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甘肃网11月26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11月26日,记者从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决胜收官‘十四五’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工信厅专场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期间,甘肃省工信厅深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五大关键举措破解技术瓶颈、激活产业动能,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芯”,涌现出一批具有甘肃特色的创新成果,产业链韧性与竞争力显著提升。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凸显,成为技术突破“主力军”。2024年,甘肃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支出比重达56.47%,超半数研发投入由企业主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1.9%开展研发活动,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61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14.4%。从经费投入到成果转化,企业创新全链条能力稳步提升,成为衔接科技与产业的核心纽带。

多层次产业创新体系搭建“桥梁”,畅通产学研用协同通道。全省搭建“工链智创”平台,吸引728家企业与科研单位入驻,发布746项产业创新成果;累计建成近600个技术创新平台,包括4家工信部制造业中试平台、2家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以及9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6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形成“科研单位+企业+平台”的创新网络,为关键技术研发提供源头支撑。
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难题,彰显“甘肃制造”硬实力。通过“揭榜挂帅”机制集聚创新资源,重点领域技术突破不断:酒钢集团与兰石集团联合试制的N08810高温耐蚀合金钢板,破解新能源光伏多晶硅冷氢化反应器材料瓶颈;金川集团实现0.05mm超薄“手撕镍”产业化,攻克高端半导体芯片用超高纯镍钴铜材料国外封锁,成功实现国产替代,为产业链安全筑牢技术屏障。
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崛起,培育工业发展“新引擎”。在未来产业领域,甘肃创新成果频出:省科学院研发的生物医用磁性纳米材料,性能优于进口产品;兰州大学天然缪子成像技术入选未来产业创新优秀案例;中核404氦-3计数管投入市场,中电万维神农大模型推进产业化,蓝箭航天重载可回收火箭完成10公里试验,人工智能、同位素、氢能、商业航天等领域逐步形成特色产业优势。

绿色技术创新赋能低碳转型,擦亮工业发展“生态底色”。以技术创新推动工业绿色升级,多项成果获国家认可:河海新能源(兰州)有限公司的余热高效利用技术入选国家级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目录;兰州新融环境的环境治理装备获评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中国铝业连城分公司、兰州铝业凭借能效提升实践,跻身2025年电解铝行业能效“领跑者”,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十四五”期间,甘肃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抓手,既破解传统产业升级难题,又培育未来产业新动能,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创新发展之路,为后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更新时间:2025-11-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