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派爷 电影派
2025年08月22日 22:22 上海
关 注 电 影 派,和 片 荒 说 拜 拜
电影派
Vol.4289
好消息!
中式恐怖的风终于吹到了国产剧里。
好几场戏让人惊叹。
比如,有一蝠妖在奔逃中翻转身子,轻盈、飘逸,又透露着阴森氛围。
再比如,黑夜里,有影子慢慢聚拢成人形,唯有两粒眼睛闪烁着荧光。
华丽,且诡异。
有看头?
坏消息!
兴冲冲点进去,又悻悻然退出来。
这剧啊,既好看又不好看啊!
究竟是咋回事?
今天就来给它断断。
《子夜归》
《子夜归》是一部相当可惜的剧,它的优缺点都异常明显。
从创作角度而言,该剧花了很大的力气,但却使错了劲儿。
它好看的地方都是外在的,比如服化道、摄影,以及更宽泛的氛围营造,这些都可圈可点;然而,它的情节建构与人物塑造又是平庸的,这也很容易让人发出“美则美矣”的感叹。
再往细处诊断,这部剧跟《锦月如歌》等古装剧类似,都被“古偶”的创作方向给扯了后腿。
《子夜归》改编自改编自扶华的小说《梅夫人宠夫日常》,融合了奇幻、志怪、探案、言情等多种元素。
该剧有个核心设定,在长安有个诡异的存在,名叫妖市,这里由猫公、蛇公掌管着妖与人之间的秩序,她们联合副手收服潜入人间作乱的妖怪,并提防着宿敌——常羲宫天师。
常羲宫天师帮助朝廷建立玄鉴司,查妖、除妖,但可惜势力式微,受人鄙夷。
听起来,有没有联想起什么?
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外星人》系列电影,或是网剧《动物管理局》。
总之,该剧就是围绕着这个设定来展开故事的。
先说好看的部分。
《子夜归》的服化道非常精致,而且也能根据不同人物形象做出区隔。
在置景方面,诸如长安妖市这样的重要空间,做得既繁华瑰丽,又鬼气森森,是平行于锦绣长安城的所在。
并且,它的摄影是相当考究的。
无论是构图、光影,还是氛围营造,不仅好看,而且具有不俗的审美趣味,即便是放在注重“装修效果”的全部国产古装剧维度考量,它都是独树一帜的。
比如这个框中框构图。
呈现了影妖被迫害时的凄厉,还有美感。
再比如这个纵深构图。
不仅呈现了中式美学的韵味,还让猫公蛇公和其助手与妖市四门的四位长老的对话增添了张力。
在人设层面,《子夜归》这部剧也做出了一些新意,尤其是“女宠男”的反差设计。
故事里,女主武祯(田曦薇 饰)出身尊贵,明面上,她是豫国公府的二小姐,也是皇后的妹妹,平时树立的是风流纨绔的形象。
暗里,她是猫公,是妖市的管理者。
男主梅逐雨(许凯 饰)地位稍逊一些,他是梅贵妃的侄子,梅家旁枝,在世人瞧不上的玄鉴司任职,有降妖伏魔的术法。
在这部剧里,两人大概是是女A男O的设置。
举个例子。
梅逐雨因为职位和低调个性,常常被人排挤调侃,每当此时,都是女主站出来为他解围,给予保护。
时常动心的也是男主,反而,女主常常还会主动撩拨他,甚至是利用他。
相比于《锦月如歌》那种“女主即便再怎么英姿飒爽,遇到男主立即柔弱需要保护”的俗套,《子夜归》的人物关系是较为清新的,算是在同类型作品中做出了差异。
好了,下面就要聊到缺点了。
《子夜归》这个题材挺容易做出彩的,尤其是志怪部分,这种故事天然具备悬疑感和惊悚感。
但很遗憾,该剧在这部分写得相当潦草。
比如第一个单元。
城内接连出现妖怪袭人事件,共同点是,受害者身上都有不少金子。
于是,猫公武祯就趁着生辰宴广邀各位贵女才郎,想来参加的人必须穿金戴银,为的就是引君入瓮。
非常容易,武祯逮到了嫌疑人。
但,眼前的这位蝠妖声称自己并非凶手,他先是说明了凶手可能是他的伴侣,后又交代了自己跟伴侣是耳坠所化,而母蝠妖之所以偷金伤人皆是因为寻夫心切。
武祯又根据简单的线索,轻而易举地找到了母蝠妖,并仔细教化他们两个从善如流。
故事就此终结了。
整个探案过程毫无难度,毫无波折。
第二个单元也是如此。
该剧煞有介事地提出了“影妖”的概念,并打造了中式惊悚氛围。
寻妖?
