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将商业航天列为未来产业的“一号工程”

人民网成都7月8日电 (朱虹、实习生王雨欣)今日,在“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西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杨川介绍了西昌作为中国航天城未来的发展布局。

杨川说,西昌将商业航天列为未来产业的“一号工程”,发展商业航天具备“近、多、长”三大核心优势。“近”是指离组建55年的西昌卫生发射中心近,该中心在国内发射次数最多、对外开放最早、发射轨道最高,是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为西昌发展商业航天提供独一份优势。“多”体现在资源富集,地处攀西裂谷成矿带,坐拥钢铁、钒钛、稀土等航天制造业关键矿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特别是提炼钛所需的重要矿物原料金红石储量居亚洲第一。“长”指产业链长,西昌聚集了钒钛稀土产业集群,且具备强大研发实力,有利于发展宇航级钒钛金属新材料。西昌在发展商业航天产业上占天时、得地利、拥人和。

据悉,《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明确以成都都市圈、凉山州为双核引领,构建协同的发展格局,赋予西昌“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打造商业航天聚集区”的战略定位,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西昌航天高端智造产业园规划面积5200亩,当前已完成整体规划编制,产业落地成果显著。深圳魔方卫星落地建设卫星工厂完成建设进度70%,预计年底前实现首颗卫星下线;陆海空间“西昌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等项目已投入试运营;星河动力“星箭一体交付中心”、地卫二和中科宇航火箭卫星项目加速推进,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未来,西昌将全力构建“航天特材—星箭制造—发射服务—空天信息—航天文旅”全产业链生态圈。一方面将精准聚靶向引进科研与生产并重的领军企业,发展卫星、火箭及组件制造、卫星应用服务等核心产业;同步推进清华大学暗物质实验室、天府邛海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实现火箭卫星原位制造,打造火箭制造到发射“一小时交通配套圈”。另一方面,挖掘航天科普、航天文创等资源,培育太空生物制药、太空育种等航天新业态。力争到2026年,航天港初具规模,航天制造、总装测试能力初步形成,初具发射能力;到2030年,形成千颗星的年发射能力和千亿元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同时,还将用好西昌发展低空经济的有利条件,推进深空(航天)低空融合发展,进一步丰富商业航天业态,增强西昌商业航天产业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0

标签:科技   西昌   航天   未来   产业   商业   工程   火箭   低空   成都   稀土   优势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