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涪陵高铁五峰站站位方案研究

0 引言

虽然关于铁路站位设置的研究较多,但针对岩溶区高速铁路站位设置的研究较少。为此,以宜昌—涪陵高铁(简称宜涪高铁)五峰站为例,运用由宏观至局部,再针对性优化的比选方法,多目标、多层次对岩溶区铁路线、站位方案的设置进行研究。

1 项目概况

1. 1 工程背景

宜涪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 ” 主骨架之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宜昌—五峰段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线路东起宜昌市伍家岗区,向西南经宜昌市点军区、长阳县、宜都市,终至五峰县。线路长度 61.6 km,设计速度 350 km/h。本段东与在建沪渝蓉高铁武汉—宜昌段贯通,北与在建宜昌—郑万高铁联络线连通。

1. 2 自然条件特征

研究区域位于构造溶蚀、剥蚀中低山区,位于武陵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区内溶蚀地貌明显,尤其是长阳—五峰段“ 喀斯特 ”岩溶地貌分布范围广,溶洞、溶沟、暗河、峰丛、落水洞、天坑、溶丘和洼地等岩溶个体形态十分发育。

2 影响因素

2. 1 沿线经济据点

宜昌—五峰段途经的主要经济据点有宜昌市下辖的伍家岗区、点军区、长阳县、宜都市和五峰县。其中五峰县县城位于渔洋关镇,为五峰县新城区,是五峰县城镇建设的核心地带。五峰站站位的选择要尽可能近城区,与既有交通相衔接,方便乘客出行。

2. 2 设站条件

五峰站为三等客运站,采用 2 台夹 4 线站型,设到发线 4 条(含正线 2 条),到发线有效长度 650 m。站房同侧右设综合维修工区 1 处。该站规模较大,车站布置应因地制宜,减小车站工程。

2. 3 地质条件

研究区域主要的不良地质为岩溶及岩溶水。该区域地处我国暗河最密集发育带之一的鄂渝湘交界带,历经多期演变,形成了多层岩溶与岩溶水系统,暗河管道成熟且流量大、分布广,其中以管道流为主要特征的强烈岩溶与岩溶水控制线路、站位方案选择。

2. 4 环境敏感区域

研究区域内分布的环境敏感因素主要有柴埠溪自然保护小区、渔洋关大鲵自然保护小区、湖北五峰森林公园。

2. 5 矿区分布

研究区内二叠系为含煤地层,分布于马鞍山、落雁山一带,历经多年开采形成采空区, 目前煤矿多关闭,采空区存在塌陷变形风险。

2. 6 桥位选择

柴埠溪大峡谷总体呈现中部宽缓,两端狭窄的地形特征,两岸地形陡峭,危岩落石发育,线路在出五峰站后跨越柴埠溪大峡谷,柴埠溪特大桥为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

3 站位方案

3. 1 宏观站位方案

首先结合经济据点分布、设站条件、地质条件、环境敏感因素、矿区分布等控制性因素,研究了郭家冲设站方案、桥沟设站方案和柴埠溪西侧设站方案 3 个宏观站位方案。宏观站位方案示意见图 1 。

图1 宏观站位方案示意图

3. 1. 1 方案说明

( 1 )郭家冲设站方案(方案 Ⅰ)。线路起自长阳隧道,于五峰县渔洋关镇郭家冲设五峰站,出站后上跨柴埠溪后至比较终点。线路长度 50.181 km,隧道长 38.492 km,桥梁长 6 .721 km,桥隧比 90 . 10%。

(2)桥沟设站方案(方案 Ⅱ)。线路起自长阳隧道,于五峰县渔洋关镇桥沟设五峰站,出站后上跨柴埠溪后至比较终点。线路长度 47.779 km,隧道长 40.090 km,桥梁长 3 .806 km,桥隧比 91 . 87%。

(3)柴埠溪西侧设站方案(方案Ⅲ)。线路起自长阳隧道,出洞上跨柴埠溪后,于柴埠溪西侧五峰县渔洋关镇穿心店村设五峰站,出站后向西南至比较终点。线路长49 .920 km,隧道长38 .292 km,桥梁长6 .689 km,桥隧比90 . 11%。

