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泗水 抗战记忆 · 1937年

开栏语

在沂蒙革命老区的版图上,泗水以泗河为血脉,南接鲁南烽火,北连鲁中战旗,成为两大抗日根据地的战略纽带。泗水党组织带领全县人民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抗日武装,成立抗日救国群众团体,创建、发展和巩固抗日游击根据地,将星火燎原的红色基因深深镌刻在泗河两岸。面对侵略者的铁蹄,泗水儿女威武不屈,他们以山为屏,以河为障,用土枪大刀构筑钢铁城。据不完全统计,泗水军民主动出击和配合主力部队与敌作战300多次,拔除日伪据点百余座。

为深入践行“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的崇高使命,“泗水融媒”公众号从今日起正式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之“红色泗水 抗战记忆” 专栏。我们将以此为契机,重返历史现场,钩沉岁月细节,通过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故事,系统追溯从1931年至1945年,在这片英雄土地上,可歌可泣的抗日斗争历程。

铭记,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愿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独特的“泗水印记”,让先烈们的英雄事迹照亮未来,激励新一代泗水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前进。

1937年

5月曹宇光从曲阜二师回到家乡柘沟

发展张林夫、刘海岩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曹宇光不断把革命书报从曲师寄到柘沟,通过 “读书会”进行党的宣传教育和团结组织广大革命青年的工作。

曲阜二师礼堂(旧照)及工字教学楼,中共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支部创建于此

7月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

7日夜,日本侵略军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8月柘沟“抗敌后援会”成立

根据党的指示,张林夫、刘海岩联络“读书会”的积极分子孙庆震、孙庆云、夏风、朱玉章、朱玉才等,并吸收各村各校负责人参加,成立四区“抗敌后援会”。他们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创办《抗敌快报》,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前方将士抗击日军的消息等印在快报上,在各村各校、集市宣讲。

山东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爱国学生走上街头宣传抗日

9月周蓝田等到泗水开展抗日活动

曲阜二师学生周蓝田、管戈、曹宇光等,因发动学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被学校开除。他们响应党“脱下长衫到农村去,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的号召,回到泗水并确定了丑村、柘沟两个工作点,公开而广泛地进行抗日宣传;秘密地、积极地发展党员、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以此作为发动武装的领导和基础;物色重点人物开展统战工作。乔海秋、钱杰东也分别于11月底、12月底回到泗水,并带回《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游击战争手册》等学习材料。

9月中共柘沟支部建立

27日,曹宇光、刘海岩、张林夫等3人,在柘沟镇东河崖开会,建立了中共柘沟支部,分别任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该支部隶属鲁中工委领导。这是泗水县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接着他们发展刘庆鑫(刘明)、孙庆震加入中国共产党。该支部以柘沟为中心,先后在东马庄、岔河、赵家庄、孙家庄、郭家庄等20多个村庄秘密培养党的发展对象,并逐步深入到曲阜县车家庄、董家庄及宁阳县的东庄等地,通过同学、亲友关系从事党的活动。

10月泗北人民抗日自卫团成立

10月,孙汉卿来泗水县指导工作,在丑村周蓝田家中召集周蓝田、管戈、曹宇光、张林夫、刘海岩等党员开会,决定:周蓝田、管戈在丑村一带,曹宇光、张林夫、刘海岩在柘沟一带,发动、组建抗日武装,准备抗日武装起义。到11月底,已初步建立了抗日自卫团。



来源:中共泗水县委党史研究中心

新媒体编辑:李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历史   泗水   红色   记忆   蓝田   曲阜   支部   泗水县   卢沟桥   全民族   先烈   抗日战争   中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