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冷,街头巷尾立马就冒出了各种“包裹严实”的身影,尤其是老年人。羽绒服加绒裤,毛线帽棉口罩,一走进屋就听见“热死了”“脱不下来”“一冷一热容易感冒”。
听起来这些话仿佛天经地义,但其实,从健康角度来看,老人穿得太厚,可能比着凉更危险。不少心脑血管疾病,都是这样捂出来的。

很多人觉得年纪大了,抗寒能力变差,多穿点是自然的。确实,人体随着年龄增长,基础代谢会降低,末梢血液循环不如年轻时顺畅,皮肤对外界气温变化的感知也迟钝了些。但这不代表要裹成粽子,穿得像进雪地探险一样。温度调节能力下降是一回事,把自己包裹得过严实,是另一回事。
老年人普遍担心受寒感冒,引发肺炎、诱发旧病,甚至怕冷到骨头里。但是很多老人不知道,真正的隐患往往不是外在的冷,而是过度的保暖带来的“热压”。当身体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一旦外出或遇到寒冷环境,血管骤缩,容易造成血压波动,甚至诱发心绞痛或中风。

医生们提到一个概念,叫“热应激”。通俗地讲,就是人在高温环境下,身体为了散热而进行的一系列代偿反应。比如,皮肤血管扩张,心率加快,出汗增多。这些反应对年轻人来说还扛得住,对老年人就不那么友好了。
原本就存在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老人,心脏供血能力减弱,血管弹性降低,遇到“热刺激”时,心脑血管系统的压力会骤然增加,严重的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衰等问题。

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场景:老人穿着两层秋衣加毛衣,外面再套厚羽绒服,腿上是加绒裤,脚下羊毛袜,屋里温度明明二十度以上,还是不停加衣。
身上出汗不脱,甚至晚上睡觉也不换薄一点的睡衣,这种状态持续下来,身体就像被闷在一个大蒸笼里,温差调节功能越来越差。更糟糕的是,这种“出汗状态”还会引发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导致低钠血症、脱水、虚脱。
也有不少医生提到一个现象,在冬季心血管病房里,因为穿得太厚诱发心梗、中风住院的老年人,几乎每年都有。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数据统计,我国冬季因心血管事件死亡的人群中,超过八成为老年人,其中有近四成是在家中突发,无外伤因素,排查后发现多是血压波动剧烈所致。而这些患者有一个共同点——穿得太多太厚,导致身体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状态。
穿得太多除了加重心脏负担,还有一个被忽视的后果,那就是运动受限。很多老年人本就行动缓慢,穿得太厚后四肢不灵活,穿脱也费劲,干脆一整天坐着不动,甚至晚上不愿起夜,水也喝得少。这种生活方式加速了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还容易形成血栓,形成恶性循环。

更别说,长时间处于厚重衣物包裹中,出汗后的潮湿环境还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容易诱发皮肤疾病,像皮炎、湿疹。部分老人本身就有糖尿病,皮肤屏障功能差,一旦出现皮肤破损,就可能感染扩大,引发全身性并发症。
那是不是说穿得越少越好?当然不是。重点不在“穿少”,而在“穿对”。衣物要方便穿脱,保暖又不过热,选择透气性好、轻便分层的衣服更合适。外出时注意重点部位保暖,比如脖子、腰部、膝盖等,但别把自己搞成行动不便的“棉花人”。屋里有暖气时,可以适当减少衣物,保持体温适中,不出汗为宜。

很多人不知道,适度的“冷刺激”对老年人反而有益。研究显示,适当接触冷空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激活棕色脂肪,加速热量消耗,甚至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正面作用。当然,这必须是在确保不会受寒的前提下进行,像清晨开窗通风、在室内适度锻炼等,都是可行的方法。
有研究对比了北方和南方老年人在冬季的穿衣习惯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发现并不是温度越低地区的老人发病率越高,反而一些暖气充足、室内温差大的地区,心脑血管事件更多。
这就说明,温差变化和身体调节的能力,是关键因素,而不是冷空气本身。过厚的穿着,会降低身体对温差的适应能力,增加心血管系统负担。

还有一点需要提到的是心理因素。有些老人越是年纪大,越怕冷,甚至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只要觉得风一吹、天气一降温,就觉得浑身不舒服,非得加衣服才安心。这种情况也需要家人引导,逐渐调整穿衣习惯,增强身体适应力,而不是盲目顺从。穿衣服是为了舒适,不是为了心安理得。
从营养角度讲,很多老人穿太厚反而不愿进食,觉得闷得难受,胃口差。长期下来,会影响营养摄入,造成蛋白质、维生素摄入不足,免疫力下降,更容易生病。特别是对有基础病的老人来说,维持一个稳定的内环境,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方式,光靠外部捂热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家庭成员也要多留意,不要一味让老人多穿,而是根据室温、活动量来合理增减衣物。有条件的话,可以准备温湿度计,每天观察室内温度变化,引导老人根据实际情况穿衣。特别是晚上睡觉,室温如果高于二十度,穿纯棉睡衣就足够,棉被厚实一些反而比身上堆层层衣服更舒适。
总有人会觉得老人家多穿点没啥坏处,总比受凉强。但身体不是简单的保温瓶,捂热了也会“过载”。冬季真正健康的穿衣方式,是懂得根据环境和自身情况灵活调整,而不是一味追求“厚度”。太厚不是安全感,是隐患。

不妨多动动腿,适当锻炼,加快血液循环,比穿三层毛裤强一百倍。老人们应该被保护,但不是包裹成不会动的样子。学会科学穿衣,是保护老年人健康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尊重身体的智慧。
年纪大了不是问题,问题是误把“厚实”当成“安全”。别再让那些看似温暖的衣服,成了压垮心血管的最后一根稻草。
参考文献:
[1]王继光.中国高血压患者冬季血压管理指南解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3,31(1):1-6.
[2]李英姿,王彩霞.老年人冬季穿着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41(3):256-260.
[3]陈勇,赵庆.热应激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关系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4,34(7):102-107.
[4]林红.老年人冬季着装行为习惯与健康影响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3,39(10):1438-1441.
[5]赵晓峰.老年人冬季室内保暖方式对健康影响的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24,38(4):412-416.
更新时间:2025-10-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