3. 1. 2 方案主要工程数量及投资对比

3 个方案主要工程数量及投资对比见表 1 。

表 1 3 个方案主要工程数量及投资对比

3. 1. 3 方案优缺点分析

3 个方案优缺点分析见表 2。

表 2 3 个方案优缺点分析

3. 1. 4 推荐意见

综上分析,桥沟设站方案地质条件最差,施工和运营风险最大,不予采用。柴埠溪西侧设站方案站位条件较好,地质条件最优,工程投资较省,对环境敏感区影响小,但不符合地方意见。郭家冲设站方案站位和地质条件均较好,符合地方意见,予以推荐。

3. 2 局部站位方案

宏观站位方案确定后,结合柴埠溪特大桥桥位、地质条件等因素,在郭家冲设站方案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郭家冲设站-柴埠溪上游桥位和郭家冲西移设站 -柴埠溪下游桥位方案共 2 个方案。局部站位方案示意见图 2。

图2 局部站位方案示意图

3. 2. 1 方案说明

( 1 )郭家冲设站-柴埠溪上游桥位方案。线路起自长阳隧道,于五峰县渔洋关镇郭家冲设五峰站,出站后采用主跨 680 m 斜拉桥上跨柴埠溪大峡谷后至比较终点。比较范围线路长度 15.154 km,桥梁长 4 .598 km,隧道长 11.593 km,桥隧比 76 .49%。

(2)郭家冲西移设站-柴埠溪下游桥位方案。线路起自长阳隧道,于五峰县渔洋关镇郭家冲设五峰站,出站后采用主跨 420 m 上承式拱桥上跨柴埠溪大峡谷后至比较终点。比较范围线路长度 14.653 km,桥梁长 2.184 km,隧道长 11.979 km,桥隧比 81 .75%。

3. 2. 2 方案主要工程数量及投资对比

2 个方案主要工程数量及投资对比见表 3。

表 3 2 个方案主要工程数量及投资对比

3. 2. 3 方案优缺点

( 1 )设站条件。郭家冲设站方案车站布置于半山腰地段,整体排水条件好;土石方工程以半填半挖为主,填挖平衡且工程量相对较小;站房朝南设置,面向城区方向,利于城市规划发展。该方案车站纵断面示意见图3。

图3 郭家冲设站方案车站纵断面示意图

郭家冲西移设站方案车站站位横穿洼地,整体排水条件差;站坪区域以填方为主,填高约为 20 m,填方工程量大;由于车站南侧临靠高山,高差约 100 m,考虑车站工程条件,站房朝北设置,远离城区,不利于城市规划发展。该方案车站纵断面示意见图 4。

图4 郭家冲西移设站方案车站纵断面示意图

(2)柴埠溪桥位。柴埠溪上游桥位方案采用主跨680 m 斜拉桥方案跨越柴埠溪大峡谷(见图 5);柴埠溪下游桥位方案采用主跨 420 m 上承式拱桥跨越柴埠溪大峡谷(见图 6)。

图5 主跨680 m斜拉桥立面

图6 主跨420 m上承式拱桥立面

采用主跨 680 m 斜拉桥方案主桥大、小里程索塔位置地形均较缓,立墩条件好;采用主跨 420 m 上承式拱桥方案主桥大、小里程立墩条件差。

(3)工程地质条件。上游桥位方案跨越峡谷区,主墩位于山顶,峡谷两侧岩体较为稳定,无危岩落石风险,地质条件好。

下游桥位方案桥址区岸坡整体较稳定,但该方案宜昌岸线路上方坡体高度约 70 m,局部为陡崖,危岩落石风险高,工程处理难度大。

3. 2. 4 推荐意见

综上所述,郭家冲设站-柴埠溪上游桥位方案虽线路长度长,柴埠溪大桥主跨规模大,工程投资高,但该方案桥位条件好,安全风险低,予以推荐。

3. 3 站位方案优化

郭家冲设站方案站前进站端存在深挖方路基,最大挖方 37 .25 m,为减少进站端深挖方路基,对五峰站站位进行优化。研究了平面不动仅调整纵断面的抬高车站标高方案和车站站位微调、靠近千丈坑的近天坑方案。

