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将军的妻子王碧奎:晚年远赴美国生活,到死都没有回过大陆?

1950年6月,吴石在倒下,妻子王碧奎随即入狱,两个孩子流落街头。

三十年后,这位76岁的老人登上飞往洛杉矶的航班。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王碧奎也没能踏上大陆的土地。

狱后余生:在台北街头艰难求存

王碧奎从监狱出来的时候,已经记不清关了多少天。

丈夫吴石被处决那年秋天,经过多方营救,她终于获释。走出牢门,王碧奎才发现,16岁的女儿吴学成和7岁的儿子吴健成早被赶出家门。

姐弟俩是吴石的侄孙吴荫先收留的,这个年轻人冒着被牵连的风险,把两个孩子藏在自己家里。

王碧奎不敢继续麻烦吴荫先,带着两个孩子搬了出去,租住在台北的一间小屋。

没有收入来源,一个女人带两个孩子,日子怎么过?

她开始给人缝补衣服。一针一线,挣点糊口的钱。

吴学成原本在读初中,看着母亲忙到深夜还赚不了几个钱,这个十几岁的女孩决定辍学打工。

她要补贴家用,还要供弟弟读书。

街头擦鞋、捡菜叶子、给人做杂工,凡是能赚钱的活计,吴学成都做过。

那些年,将门遗孤这四个字就是死路一条。

父亲曾经的部下在街上认出吴学成,朝地上吐了口唾沫,转身就走。

那口唾沫,比台北冬天的风还冷。

每年清明节,王碧奎会带着两个孩子到台北郊外的寺庙。

吴石的骨灰就寄放在那里。三个人站在骨灰盒前,谁也不说话。

吴荫先当年冒死去军法局领回了遗体,火化后暂厝于此。

王碧奎跪在地上,烧几张纸钱。

吴学成搀扶着母亲,吴健成还小,不太懂这些仪式的意义,只是看到母亲和姐姐哭,他也跟着抹眼泪。

为了减轻养家的压力,吴学成19岁就嫁人了。

对方是个退伍兵,比她大15岁,条件不算好,可王碧奎也没什么选择的余地。

女儿出嫁,至少能少一个人的负担。

日子一天天过,王碧奎缝补衣服的手艺越来越好,吴健成也慢慢长大。

这个孩子很争气,读书用功。

到了1977年,吴健成从台湾大学毕业,拿到美国一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那一年,王碧奎已经76岁,在台北独自生活了将近三十年,等到儿子学业有成,可以离开这个让她伤心的地方了。

三十载等待:骨灰迟归与身份确认

王碧奾在台北等了二十三年,才等到丈夫的身份被确认。

1973年,留在大陆的长子吴韶成给中央写了封信。

信里讲了父亲吴石的事,讲了这些年家人遭受的待遇。信辗转到了周总理手里。

周总理看完信,沉默了很久,他记得吴石,记得那些年从台湾传回来的情报。那些情报有几份还摆在案头。

周总理会同叶剑英,报请毛主席批准,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

消息传到台北,王碧奎听说后,坐在屋里发了半天呆。丈夫牺牲二十三年,总算有了说法。

吴韶成和吴兰成是吴石留在大陆的一对儿女。

吴韶成从南京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工作,因为父亲的身份,他的工作换来换去。

吴兰成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去了内蒙古林区医院。

那里冬天零下几十度,她骑马给人看病,条件艰苦得难以想象。

王碧奎知道两个大孩子的遭遇,心里愧疚,可两岸阻隔,连一封信都寄不到,她只能在台北的小屋里,对着吴石的照片发呆。

照片里的吴石穿着军装,神情严肃,王碧奎常常盯着照片看,想起当年在南京的日子。

那时候吴石虽然只是个史料局局长,收入不高,可一家人在一起,日子过得平静。谁能想到后来会变成这样?

