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现炒”钱,做“预制”的活?做工业化生意,又怪顾客不懂行!

中国的消费者并不是拒绝预制菜,而是受不了“挂羊头卖狗肉”的那一套。

你收的是“现炒热菜”的钱,干的是“工业流水线”的活,再一被质疑就开始搞什么“消费者不懂行”“工业化更卫生”的科普式说教。

这种话术,餐饮老板自己都讲不下去,更别提食客能信了。

他们为什么还要反复说?因为怕,怕真说了没人买账。

因为难,难在预制说得出口但烟火气装不出来。

因为乱,乱在这个行业标准化程度低、供应链复杂、上下游全靠“信”。

这不是预制菜的问题,是骗感知的问题

一、“烟火气”这件事

中餐在中国老百姓心中除了“吃饱”之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文化锚点就是锅气、现炒、人情味。这是“妈妈的味道”“家的滋味”,哪怕穷点,也要吃得像回事。

哪怕你装个“明厨亮灶”,后厨厨师披风戴帽头顶大风扇,只要锅里的油冒着烟汤里泡着骨头,那就是“真现做”。

如今动不动来一套冷冻食材+高功率电炉灶,一盘宫保鸡丁能提前两个月封装好,只等现在撕袋加热出锅。

别人嘴上说没意见,心里觉得自己是不是花了锅气的钱吃了个“微波炉套餐”?

关键这还不是小众现象。

2023年中国预制菜B端与C端比例高达8:2,其中多数集中在团餐、外卖领域。这数据合理吗?合理。但在菜市场扫一圈回来,问题就大了。预制本来是成本优化的必要路径,却往往成为营销里的“不可说”。

其实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必须现炒”,而是“吃得明白”。

二、老板们的误区

这波争议的根源,不在于“你用不用预制”,而在于“你说没用却用了”。

你一边在牌子上写“现炒现做”,“匠心老汤”,“妈妈味道”,“陕西大厨蛋炒饭限量锅气”,转头后厨里火没开,袋就撕半打了,关键还不承认,还要科普一堆工业化流程优秀。

消费者不是不懂,而是听你这么讲,只觉得你想避重就轻。

卡夫亨氏、雀巢、美赞臣这些巨头在世界占多少市场,它们不靠营销,是靠透明流程背书、全链追溯。冷冻鱼、超保质期调理包、代工小作坊、城乡结合部代料工厂,你说能跟那一套比吗?

而麦当劳、肯德基长期以来形成的信任,并不是因为它们“现做”,而是在于统一流程与品质可视。没人怀疑麦辣鸡腿堡是“预制的”,但也没人觉得吃它“亏”了,因为你从价格到口味都能预期。

中式餐饮这边:工业化做了,价格却是“人手大厨级”,味道却和路边店差不多,要么就是“酸菜鱼”卖158还让你办会员。那换成你,你愿意买单吗?

三、预制菜发展得不是太快,而是问题出得太快。

别总一张嘴就说消费者“矫情”“不懂标准化的重要性”,,这个行业的自律水平确实没跟上扩张速度。

餐饮行业集中度太低,消费者认知断层太大

2023年C端餐饮收入同比仅增1.1%,限额以上企业反而同比-0.3%,这说明中高端餐饮正在遭遇逆风。

消费者在“理性回归”,什么“吃的艺术”、“精致生活”,都正在被质疑。尤其当他们刷抖音看到某连锁餐厅后厨满是料理包、污水横流、加热即食。那一瞬间的负面情绪,是你十年品牌都换不回来的。

而预制菜行业没有统一标识、没有阳光标准、没有预警机制,就好比电子产品不贴能效标签一样,各卖各的,消费者买得莫名其妙。

不是说中餐不该预制,而是该明明白白地预制

中国的餐饮正在陷入“权衡地狱”

消费者不是处处都挑的刁民,他们只是被现实绕弯绕怕了。去夫妻店?油烟多、不卫生、结账只收现金。去商场连锁?吃的没味儿、贵得有些刺眼。叫外卖?一开袋全是能“盲拆”的调理包。
自己做饭?晚下班,对不起,三天做一顿还能享受,天天自己做?那是惩罚。

所以预制菜不是不行,是要做到让人安心。你可以效率优先,但别再装那口“新鲜现炒”的烟火气了。

当下的消费者,对“便宜又快”的品牌容忍度非常高。外卖平台拼命补贴,酒水赛道卖人设、咖啡拼品牌,人们对情绪价值买单远高于实用价值。而实用价值领域,要么足够实惠,要么足够信任。

你做不到这两头,夹在中间,自然要挨打。

四、中餐标准化之路还有得熬,但别指望消费者等你

中餐的复杂性,来自其“非标化”本质。一道鱼香肉丝,各地做法全不一样,千店千味是这门生意的魅力,也是要命的难点。

未来,中餐依然会朝着工业化、标准化不断发展,尤其是火锅、汤类、面点等容易标准化的品类。但炒菜赛道,想完全工业化,还差几道雷要过:首先是大众对“预制等于低质”的认知屏障。再来是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品牌溯源能力。更要解决的是行业缺乏龙头来统一规则与形象

这事,靠网红营销解决不了,得靠真刀实枪地打造品牌信任。一个“明码标注,不遮掩”的公开机制,比任何包装故事都更管用。

五、我们要的不是拒绝工业化,而是坚守底线

中国餐饮想走出去,就必须接受透明与高效的挑战。老外不是不喜欢中餐,是不喜欢“说不清、道不明”的那一套。

锅气、品牌、信任、流程不是互相冲突,而是可以并存。

降本、提效、工业化、现炒互动也不是两极对立,而是体系选择。

中国餐饮如果想迈向麦当劳、星巴克级别的全球品牌,就得学会怎样统一供应链,又不失烟火气。

不是你用不用预制菜,而是你敢不敢对消费者交底。

这不是一场关于吃的战争,而是一场生活方式的共识革命。是在快与慢、贵与便宜、标准与自由之间,找到一个不被背叛的平衡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美食   懂行   顾客   生意   消费者   中餐   餐饮   品牌   中国   大厨   烟火   流程   麦当劳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