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在准备持久战,越来越多国家的钱,源源不断流向中国!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央视新闻】【中国财经】(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忍冬

编辑|忍冬

迈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

而中国,也从未像西方想象的那么简单,本着制造业大国的目标,中国已悄然布局多个领域。

过去的人们一提起“中国制造”,想的就是义乌的小商品。

但恐怕以后,“中国制造”的代言词不仅仅是小商品,还有着一个“巨无霸”。

《华尔街日报》更是夸张地指出:“中国在深耕这个行业打持久战,越来越多国家的钱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究竟是什么产业,让美国人如此忌惮?

01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

说起造船业,在中国绝对可以称得上源远流长。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便凭借着独木舟和竹筏,勇敢地驶向海洋。

而后秦汉时期大规模船队的组建,到唐宋时期造船技术的成熟和数量的激增。

最后到了明朝,郑和宝船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

曾经古代航海业的辉煌,都随着清朝的消亡,被现代铁甲战舰而取代。

到如今,改革开放四十余载,曾经被遗落的造船业,也正在重新走向新的辉煌。

自2009年起,中国造船业已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无论是造船完工量,还是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都是稳健增长。

在去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更是足足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55.7%,新界订单量占比高达74.1%,手持订单量占比也在63.1%。

这三大关键指标的变化,足以展现我国造船业在世界工业中的地位。

这也正是美国人所担心的,中国的造船业,如今正如同一头“现金母牛”,源源不断地汇聚全世界的钱,让中国有着打持久战的底气。

放眼全球范围内,世界上主要的造船玩家有韩国、日本、中国、欧盟等。

曾经,韩国在造船业一度长期占据着世界第一的份额,别看国家小,但在造船上韩国工业十分发达。

就在去年的1-3月,韩国和日本分别以造船完工量23.3%和1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第三。

中日韩三国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然变为日韩加起来都不如中国。

日本《产经新闻》2024年5月14日更是直接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230倍以上”》,顾名思义,称如今的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30倍以上”。

这样的中国造船业,你能想的到吗?

02辉煌的背后

如今的中国造船业,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50年前,中国的造船业还是个被日韩看不起的存在。

曾经一次中国邀请日本专家团到中国参观造船厂,日本专家看过我们的机器设备和生产工艺后,直接就放话说“没想到这么大的中国,造船水平却至少落后世界25年”。

诚然,或许日本专家的话还要带有些含蓄,毕竟曾经的来时路走的太艰难了。

新中国刚成立时,家底实在是太薄了。

全中国的造船厂也就只有20家左右,年造船总量刚刚1万吨,还不及欧美日韩这些国家的一艘远洋万吨货轮大。

想要造好船,一是要有现代化的造船技术,二是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三就是要有优秀的造船工人。

这三点,新中国哪一点都不具备。

我们深知中外造船差距的“巨大鸿沟”,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

1953年,中国斥巨资与苏联签订了海军订货协定,以“转让制造”的方式引进了苏联军用舰艇制造技术。

在苏联的援助下,我们对江南、武昌、求新这些造船老厂进行技术改造,建立了船用柴油机、仪器仪表、水声设备等现代化设备工厂。

船舶科学研究所、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等一批现代化造船科研院校就是这时候所设立的。

初期的技术和人才,我们好不容易凑齐了。

但苏联终究是靠不住的,中苏关系交恶后,留给中国的唯有自力更生一条路。

这其中,还少不了许多爱国港商的支持。

“世界船王”包玉刚、包玉星兄弟俩旗下有着2000多万吨规模的船队,比很多国家拥有的船舶总吨位都要大。

就是这样的爱国港商,愿意将原本计划在日本建造的两艘2.7万吨的散货船,转交给了国内的船厂生产。

就是这两艘分别被命名为“长城号”和“远望号”的散货船,开启了中国造船的出口历程。

从散货船到化学品船、大型集装箱船,乃至如今的航母、大型邮轮,这些通通中国都可以建造。

如今,全球主要18种船型中,中国接单量占据世界第一的便有12种。

03发达的造船业代表着什么?

或许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造船造的好吗?这又能代表什么?

殊不知,造船业可谓是工业的集大成者,一个造船业便会带动上下游钢铁、机械、电子、化工几十个产业的发展。

2024年,我国船用钢材的消耗量便达到了1400多吨,直接就是钢铁产业的一记“强心针”。

科技层面上来看,造船业发达代表着一个国家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强大的创新能力。

造船业是涵盖材料科学、动力学、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综合产业,“一船起、万物生”这句话用来形容它一点也不夸张。

也正是有了一个强大的造船业作为基础,我国的海军军舰建设才能如此顺利,055大驱、山东号、福建舰,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我国造船业实力的彰显。

更为重要的是,正如美国媒体所言,造船业也正是中国打持久战的准备。

截至2024年11月,中国船舶工业的利润总额便达到了惊人的471.8亿元。

未来随着中国船舶在国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更多高性价比船只将会出口到亚洲、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到时候船舶出口的外汇收入,也将进一步带动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信源:

  1. 中国造船业连续15年全球第一,2025年继续“火热”!高附加值船舶交付不断——央视新闻

2、2024年中国造船业数据出炉 三大指标连续15年世界第一——中国财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财经   中国   持久战   流向   造船业   日本   苏联   美国   全球   信源   船舶   韩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