千丈坑为五峰站进站端前喀斯特地貌特有的地貌景观,为天坑漏斗,坑顶和坑底最大高差 140 m,为地下暗河汇集处,溶水风险高。方案平面示意见图 7。

图7 方案平面示意图

3. 3. 1 方案说明

( 1 )远天坑方案。远天坑 3 个方案纵断面示意见图 8 。

图8 远天坑3个方案纵断面示意图

① 原标高方案。线路自比较起点引出向南,出长阳隧道后,向西南,距千丈坑 250 m,于五峰县郭家冲设五峰站至比较终点。比较段落新建线路长度 23.4 km,隧道长 16 km,桥梁长 3.99 km,桥隧比 85.4%,车站标高 562.389 m,深路堑最大挖方深度为 37 .25 m。

②抬高 2 .95 m 方案。该方案线路面及车站布置与原标高方案一致,车站标高为 565 .339 m,较原标高方案车站标高原位抬高 2 .95 m。该方案站内最大路堤填高约 23 m,与临近在建荆宜高铁宜昌北站工况基本相同,需采用桩板结构控制沉降。比较段落新建线路长度 23.4 km,隧道长 16 km,桥梁长 4 .02 km,桥隧比 85.56%,车站标高 565 .339 m,深路堑最大挖方深度为 34 .3 m。

③抬高 4 .95 m 方案。该方案线路平面及车站布置与原标高方案一致,车站标高为 567 .339 m,较原标高方案车站标高原位抬高 4 .95 m。该方案站内最大路堤填高约 25 m,较在建荆宜高铁宜昌北站更高,临近区域范围内高铁项目没有类似实施先例,需采用桩板结构控制沉降,路基工后沉降控制难度更大。比较段落新建线路长度 23.4 km,隧道长 16 km,桥梁长 4 .02 km,桥隧比 85.56%,车站标高 567 .339 m,深路堑最大挖方深度为 32 .3 m。

(2)近天坑方案。该方案距千丈坑 120 m,比较段落新建线路长度 23 .555 km,隧道长 16.33 km,桥梁长 3.65 km,桥隧比 84 . 83%。该方案五峰站以原标高方案张家包大桥为原点,顺时针旋转 2.64°,车站标高 560.691 m,深路堑最大挖方深度为 17.3 m,站内路堤最大填高 25 m。近天坑方案纵断面示意见图 9。

图9 近天坑方案纵断面示意图

3. 3. 2 远、近天坑方案主要工程数量及投资对比 

远、近天坑方案主要工程数量及投资对比见表4。

表4 远、近天坑方案主要工程数量及投资对比

远、近天坑方案土方工程量见表5。

表5 远、近天坑方案土方工程量

3. 3. 3 远、近天坑方案优缺点分析 

远、近天坑方案优缺点分析见表6。

表6 远、近天坑方案优缺点分析

3. 3. 4 推荐意见 

综上所述,原标高方案线路结合有利地形,陡坡挂线长度短,且线路远离岩溶槽谷,车站填挖较平衡,工程地质条件和五峰站条件好,线路最短,工程投资最省,予以推荐。

4 结论

(1)宜涪高铁线路出长阳隧道后,于五峰县渔阳关镇郭家冲设五峰站,出站后走行于柴埠溪上游,以斜拉桥形式跨越柴埠溪大峡谷。该方案五峰站站位和工程地质条件好,施工和运营风险小,工程投资省,可实施性强,予以推荐。

(2)复杂山区高速铁路线、站位方案的选择应遵循安全选线、地质选线、环保选线、规划选线、功能选线、经济选线原则,统筹考虑地质条件、环境敏感区域、经济据点、设站条件、相关工程情况、施工及运营风险等因素,多方位、多层次比选,最终确定合理的线、站位方案。

(3) 铁路通过岩溶区应绕避或以大交角通过岩溶发育地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带、岩溶水富集区及排泄带;在越岭地区,线路宜选择在地下分水岭附近;线路高程宜在垂直渗流带中,避免穿越水平径流带及深部缓流带,无法避免的隧道段落,宜采用“人”字坡通过。

(4) 在复杂山区高速铁路站位比选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线路走向及站位选择的因素,采用由宏观至局部、最后针对性优化比选的方法。


本文转自《中国铁路》——宜昌—涪陵高铁五峰站站位方案研究,作者:张哲, 夏佩林;仅用于学习分享,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0

标签:科技   涪陵   宜昌   方案   站站   站位   标高   线路   岩溶   车站   条件   纵断面   隧道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