只是顺便。
降妖?
随手一挥。
是的,就是如此随意。
最多,在这里带出了“不化骨”的设定,它能引发妖变,这也算是全剧故事的麦格芬了。
这一次,是蛇公化解了影妖云倚的怨念。
云倚为何出动吓人?
她是为了寻找渣男谢娄柏复仇。
曾经,云倚以才情美貌在长安伎馆而闻名,谢娄柏使了美男计,让云倚对他动心,转而将她耗尽心血著成的诗作据为己有,出了诗集,成就了才子的声望。
云倚想讨个说法,谢娄柏以她出身烟花之地大肆羞辱。
你不过是个
不知名姓的青楼女子罢了
云倚不堪其辱,悲愤之下无奈自杀,又因不化骨的威力而妖变。
经过蛇公与猫公劝导,云倚同意不杀谢娄柏,让他身败名裂,落得个社会性死亡的结果。
说起来,第二个故事是有现实指涉意义的——它讽刺了古往今来的“文字小偷”,以情感之名欺骗,再侵吞对方创作成果,为自己打造名誉。
但很可惜,这部剧仅仅是透过角色之口将经历以大纲的方式念诵了出来,它缺乏一个好故事该有的起承转合以及对人性之恶的深入挖掘。
换一个说法就是,拍什么很重要,怎么拍更重要。
这也是《子夜归》最大的问题:制作华美精致,剧本干瘪空洞。
那么,这部剧把精力放在哪了呢?
——两位主角(演员)身上。
回顾故事就能发现,在该剧里,人物美感与CP感,优先级第一,其余元素都没那么重要。
比如,在第一个单元中,武祯邀请长安城内贵女才郎,梅逐雨被梅四邀请入场,工具人谢娄柏不断调侃梅逐雨,甚至让手下当众羞辱他……
这一切都只是铺垫。
为的就是让女主武祯的出场明媚飒爽一些,并打造“美救英雄”以及男主对女主一见钟情的沦陷场面。
剧中的很多情节,其实不是为了打造悬疑线,更像是在服务于爱情线。
例子太多了。
因为探案,武祯来到玄鉴司查询妖怪的资料。
她先是贴脸撩拨。
再是为了掩藏真实目的而主动投怀送抱。
后面还有一些情节,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撒糖。
工具人谢大才子又来找茬,以极为下流的语言让梅逐雨难堪。
武祯再次及时“护花”,从楼上泼水下来,并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
总之,有机会必须撒糖,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撒糖。
两人只要有对手戏,那必须大肆渲染。
一般都是“女上男下”的站位,符合两人在情感上的地位。
四目相对是常规操作。
有时还会使用“抽帧”这样的文艺片手法,制造影影幢幢的朦胧美。
而且,最好要怼脸拍特写。
其实,拍特写很考验演员的表演实力。
如果演员的眼神里没有丰富的内容,只会引发演技的质疑。
追这部剧时派爷有个奇怪的感受——
似乎,“把演员拍美”才是这部剧的终极目标。
可,美是美了。
故事和人物给丢了啊。
事实上,有很多方式可以把《子夜归》拍好看。
一种是情节向。
类似于《动物管理局》,把悬疑线做扎实了,再把故事的底写得耐人寻味一些。
另一种是动作向。
类似于《我和僵尸有个约会》,让降妖的场面更有设计感,更有观赏性。
观众讨厌的不是情感线,真正厌弃的是一部剧只有情感线,还是俗套浅薄的那种。
没有好故事打底,撒上再多的糖,都没有滋味。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