节的更替,那么所带来的气候变化也就更加复杂。大自然的脚步从来不会停止,不过气候的变化也是相对来说比较缓慢的。立冬初期,由于地表在下半年所积攒的热量尚存,所以即使每天辐射的太阳热量会循序减少,但此时的温度还不会有着大幅的下降。虽然说“立冬至寒气生”,但这个时候的寒冷还是我们可以灵活应对的。真正的寒冷往往是在冬至以后。

作为秋冬更替的时间节点,立冬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秋日之风,其寒冬之韵。并且作为冬的起点,它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冬季的整个走向,当然这也是古人们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不断地观察所归纳出来的经验。很多人在立冬来临时,都很关心冬天的冷暖情况。所以今天就结合民谚来跟大家分享今年冬天可能出现的气候,看看有道理吗?

冬在头,过年风雪狂;冬在尾,冷到二月底。此处的冬真是指“立冬”,头和尾分别对应着“月头”与“月尾”。意思是如果赶在月头迎来立冬,到了过年的时候将会迎来狂风大雪,也就是指气候寒冷。而假如是在月尾立冬,则会一直冷到来年的二月底,甚至三月份。
节气是依照地球公转轨道位置的变化来划分的,人们将一周的360度平均成24分,所以地球每运动15度,就进入下一个节气。依照节气划分的规定来看,当轨道位置到达225度时,定为立冬,此处对应的公历日期要么是11月7号,要么是11月8号。不会出现月初和月尾的不同情况。因此说“月头”和“月尾”是农历月份中的范畴。

农历和公历都体现着日期变化,但在制定这两种历法时,参考物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之间一直有时间差。因而不同的年份所对应的农历日期变化会比较明显,有的年份甚至可以相差半个多月。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将立冬划分为“十月节”,这是人们根据其交节的大概时间来说的,一般都是在十月的上旬。不过今年有着很明显的特殊性,就是在此之前农历有闰六月,相当于多了一个月,那么后边的节气也就显得要提前了。

从日历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2025年立冬是在农历的九月十八号这一天。是月头还是月尾呢?由于闰月也是古来有之的,所以在过去也会出现九月立冬的时候,那么古人便将这样的情况定为月尾立冬,根据民谚来看,今年的冬天可能会是“冷冬”,而且到了立春以后,寒冷空气依然会继续活动,使得温度保持偏低的水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倒春寒”。所以不仅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暖,也要重视农作物的防冻准备。

民谚流传至今,有着其中的道理,这是古人的经验。不过时至今日,我们要以变化的眼光来看待气候。平日里更要多关注天气变化以及气象报告,以此作为我们生活的指导。当然无论冷冬还是暖冬,冬天都是低温而漫长的,所以在立冬时节,我们也要抓紧时间,备好冬衣,囤够食材,这样在过冬时才更加得心应手。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