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新船订单量创下17年来新高,那种接单接到手软的火爆场面,如今却已明显降温。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总量仅为1938万修正总吨,共计647艘,同比锐减逾半。其间,韩国在前半年斩获113艘新船订单。
与此同时,面临全球造船业的急剧降温,中国造船业依然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以52%的全球市场份额稳坐第一,虽然总量下滑,但成绩依旧亮眼。
今年全球造船市场简直像坐过山车。去年还火爆到不行,新订单量冲到6555万修正总吨,是十七年来的最高点。
结果2025年才刚开局,行情就急转直下,上半年全球只成交了1938万修正总吨、647艘新船,同比直接腰斩,跌幅超过54%。说白了,就是大家突然都不太敢下单了。
为啥会出现这种局面?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贸易路线重构、环保新规尚未完全落地,再加上前几年集中下单导致船厂档期排满,现在下新单,可能要等到2028甚至2030年才能交付,这进一步抑制了船东的下单意愿。
美国对中国船舶业的301调查和相关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节奏,一些国际船东出于地缘政治风险的考量,开始将部分订单转向韩国等其他地区,但这种转单红利能否持续,仍要看中长期各国产业政策的落地与实效。
全球造船市场已进入新一轮调整期,以往靠规模、拼人力的模式正逐步让位于技术、品牌与绿色竞争力的综合比拼,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韩两国的表现截然不同。
尽管大环境不佳,中国船企依然扛住了压力,上半年接单量达到1004万修正总吨,共计370艘,市场份额52%,继续领先全球,不过对比自身,订单量同比减少65%,压力不小。
而韩国则表现出了更强的抗跌性,虽然总量只有487万修正总吨,113艘新船订单,但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5%提升至25%,同比增长16.6个百分点,尤其在高附加值船型领域,韩国优势非常明显。
韩国三大船企HD现代重工、韩华海洋和三星重工上半年总利润突破2.5万亿韩元,同比成倍增长,其中HD现代重工利润涨幅高达228%,韩华海洋涨幅更是惊人地达到十倍。
而且韩政府今年还投资约2600亿韩元用于开发尖端造船技术,比2024年增加了40%,这些资金重点投向环保船舶技术、数字化转型和自主船舶技术三大领域。
8月21日,韩国海洋水产部修订了环保船舶认证规定,不仅船东,造船商也可以获得认证,并为环保船舶提供税收减免和建造融资支持。
在全球新船订单市场同比暴跌58%的背景下,中国船企7月份单月承接了43艘、152万修正总吨新订单,以75%的全球占有率遥遥领先。
中国造船业不仅在传统船型上保持优势,在高端船型领域也不断突破,三大指标已经连续15年世界第一,过去五年间全球交付船舶总吨位中50%由中国船厂建造,当前全球手持订单总吨位的66%集中于中国船企。
看得出来,中韩两国正走向不同的发展路径。
中国靠的是全产业链和规模优势,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这些传统船型基本盘非常稳。中船集团旗下多家企业仍在批量承接中型支线箱船、矿砂船和多用途货船。这类订单单子数量多、总吨位大,有效支撑了中国在全球市场份额上的基本盘。
而韩国造船业则聚焦高附加值、绿色动力和特种船舶,上半年韩国船企所接订单中,近七成是气体运输船,包括液化天然气船、液化石油气船以及氨燃料预留船等环保船型。
这些船型技术复杂、单价高、利润厚,也让韩国三大船企上半年总利润突破2.5万亿韩元,同比成倍增长。
中国虽然在绿色船舶领域也有所突破,比如广船国际的LNG双燃料集装箱船、江南造船的甲醇动力散货船等,但在超大型气体船、高技术含量特种船等方面仍与韩国存在差距。不过中国船企在报价上具有明显优势。
当下韩国政府还在不断加码产业政策支持,明确将低碳船舶、智能机器人等列为重点方向。此外,韩国还积极推动与美国、东南亚的合作,试图通过海外建厂、技术输出缓解本土产能与人力瓶颈。
所以你说中韩差距大吗?要看比什么。如果比订单总额和市占率,中国依然碾压;如果比单船利润和技术含金量,韩国目前领先。
中韩两国虽然同处一个市场,但中国凭借全产业链与规模优势稳住基本盘,而韩国则依靠技术领先集中火力攻打高端市场。这种路线的分化,不但影响当下订单的含金量,更有可能决定未来十年谁将主导全球造船业的格局。
尽管外部环境复杂、竞争压力加大,中国造船业今年上半年的表现仍可圈可点。除了接单量居世界首位,在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这两项指标上,中国也分别以51.7%和64.9%的全球占比遥遥领先。
如今全球造船业的竞争正在从数量转向质量,绿色和智能成为行业共识和发展方向。
目前中国船企手持订单中,传统船型占比较高,而在LNG船、大型邮轮、高技术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领域,与韩国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受美国政策的影响,部分国际船东转至韩国下单。在此情形下,中国船企要在技术自主、品牌信任、国际合规等方面投入更多心力。
未来中国造船业要想真正实现既大又强,不能只依赖规模效应,还必须跨过高端技术这道坎,这意味着要更坚定地投入研发创新,尤其是在绿色燃料、智能系统、高端材料等关键领域突破海外技术壁垒。
同时,行业也当规避内卷式的价格竞争,迈向以技术、品质和服务为核心的健康生态,真正的海上竞争,从来不只是看谁造得更多,而是看谁造得更精、更绿、更领先。
短期来看,中国造船业仍将处于量大稳盘、逐步升级的发展阶段,而韩国则会继续聚焦高端市场、利润导向。双方路径虽有不同,但绿色、智能已成为不可逆的行业共识。未来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船企,一定是那些既能把握规模效应,又能在技术上持续突破的玩家。
从落后到追赶,从模仿到创新,中国造船业每一步升级皆来之不易,眼下虽然外部有限制、内部有压力,但完整的供应链、持续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国家制造底蕴,仍是中国造船业最坚实的底气。
370艘!上半年中国船企新接订单量蝉联全球榜首|2025中国经济半年报——华夏时报2025-07-13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