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刚进人民大会堂,美就传出新消息,特朗普想收手,太晚了

7月24日上午,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抵达北京人民大会堂

可偏偏美国在这个节骨眼上,传出了三个消息一是特朗普称中美贸易谈判接近尾声;二是在人工智能峰会上宣布对大多数国家征收15%最低关税;三是彭博社透露美欧谈判接近达成协议,欧盟产品将统一征收15%的税。

这些看似“示好”的举措,实则意图快速收场,但特朗普殊不知,此时的补救已无力回天!

渴望摆脱美依赖的欧盟

7月24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踏入了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和中方高层进行了会晤。

看似是为了庆祝中欧建交50周年,但这次峰会背后充满了无奈与压力。

冯德莱恩此行并非中方主动邀请,而是“应欧方提议,经协商一致”,这句话已经说明了一切。

原定的多日访问,最后被压缩成了匆匆忙忙的一天,连欢迎仪式都没有,单独会谈也没安排,甚至晚宴都取消了。

这暗示着中方对冯德莱恩和欧盟的态度并不热烈,尤其是在欧盟近期对中国电动车和稀土出口实施了限制后,信任基础已大大削弱。

冯德莱恩此刻出现在北京,并不是因为她情愿,而是欧盟正处于困境之中。

美国关税大棒悬在头顶,内部经济形势也越来越糟,法国的农业游行还没平息,德国制造业也在不断下滑。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冯德莱恩迫不得已得向中国求助,但这条路并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

所以她此行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中欧关系的升温,更多的是在试探如何避开美国的压力。

冯德莱恩在到达北京后,仍然鼓起勇气发文表示,此次峰会是一个“推进和重新平衡我们关系的契机”,可见欧盟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未来50年的合作。

对欧盟来说,贸易离不开中国,中国不仅是欧盟的巨大市场,尤其是稀土资源几乎没有替代品。

但与此同时,欧盟又有多个领域依赖美国,这种矛盾的态度让中欧关系变得复杂。

更糟糕的是,欧盟内部并不统一,西班牙、希腊等国希望保持和中国的友好关系,以保证双方的贸易,而德国则对美国的态度特别强硬,不愿因为美国而和中国断交。

在这种背景下,欧盟意识到,如果不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未来只会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冯德莱恩此行,实际上是在寻找出路,想要在中欧关系中找回一些主动权

但此时,更加着急的似乎是特朗普……

特朗普向中方示好

就在冯德莱恩和中国的领导人坐在人民大会堂内部讨论着大事的时候,另一边的美国也传来了不小的风波。

7月23日,特朗普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坐下来谈话,突然冒出一句让人瞠目结舌的话:“菲律宾可以和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因为现在中美关系也不错。

这话打了马科斯一个措手不及!马科斯可是为了讨好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多次找茬挑衅中国,结果美国一声不吭,突然甩出这样一句话,简直把他卖了。

第二天,特朗普在人工智能峰会上宣布,美国将放弃逐一与各国谈判,决定对全球大多数国家统一征收最低15%的关税。

这意味着特朗普政府似乎在寻找一个能够“找台阶下”的办法,毕竟四个月前,他可是亲手点燃了这场全球范围的贸易战。

不仅如此,彭博社还爆料称,欧盟与美国的谈判接近尾声,美国将对多数欧洲产品征收15%的关税。

大家还记得,几个月前特朗普可是威胁要征收50%的关税,结果现在突然降到15%,可见美方做出了大幅让步。

特朗普可能想在完成对中国和欧洲的“征服”后,就结束这场关税战,给自己找个光荣的退场理由。

但问题是,这场战争不是他一句话就能结束的,尤其是现在,很多国家都应经不是软柿子,打得特朗普有点措手不及。

特朗普已经无力回天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显然并不顺利,几乎每个他签的协议都被外界和国内的压力推得摇摇欲坠,越南和日本就更能说明问题。

越南与美国的贸易协议本来应该是给越南企业带来更多出口机会,结果却成了一个“定时炸弹”。

协议规定,越南所有对美出口的商品都得支付至少20%的关税,这相当于给他们企业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越南的企业老板和普通老百姓都开始抗议,他们担心高关税会让本来就不容易的市场更加萎缩。

美国的市场看似给了越南一条生路,实际却把他们的脖子捏得更紧。

民众的反对声浪越来越大,特朗普可能意识到,想要在越南推行协议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至于日本的情况,特朗普又一波“减税”的手段也被国内民众嫌弃。

特朗普本来打算把美日之间25%的关税税率降到15%,并且要求日本投资5500亿美元。

可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一开口就让局势紧张起来:“如果特朗普不满意,我们就重新提高关税。”

日本首相石破茂的立场也很明确:我们不会为任何协议而牺牲农业,尤其是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就这样,原本看似美好的协议,几乎成了日本民众的噩梦。

眼看着这些协议在执行上都不顺利,中美的第三轮谈判又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特朗普又给中国提了一些“新条件”,例如要求中国停止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

中国可不吃这一套,毕竟自己和俄罗斯、伊朗之间有着长期的能源合作,特朗普的要求显然是在跨越了国际经济规则的红线。

中国对此自然是毫不妥协,能否就此找到共同利益的平衡点,恐怕得靠时间来解答。

特朗普在这场贸易风暴中的处境越来越尴尬,国内外压力一个接一个

更麻烦的是,印度已经和中国站在同一阵线,宣布将与美国硬碰硬,还恢复了对华签证,支持中国企业进入印度。

巴西、加拿大和墨西哥也紧密联手,对美国的政策渐行渐远,这局面,特朗普恐怕已经不能再随心所欲了。

结语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实则是在为短期的“美国优先”埋下长期的隐患

和越南、日本的协议纷争,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揭示了他过于简单化的思维,高关税带来的只是经济压力,而非实质性成果。

特朗普似乎认为通过强硬手段就能获得优势,但实际结果往往是“自给自足”的孤立主义。

在中美关系上,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已成空中楼阁,中国的回应也直截了当

要想真正解决这些难题,特朗普需要的,不是单方面的压力,而是更具合作性与智慧的外交策略。

否则,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只会消耗殆尽。

参考信息:

外媒观察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下的“中欧峰会”:欧洲有必要缓和对华关系——国际在线2025-07-24 15:41

欧盟:如谈判破裂计划对近千亿欧元美国商品加征关税——央视新闻2025-07-23 21:23:55

税率下限提高?特朗普:将对大部分国家征收15%至50%关税——财联社2025-07-24 08:1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财经   人民大会堂   美国   中国   关税   欧盟   越南   中欧   日本   协议   欧洲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