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介绍临沂河东区仅剩的六个镇街(1):九曲街道

一、名字由来

九曲街道因街道办事处驻地位于郁九曲社 区而得名。其名称可能与当地地理特征有关,例如沂河河道蜿蜒曲折的形态,但直接来源是行政建制调整后的驻地名称。辖区内的“独树头村”名称则源于村东曾有一棵标志性古槐树,象征商贸繁荣与历史传承。

二、历史沿革

九曲街道的行政变迁复杂,体现了从传统农业区到现代城区的演变:

1.明清至民国:属临沂县第三区,后分属沭水县临东区、莒临边县太平区。

2.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划归临沂县第十区,1958年成立“红旗公社”,后多次更名,1981年更名为九曲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设镇,2004年撤镇设街道。

3.现代定位:现为河东区人民政府驻地,是临沂市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三、地理与人口

1.位置与面积:位于河东区西部,沂河东岸,总面积存在不同统计(约70.82平方公里或160.88平方千米),差异可能源于区划调整或统计口径。

2.人口:2020年统计辖44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7.6万-8.5万;2011年数据则显示总人口11万(含流动人口),城镇化率86.4%。

四、经济与支柱产业

九曲街道经济以工商业为主导,兼具农业基础:

1. 农业:主产小麦、水稻、玉米,粮食年产量约1.81万吨,兼种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

2. 工业与商贸:

①五金加工业:占工业总产值59.5%,拥有企业485户,个体工商户2270户。

②专业市场:全国十大五金钢材市场之一的“九曲五金钢材市场”年成交额达20亿元,另有家电、建材、农贸等14处专业市场。

3. 交通枢纽:

境内有临沂汽车东站、河东公交总站、临沂机场,205/206国道、兖石铁路等交通干线交汇,物流优势显著。

五、名胜古迹

1. 崔家大院:

明清古建筑群,占地200余亩,现存东院部分院落,布局以中轴线辐射,体现防御性设计,曾是崔氏家族的商业帝国象征,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 皇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文化遗址,发现汉代墓葬及明清墓葬群,出土陶器、铜镜等文物,对研究鲁南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3. 红色遗址:

①新四军军部旧址:前河湾村是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陈毅、粟裕曾在此指挥鲁南战役,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②陈毅旧居:保存完好的草房民居,陈毅之子陈小鲁在此出生。

六、特色文化与风土人情

1. 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龙灯扛阁:三官庙社区的舞龙表演,结合扛阁(儿童坐铁架随龙舞动),传承近300年,获国家级非遗称号,曾在全国龙舞比赛中获奖。

②褚庄泥塑:340年历史的民间工艺,以鸟兽、神话人物为题材,色彩艳丽,部分玩具可发声,曾是当地重要经济来源。

2. 商贸传统:

独树头村明清时期以铁货贸易闻名,号称“二沂州府”,至今保留“沂州刀剪”等传统手工业。

七、特色小吃

①临沂炒鸡:选用本地散养鸡,配枣庄薄皮辣椒焖制,香辣浓郁。

②沂蒙煎饼:传统主食,以杂粮制成,可卷菜食用。

③八宝豆豉:发酵豆制品,风味独特,佐餐佳品。

八、历史名人

1. 崔氏家族:明清商业巨贾,代表人物崔永崑(五台山住持还俗后推动家族产业),其商业网络曾覆盖全国,涉足五金、丝绸、盐业等。

2. 革命人物:

①孙凤姑:抗战时期秘密交通员,抚养革命后代并捐献物资支援八路军。

②范洪俊:孙凤姑的儿子,公安英雄,后参与战犯管理工作。

九、所辖村庄

九曲街道下辖44个行政村,代表性村庄包括:

①独树头村:崔家大院所在地,明清商贸中心,以铁器贸易闻名。

②高庄、河湾、柳杭头:传统“沂州刀剪”生产基地,工艺传承数百年。

③三官庙社区:龙灯扛阁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

十、社会事业

①教育:清末即设学堂,现有中学1所、小学26所,在校生近万人。

②医疗与养老:区级医院1所,五保供养制度透明化,敬老院床位204张。

总结:九曲街道是临沂市河东区的核心区域,历史可追溯至明清商贸繁荣,现代以五金产业和专业市场为经济支柱,兼具红色文化、非遗传统和自然景观。其从农业乡镇到工业新城的转型,展现了鲁南地区城镇化与产业融合的典型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标签:历史   河东区   临沂   街道   明清   传统   临沂市   商贸   经济   驻地   沂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