1977年,吴健成拿到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王碧奎做了个决定:跟儿子一起去美国。

她在台北待了三十年,这三十年里,她缝补衣服养大了两个孩子,每年清明去寺庙给丈夫上香。

可她知道,自己在这里没有根。

吴石的骨灰还寄放在寺庙,她连个正式的墓地都找不到。

1980年5月,王碧奎登上飞往洛杉矶的飞机,那一年,她76岁。

飞机起飞的时候,她回头看了一眼台北,眼泪流了下来。

她知道,这一走,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移居美国:洛杉矶的最后时光

洛杉矶的阳光和台北不一样,王碧奎住在儿子吴健成租的公寓里。

吴健成读完硕士,在美国找到工作,日子过得还算稳定。

母亲来了,他尽力照顾,让老人过得舒心一些。

王碧奎话不多,坐在公寓的窗前,看着外面的街道,想起台北的那间小屋,想起每年清明去寺庙的路。

离开台北的时候,没能带走吴石的骨灰。骨灰还寄放在寺庙里,留在那里已经三十年。

1981年12月,一件让王碧奎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在郑州的吴韶成和在北京的吴兰成,一起乘飞机到了洛杉矶,小女儿吴学成也从台北赶来。

一家人,分离三十一年,终于团聚。

见面那天,王碧奎坐在客厅里,看着四个孩子一个个走进来。

吴韶成已经五十多岁,吴兰成也是中年妇人的模样,吴学成和吴健成虽然年轻些,可脸上都带着岁月的痕迹。

王碧奎抱着孩子们,哭得直不起腰,这是分离三十一年后,第一次敢放声痛哭。

那些天,一家人待在洛杉矶的公寓里,聊了很多。

吴韶成讲在郑州的工作,吴兰成讲在内蒙古看病的经历,吴学成讲在台北的生活,吴健成讲在美国的打拼。

王碧奎听着,眼泪一直流。

她知道,这四个孩子都不容易。因为父亲吴石的身份,他们各自承受了不同的压力。

可孩子们都挺过来了,这让她稍微宽慰一些。

团聚的时间很短。吴韶成和吴兰成要回大陆,吴学成也要回台北。

临别的时候,王碧奎拉着他们的手,说了很多话。

她说,你们的父亲是个好人,是个为国家做事的人。你们要记住这一点。

王碧奎在洛杉矶住了十三年。

1993年2月9日,王碧奎在洛杉矶的公寓里去世,享年90岁。

临终前,她拉着吴健成的手,说了几句话。

她说,你父亲的骨灰还在台北,你要想办法把他带回去。她说,我也想回去。吴健成哭着答应。

王碧奎闭上眼睛,再也没有醒来。

在异国他乡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能踏上大陆的土地。

魂归故土:夫妻合葬北京

王碧奎去世第二年,一件她生前念念不忘的事终于办成了。

1994年,吴学成从台北捧回了父亲吴石的骨灰。

这些骨灰在台北郊外的寺庙里寄放了四十四年,终于可以入土为安。

吴健成从美国带回了母亲王碧奎的骨灰。

两岸的子女在北京汇合,按照父母的遗愿,把他们合葬在北京福田公墓。

墓前矗立着一座汉白玉纪念碑,上面刻着"吴石将军、王碧奎夫人之墓"。

碑文由罗青长审定,吴石生前的秘书郑葆生题写。

碑文记录了吴石的生平,也记录了王碧奎的一生。

合葬仪式很简朴,四个子女都到了,还有一些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吴韶成和吴兰成从大陆赶来,吴学成和吴健成从海外飞回。

一家人围着墓碑,沉默地站了很久。

从1950年吴石牺牲,到1994年夫妻合葬,历时四十四年。

那些年代的离散与重聚,总是带着太多无奈。

蒋介石的一念之间,让多少家庭骨肉分离。

王碧奎和她的四个孩子,就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

那个时候王碧奎很清楚,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去了,在当时的背景下,不回去才是对谁都好的选择。

可她心里始终记挂着那片土地,记挂着丈夫的骨灰,记挂着留在大陆的两个孩子。

好在她的遗愿最终实现了——与丈夫一同安葬在祖国的土地上。

墓碑上的碑文,记录了这对夫妻的一生。

他们经历了战乱,经历了离散,经历了漫长的等待。

最终,他们在地下团聚,长眠于北京的福田公墓。


参考信息:

吴韶成:忆父亲吴石最后的日子·昆仑策网·2025年10月10日

在台湾就义,红色特工"密使一号"吴石的身后事·太行英雄网·2024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历史   美国   晚年   将军   妻子   大陆   王碧奎   台北   洛杉矶   骨灰   寺庙   父亲   北京   丈夫   日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